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20-11-23 07:19肖仕和李钢周奋刘珍刘仲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颅脑入院病情

肖仕和 李钢 周奋 刘珍 刘仲海

准确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是临床上常用的颅脑创伤评估工具,血生化指标反映病人病情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更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促神经生长的碱性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效果最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两物质均有上升趋势,并提出血清浓度与病人病情密切相关[2-3]。我们对血清中BDNF、VEGF水平与TB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7例TBI病人为观察组,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6.45±6.63)岁;男46例,女31例;车祸44例,高处坠落22例,打击伤7例,砸伤4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44±5.73)岁。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因意外事件所致颅脑损伤;经头颅CT确诊;病人受伤后12小时内入院。排除标准:四肢多发骨折;既往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免疫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病人入院后采用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GCS[4],将其分为轻度组(31例,GCS13~15分)、中度组(26例,GCS9~12分)及重度组(20例,GCS3~8分)。

二、方法

1.血清BDNF及VEGF检测:分别于TBI者入院时、入院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5 ml。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于其参与研究时采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BDNF及VEGF水平。

2.观察指标:(1)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院时血清BDNF及VEGF水平;(2)比较不同病情、不同预后TBI病人入院时、入院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清BDNF及VEGF水平;(3)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BDNF及VEGF对TBI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3.随访及预后评估: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病人预后[5],GOS得分1~3分者纳为预后不良组,GOS得分4~5分者纳为预后良好组。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血清BDNF及VEGF水平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入院时血清BDNF及VEGF水平比较

2.不同严重程度TBI病人血清BDVF及VEGF水平比较见表2、表3。结果表明,TBI病人入院后血清BDNF及VEGF呈上升趋势,且均在入院后48小时达到最高,入院后72小时,两种血清浓度均有所下降,且随着TBI病人病情的加重,不同时间点内,病人血清BDNF及VEGF均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严重程度TBI者血清BDVF水平比较(ng/ml)

表3 不同严重程度TBI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pg/ml)

3.不同预后TBI病人血清BDNF及VEGF水平比较见表4。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40例,预后不良组病人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内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预后TBI病人血清BDNF及VEGF水平比较

4.血清BDNF及VEGF在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TBI病人不同时间点血清BDNF及VEGF浓度在评估其预后中的价值,见表5,图1,图2。结果表明,TBI病人入院后各个时间点血清BDNF及VEGF在评估病人预后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入院后72小时血清BDNF>10.20 ng/ml及入院后血清VEGF>330.25 pg/ml在预测TBI病人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最强。

表5 血清BDNF及VEGF在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图1 血清BDNF预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ROC曲线

图2 血清VEGF预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ROC曲线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TBI病人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异常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变化,其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呈依次上升,提示两种指标可有效反映TB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

BDNF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到达受损神经元,并与TrkB受体结合,发挥促神经元修复、调节神经元突触传递等生理作用[6]。在神经系统受损时,BDNF蛋白释放至脑脊液,并通过脑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7]。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内,随着BTI病人病情的严重化,血清BDNF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血清BDNF浓度与病情间密切相关。此外,TBI病人入院后,血清BDNF水平在48小时内呈上升趋势,并在48小时达到最高水平,这可能与颅脑损伤在入院后48小时内持续水肿,脑组织中分泌BDNF,发挥脑保护及神经元修复功效有关。入院后72小时,病人血清BDNF水平逐渐下降,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本研究结果表明,TBI病人入院时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严重化,病人血清VEGF水平呈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VEGF可促进微血管形成,帮助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缺血区建立侧支循环,利于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8]。此外,VEGF具有亲神经细胞性,能促进受损神细胞及其轴突的恢复。本研究中,TBI病人入院48小时内,血清VEGF水平均保持较高水平,并在48小时达到高峰,入院后72小时逐渐下降。

TBI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其中12例病人最终死亡,28例病人GOS得分1~3分,将其共同纳为预后不良组,37例病人预后良好。统计不同预后病人入院期间血清BDNF及VEGF水平发现,预后良好组入院48小时内血清BDNF呈上升趋势,但72小时后血清BDNF浓度明显下降,血清VEGF浓度在入院后48小时时有所下降,并在72小时时呈持续降低趋势,而预后不良组入院72小时内,两物质血清浓度均维持较高水平,无下降趋势,且不同时间点内,预后不良组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绘制ROC曲线发现,不同时间点内,血清BDNF及VEGF水平在预测TBI病人预后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入院后72小时 BDNF及VEGF浓度在预测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最高。

猜你喜欢
颅脑入院病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