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就业公共政策

2020-11-23 19:55范钊源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转型制度经济

文/范钊源

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完全就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难以实现完全的全覆盖式的就业,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萎靡时期,经济必须面临转型等不同的发展形式。在这个时期,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降低,致使难以适应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变化,政府公开措施的优势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一、我国经济转变形态阶段的分类

经济转型的宏观层次概念是指资源配置的方法变化和经济进步的模式发生变化,其中包含经济进步模式、发展经济的因素、经济前进的策略等等因素的改变[1]。通过对别国的方法策略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全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都会面临着经济制度和发展构架的不断优化和转型,并且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经历了三次程度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转型。第一次是在对外开放和改革时期,经济的发展偏向商品经济模式,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在不断对体制模式进行发展和革新,并且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回首过去,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影响很大的和科学的转型模式,但是发展的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就业机会减少。我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开始点在于明确了增加经济内容的方法的时候,此次转型工作相对于第一次的转型来说提升了一个新的维度,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出现了深刻并且全新的改变。虽然我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地位并没有制定一个较为明显和独立的政策,一些旧的经济制度也没有完全被打破,这种情况的出现事实上对于我国政府的就业方案的准确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条件以及准则。在这一时间段内,压缩经济的方针政策也令我国出现了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商品滞销、库存增加、开工不足,等等。在东南亚经济危机时期,我国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新一次的失业高潮[2]。但是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出现的十年之后,我国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准则,就是变化经济的前进策略,这一准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我国的转型计划进入了新的成长时间段,这个成长时间段的发展策略核心在于双轮模式驱动和模式形式的改善以及产品的完善,其中更加注重人的作用和民生的作用。并且在其中也将一些新鲜元素进行融合,比如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这些因素也被放在很高的位置。加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率。直到当下,我国社会岗位分配与岗位需求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频繁多次的经济变革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民生处理方案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但是我国所面临的就业等民生问题仍存在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

二、不同时期的民生就业政策

(一)计划经济转型时期

在计划经济向有型商品经济转型这一时期,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最为尖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飞速上升,知识型年轻人回流等问题增加,出现了大范围、爆发性的聚集现象,使得各地区等待工作的人数快速增加[3]。但是,转型时期的经济还不能为这些人民提供丰富的工作岗位,由于这一问题引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也对应地召开了各种会议和组织对话。在这些活动中提出了利于民生发展的工作方针,也就是说,在国家的各种安排和领导之下达到人民顺利就业和人民积极就业的目的。这次就业制度的尝试改变了中国不丰富的政策形势,在就业领域开辟了更多途径,可以说是一次伟大而且有效的改革,并且在实施中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我国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各个区域,利于城市、乡镇、村落等,我国还调整了相应的优惠措施。国务院公布了劳动合同方面的规则,明确指出所有的相关城镇新就业人员通过一种平等的方法来实行劳动合同制,通过非口头说明来制定符合两者利益的方法,并且成功地保障了就业者的利益,利益型的劳动合同到达规定期限后有自愿性的终止和自愿性的续约两种选项[4]。20世纪末,我国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合同内容由部分扩大到全部。但是,我国政府对于国有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控制,在这些条例实施和运用的过程之中,企业还是难以做到将自己的意愿放在第一位,从而进行现实生活中的安排规划。在20世纪后期,为了解决我国出现的一些改变性的事务,国家积极转变了工作方面的政策以及整理了相关的工作发展方向,也发布了关于做好劳动工作的相关通告,在这些通告中表明应该通过高效地控制乡村领域的劳动力向城市变化,以此来解决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所产生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更加积极地对传统的体制实行变革,使传统的制度问题不断地迎合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从而提升了就业效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生转型的阶段主要是因为该经济体制慢慢被确定下来后,市场在这个时期内已经渐渐展现出引导工作就业方向的意识,一系列的平台建设领域也因此出现了新的改变。1993年,为了培养和发展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经济,国家对劳动领域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原劳动部提出了实行以国家领导为发展思路的市场就业方案,在这之后一段时间内又发展了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变革、完善就业服务体制建设实施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又明确指出了需要加大力度,以此来完善劳动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正确的指引我国城乡就业水平。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原劳动部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以及就业整体形势,提出了市场劳动者与政府共同参与调节就业的相关工作方针。市场的地位体现在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上,市场的价值体现在国家宏观规划中。21世纪初,我国的基本思想是市场调节就业,国家政策的制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积极;二是适应社会发展。改善与优化升级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包括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行业间相互带动和共同发展为关键的直观的经济制度政策,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扶持政策内容包括再就业,市场政策内容包括劳动力需求和供应相互匹配,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缓解这一时期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失业压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在法律制度方面不断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义务,并且提出了劳动平行、制度共存的概念。《就业促进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严格规定并符合具体情况的就业制度正式成立。国家相关部门深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并且把意见实施的对象扩大到更大范围的劳动力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在内的所有资源[5]。除此之外,国家还积极推广了更加有利于求职人员的一些制度,在这一时期的就业政策主要特点表现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

如今,在中国市场内城市化程度加深以及市场信息化深入发展,这些都是当今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发展的这一时期,我国的就业问题需要在制度方面寻求创新性发展和采取各种的优化策略,《就业促进法》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法律保障,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得我国就业促进工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目的在于明确劳动者是行业的核心,是就业制度的应用对象。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劳动力每年以数以百万量级的速度迅速增加,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其中蕴含着各级政府的良好规划,将就业者的扶持工作放在关键核心位置。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多种集资、汇资或者是收取税务等方面的措施,营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转型制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