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0-11-23 17:00杜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能力

文/杜妍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生生源数量上有了切实保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征高校教育水平向教育公平化的方向趋近,促使民族素质得到了提升。但是,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致使大学生毕业人员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的却是屈指可数。近几年,社会上一些言论层出不穷,如“大学无用论”“普通本科学校不如上技校”等。

对此,有人将此归结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有人将此归结于社会的空缺岗位稀少,还有的人认为现代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相对滞后。不过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高校生源扩招的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却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使得二者的匹配度较低。本文将立足于就业视角,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1]。

一、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

高校教学理念的设想与高校精神息息相关,这是高校精神文化长期以来积淀的成果,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将其不断地渗透于教学中。具有前沿性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其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国内高校目前沿用的教育理念仍然较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去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效果有限。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情况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认识不足,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强调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性,不过取得的成效还以待后观。

(二)高校专业设置不足

高校专业设置对学生学习知识、专业技能等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视之为是高校综合性最强、最复杂的问题。专业设置秉承着衔接学校和社会的责任,结合社会需求,着重培养专项型人才。也可以说,专业的科学设置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的表现所在。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并未完全反映出市场需求,毕业生的市场适应力偏弱,这就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加重。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努力构建“理实一体化体系”,但是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还是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也较为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操作所占比重较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还有所欠缺,久而久之,学生易形成眼高手低的习惯,求职之路困难重重。

二、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优化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制定理想人才的参照标准,由此可以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是对现有人才模式进行调整的出发点,人才培养始源于培养目标的确立,终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所以,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首先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培养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坚持到底,这也是人才质量培养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就业的巨大压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保证人才技能培养不会脱离实际;同时也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促进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另外,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应该符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有效举措提升其综合能力,对现在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专业设置的进一步调整

1.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

新时期的高校教学首先应该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让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各专业的设置应该秉承就业导向的原则,明确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教师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基础教学做起,提升学校办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此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要做到以实用为主,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2]。

2.发挥自身的突出优势

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与自身办学条件、学科专业、办学经费、师资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首先对这些方面进行摸底调研,以自身的发展空间为对象,对其进行一定的预测,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组合与配置。高校应该对专业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突出专业的特点,不断发挥其优势;以当地经济与文化为基础,再依托自身办学条件,扩大领先优势,在众多高校中占据一席之地。

高校要明确主攻的方向,通过对比了解自身优势,提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还要对提供服务的范围进行明确,使其符合自身规模,发挥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首先要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让毕业生可以跟上时代发展,实现就业无忧。

(三)教学方法的进一步转变

如上文所述,高校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很难完全打破原有模式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真正以兴趣为前提而学习的学生所占比重极小。尽管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过单以成绩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是有失偏颇的。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着重培养其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从学习方式与研究方式两个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现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3]。

(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注重学生品质培养

学生的思想素养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可以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看待问题。

尤其是面临就业难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陷入了较为迷茫的阶段,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什么,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受社会论断的影响,认为“大学无用”。从客观角度来说,着重对学生的个人品质进行培养,是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更能够使其树立自信心。另外,学生品质的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让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2.注重学生创业素养

首先,开展就业教育。要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有利于把握就业的方向;还要为他们提供实时的就业市场信息,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教育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就业能力,找到制约就业的不利因素,帮助他们进行改进。

其次,提升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途径,由于多数想创业的大学生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而放弃创业,因此,地方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只靠大学生自身的信息来源,不是不切合实际就是早已过时,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为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创业项目。

(五)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仅靠教师在课堂上口授是无法得到快速提升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4]。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将会使其在就业岗位更加受人青睐。因为大学生自身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旦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会出现慌乱的心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指导教师通常是选自学校内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人士,务必要保证指导人员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质性的帮助。对于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告知其学习方法,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严峻不再是局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难题。临近毕业季,大量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要给毕业生指出明确方向,政府、社会、学校都要加入进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添砖加瓦。本文从高校就业视角下,以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叙述,并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