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2020-11-23 07:18朱亚成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体育教师体育

张 青 王 伟 朱亚成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

3.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教师专业发展贯穿古今中外,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命题。这是由于在一切教育改革中教师问题始终是核心,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属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改革的成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1]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战略高度谋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布局。在《意见》中指出“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同时还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体育领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现实挑战,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明晰现实困境问题,跳出现有格局中的藩篱,着眼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向专业化,生态化方向转型。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进行综述。为了研究需要,笔者详细阅读了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论文[2-3],共计34篇,主要涉及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优化、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智慧、学校体育改革的历史经验、各国体育的发展与经验、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发展等7个专题的19篇论文和学校体育分会墙报交流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3个专题的13篇论文以及《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与优化》《新时代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等2篇专题主报告。笔者对选定的34篇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进行整理和分类,主要从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标准、现状及影响、路径、其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出台,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逐渐丰富和完善。[4-5]第一个方面,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方面。西安体育学院朱元利在其专题主报告《新时代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中指出体育教师专业是指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自身以及外界专业组织双重机制的作用下提升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的过程,专业性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是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份从事教书育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专门职业。第二个方面,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朱元利认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体育教师;二是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教师教育政策的要求与导向;三是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三个方面,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孙晋海在其专题主报告《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与优化》中对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是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提升是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的需要。

2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21世纪以来,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成为体育教师行业的主流话语贺导航标、指南针,对丰富、完善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7]铜仁学院刘洪涛、冯建平研究指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理论基础的缺陷:教师专业标准以“教师专业发展论”为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存在的缺陷为一是功能主义的特质模式的理论缺陷;二是社会批判论对教育专业化的质疑;三是教育专业化使教师教育文化衰微。现有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中的问题:不具有引领性、引发教师专业伦理危机、难以提升体育教师地位、无力应对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单独依据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并不能单独构成完备的体育教师,它的重大缺陷就是忽视了教育文化在体育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价值,是一种没有文化灵魂教师教育,最终导致教师教育的异化。刘洪涛、冯建平研究认为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文化具有互补性,因此,实现由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认定与教育文化认同的并重的新型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可能将是未来的新方向。许昌学院王哲认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维度包括“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体育技术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评价反馈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共7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此外,陈栋在《法、美、中三国体育教师教育比较管窥》文章中提到“在体育教师资格制度方面:三个国家的教师资格考试都包括笔试和面试,都注重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测查,用综合评估的方式来鉴定教师专业能力”。

3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研究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问题,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提出针对性强和操作性实用的措施。[8-10]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李铭函、姚蕾对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然困境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指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以专业知识主导的知识困境。在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主要以动作技能传授为主。体育教学越发规范化,程序化,被当成一种“专业技术”,而教师自身的缄默知识则往往被忽视。二是以垂直层级管理为特点的权力困境。体育教学知识和缄默知识构成了体育教师的权力基础,也恰好被看作是一种知识性权力,而学校课程管理领导的权力则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实际落实到体育教师层面的课程领导权力仍不乐观。三是评价体系单调造成的制度困境。体制是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涉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包括评价和管理制度,以外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容易造成制度困境。四是发展阶段断裂导致的整体性分割困境。体育教师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具有完整性。其专业发展也应具有全面性,与之想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也应该呈现“一体化”样态。北京体育大学冯晓念、卢雁在研究中指出当前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培养中缺失对体育学科本质特征的把握,过于注重竞技体育教学传授方式等弊端。江西师范大学邓玉金等人研究指出:供需矛盾突出、教师资质偏低、资格认证制度缺失、培养机制滞后是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困境。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方面的研究。陈长洲等人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薄弱,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不足等方面。赵进认为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改革适应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及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张正文、夏树花指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待提高。王程程的研究指出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聘请专门的体育老师,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张晓玲、张庆文认为教龄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入职阶段体育教师PCK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未来PCK水平间巨大差异。岭南师范学院孙卫红研究指出实体的体育教师团队如能结合范围更广的虚拟团队力量,形成多元化有效的团队,必能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其职业幸福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王焱源认为体育课程要坚持与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一体化方向的发展方向,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

4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索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路径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11-13]。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基于不同理论、运用不同方法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李铭函等人提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追求:一是转变传统角色,丰富职业素养;二是关注缄默知识,建设群体文化;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赋权;四是实现统合发展,构建一体模式。朱元利提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一般来看,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的路径主要是教师自主发展(即教学、训练与研究结合)和学校支持系统(即政策、条件)等。高晴晴、赵洪波认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式的回归,应以体育教师为中心,通过转变职前教育的招生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改变职后教育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孙晋海提出体育教师多学科能力的提升与优化举措,主要包括源头培养、过程培训、内部促进、外部协同、制度保障5个方面。

白晨旭对“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应对策略。山西师范大学冯晓丽、王丽静认为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等。孟璇、柴国荣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英国、加拿大三个发达国家的五所世界一流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体系和政策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教育项目开展形式多样化,激励制度完善。晏骏等人提出加大多学科交流融合,拓宽体育教师专业理论视界是完善体育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举措。唐涓铭、龚江泳认为系统建立高中体育卓越教师评价体系,对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能、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古雅辉等人基于PCK视域下职前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如下:第一,构建“全程实践”教育实践模式;第二,设计“融合性”教育实践课程;第三,组建“大学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团队;第四,引导“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反思。

5 其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其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有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和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两个方面。[14-15]欧洲特殊学生是在学校进行隔离和融合教育的,而大多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就读于特殊学校。欧洲最初实行主流教育过度到整合教育,到如今成熟的融合教育体系。融合教育的实际意义是特殊学生需要帮助时,适应体育教师会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适应体育教师在特殊学生的社会服务与支持中处于关键位置。彭续文、曹烃、赵伟伦重点探讨了欧洲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解读欧洲适应体育标准以及欧洲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特征。研究认为适应体育发源于美国,欧洲现代适应体育发源于德国,随后在欧洲国家陆续开展,相应的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展开并深入。从兼职到专职;从专门到专业;从数量到质量。欧洲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特征:一是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专业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适应体育教师的教育;适应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适应体育的职业素养。二是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时代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适应体育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全纳体育背景的有力支持;适应体育机构与组织的建设。由于残疾学生有着类型多样、程度不一、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在实施特殊体育教育时更为复杂,对特殊体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江西师范大学邓玉金等人试图围绕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这一议题,探讨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第一,重视特殊体育教育;第二,规范师资培养模式;第三,制定资格认证制度;第四,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殊体育教师激励机制需要多元化,结合特殊体育师资队伍发展和教师个人的需要从物质、精神、机会等不同层面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6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研究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从整体上归纳和总结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有助于从中发现问题和指出存在的研究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河南师范大学高干、关朝阳对2004-2018年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研究表明:第一,研究内容比较广泛;第二,具有实践和参考意义;第三,研究数量偏少;第四,研究深度不够;第五,缺少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同时对我国体育教师发展研究进行如下2点未来展望:一是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多进行实证研究,并且还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最后应用到相关研究中;二是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在研究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进行优势互补;也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前提;更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进行研究。最后,形成更加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从而对实践产生指导和借鉴。北京体育大学江娟对国内外体育教师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研究,研究指出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经历也逐步受到重视。江西师范大学钟晓露、黄达武、谢彬通过Cite space Ⅲ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得知在我国有关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热点已从最初的单一化逐渐趋于多样化,研究的内容在不断深入,研究热点变得更加细化和丰富。国内目前对体育教师教育者的关注度不高,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的教师教育者是研究的“冷门”。

7 结语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提及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急需要探讨的学术问题,相关专家和学者们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学术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必将有力助推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得益于国家出台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维护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一方面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如举办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基地和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实践训练平台;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和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准则,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才华。

猜你喜欢
专业化体育教师体育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