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2020-11-23 05:31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任 鹏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任 鹏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对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效体育教学展开研究,旨在发现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改革教学的具体途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运动习惯、身体素质与长效体育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运动习惯培养、身体素质锻炼,构建起长效机制,让体育运动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一直存在,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运动习惯;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分为了很多不同的课程。从教育发展趋势来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活动的重头戏,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形成认识的。对于体育课程而言,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的素养和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将影响到体育教学的长久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就需要着眼于终身体育理念,对教学活动展开反思与探索,寻找教学改革的方法路径,构建起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1 终身体育内涵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终身体育这一理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同时诞生。在上个世纪中期,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教育领域认识到对于一个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在离开学校之后也需要持续学习,接受教育,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自身技能,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因此在1960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与1965年巴黎国际承认教育会议中,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出终身教育需要涵盖基础公共教育和个人发展教育。与此对应的,而终身体育,则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个分支,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学习和参与身体锻炼。进入21世纪之后,终身体育理念开始传入我国,逐渐影响到体育教学。而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规模扩大、改革步伐加快,体育教学开始关注到终身体育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尝试展开体育教学创新。

终身体育理念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理念,而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讲,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融入,也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首先,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从目前实际来讲,高校体育教学长时间处在静态化的模式中,教学方法模式和考核评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做出变革了。据实来讲,高校体育在很多时候还是局限于单纯的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当中,和中学体育教学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通过终身体育理念的融入,就迫使高校体育教学要在内容和方法上实现改变,从而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其次,可以实现教学深化。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来讲,教学活动流于表面,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简单来说,就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单纯集中于体育技能,忽略了相关核心素养。比如篮球教学,就是教授学生投篮、传球、运球等方面的技巧,而关于篮球文化、竞技精神等素养,就缺少关注。通过终身体育理念的融入,就可以促进教学拓展,融入相关的核心素养,从而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深入。最后,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体育锻炼,从而拥有强健的体魄。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

终身体育理念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从目前教学实际来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其中一些问题和终身体育理念相违背,会阻碍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2.1 忽视学生运动习惯培养

终身体育理念下,需要学生在课外保持体育锻炼。要保持体育锻炼,那么就需要形成运动习惯。对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而言,其都没有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部分学生偶尔参加体育运动,部分学生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课堂中,不少教师都将教学精力放在了体育技巧的讲解上,并未将运动习惯培养引入进来。尤其是在课堂之外,更加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导致大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自然达不到终身体育教育的要求。

2.2 重技能轻身体素质锻炼

体育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大板块,一方面是体育技能和身体素养锻炼,一方面是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教育。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都是和身体直接相关的教学,但是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了体育技能的锻炼,轻视身体素质锻炼。比如在网球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放在了发球、击球这些方面,而与之相关的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就非常缺少了,几乎没有开展。重视体育技能,而轻视身体素质,这就导致教学活动较为局限,也会限制学生体育专业素养的发展。技能熟练掌握,但是身体素质却跟不上,这样无法发挥出体育技能的作用,也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不好,影响到了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取得。

2.3 未能形成长效运动机制

在终身体育理念下,需要让学生保持长期锻炼,这样才能在锻炼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和运动习惯。但是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来讲,并未构建起长效机制,在课外对学生的引导十分缺乏。比如在课堂,并未面向学生构建起体育活动,也没有向中小学那样安排晨跑或是课间操之类的集体运动,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外的体育锻炼极度缺乏。对于未能形成长效运动机制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形成清楚的认识理解,然后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展开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为终身体育的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2.4 缺少有效评价和训练指导

终身体育理念并不仅仅是强调体育运动,还强调了通过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自己,在身心上具备更高的水平。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有效性不足,缺少有效评价。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评价,就是期末进行一次测验,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对学生展开考评。另外在训练指导上,也比较缺乏,因为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课堂上花掉一部分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后,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就很少的。而在课外,体育运动评价和指导就几乎缺位了,这显然不符合终身体育理念的教育要求,需要引起重视。

3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创新高效体育教学的路径措施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体育教师自身一定要形成全面认识,然后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对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构建,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在新时期取得新的成果。

3.1 注重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在终身体育理念下,需要让学生形成运动的习惯,可以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对运动保持热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关注两个关键点。第一,激发学生兴趣。部分大学生不参与体育运动,根本原因是自身没有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构建一些趣味化的活动或是引入趣味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热爱。比如,在教学篮球项目的时候,就可以参照美国职业联赛或是中国职业联赛中的全明星大赛的形式,构建技巧之心星、三分球大赛、扣篮表演等不同的趣味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这些趣味活动,从而对篮球运动产生积极的兴趣。第二,要切实驱动学生参与锻炼。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体育项目不了解,存在抗拒心理。因此在课堂上,就要驱动学生参与锻炼,让学生和体育运动实现深入交流互动,这样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具体认识,就能正确对待体育运动。在做好以上两个点的基础上,学生有了兴趣和认识作为支撑,那么就可以在每堂课上构建固定的体育运动项目,每堂课都进行,让学生养成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

3.2 有效强化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对于体育教学来讲,不能只是关注体育技巧的训练,也需要关注都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运动本身就是身体素质和体育技巧相结合的运动,缺乏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结合体育项目的具体特征,锻炼学生对应的身体素质。比如篮球项目,一场比赛超过40分钟,在比赛中会来回跑动,而且会与对手产生身体对抗,因此,就需要对学生的耐力、爆发力、力量、弹跳力、柔韧性等进行锻炼。而如果是羽毛球,那么就需要锻炼学生的移动、弹跳、上肢力量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项目,确定对应的身体素质,然后设计专门的拓展训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展开锻炼。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构建专门的体育健身馆,配置一些基本的健身锻炼器材,让学生可以在专门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3 构建长效运动机制拓展体育锻炼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导,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中,还需要向课外拓展,构建起长效运动机制,对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锻炼。首先,可以构建集体体育活动。针对教学班级,可以在课外选择固定时间,构建集体型的体育活动,以体育拓展训练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拓展训练。其次,可以创建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指导学生参加锻炼。比如可以创建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等。以俱乐部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最后,还可以立足宿舍,以宿舍为团体,构建起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比如宿舍篮球赛、宿舍乒乓球赛等等,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比赛,展开体育锻炼。

3.4 有效进行体育评价和训练指导

终身体育理念要求人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提升自己,而要实现不断提升自己,那么就需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短板,针对缺点予以改进,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进步。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来讲,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评价,一方面要从体育技巧出发点评学生的技巧水平,另一方面要从身体素质出发指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评价的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对学生展开训练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让学生在训练方案指导下不断强化自身短板,提高综合体育素质,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4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理念下表现出来了一些问题,体育教师应对终身体育理念形成认识,理解其内涵,反思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对体育教学活动合理优化改进,既要对学生加强身体素质培养,也要构建长效机制,还需要落实评价和个性化指导,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刘瑜.试论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体育风尚, 2019(3).

[2]陈晔.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7).

[3]袁文涛.终身体育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性分析[J].体育风尚, 2019(1):183.

[4]孙赫男.高校体育改革中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思考和体会[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3).

[5]韦棨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分析[J].体育风尚,2018(1):168.

[6]马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J].学园,2018(5).

Analysis of the Reform on College PE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REN Peng

(Xuchang Electric Vocational College,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任鹏(1984—),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
锻炼
新发现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