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11-23 10:37叶伟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腺苷突发性耳聋

叶伟伟

突发性耳聋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发病原因较多,当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说法不一,不同学者持不同说法[1]。外耳麻木感、耳内堵塞感、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为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降低了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2]。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真实状况对治疗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临床及时治疗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但是没有治疗准确方法[3]。相关学者指出,在耳鸣耳聋患者临床治疗中,腺苷钴胺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但当前该方面研究相对较少[4]。为探究更好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围绕突发性耳聋患者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希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耳鸣与眩晕残存率,提高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反应,现将有关内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1)纳入标准:①经听力、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②单耳耳聋患者;③经声导抗测检查,鼓室压力正常患者;④接受该研究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⑤身体各项体征正常患者[5]。(2)排除标准:①对腺苷钴胺与地塞米松存在过敏史患者;②脑血管或出血性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④严重颅脑或听道病变患者;⑤听神经瘤或外耳道病变患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⑦认知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患者[6]。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组(n=47),年龄20~68岁,平均(45.8±1.1)岁,男24例,女23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2例,高血糖患者7例。对照组(n=47),男25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5.7±1.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1例,高血糖患者8例。患者了解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腺苷钴胺(生产厂家: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94)治疗,肌肉注射的方式治疗,1.5 mg/次,1次/d,一疗程为7 d,患者连续用药2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51020723,生产厂家: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静脉滴注,10 mg/次,1次/d,一疗程为7 d,患者连续用药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耐药情况,并对患者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控,控制上述指标在合适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比较。无效:听力提升低于15 dB,有效:听力提升15~30 dB,显效:听力提升30 dB。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两组听力变化及眩晕症状改善状况比较,听力变化:≥90 dBHL:极重度聋;71~90 dB:重度聋;56~70 dB:中重度聋;41~55 dB:中度聋;26~40 dB:轻度聋。眩晕状况:应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价患者眩晕程度,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低,眩晕症状越轻[7]。(3)统计耳鸣、眩晕例数,并计算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治疗效果越理想。(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统计失眠、水肿、血糖升高患者例数,计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治疗安全性越高。(5)生活质量比较,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角色、躯体、社会功能4项功能,每项功能共100分。(6)炎症反应比较,抽取2 ml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处理。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依据操作说明书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指标越趋于正常值,治疗价值越高[8]。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听力变化及眩晕症状改善状况比较

研究组听力及眩晕症状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听力变化及眩晕症状改善状况比较 (±s)

表2 两组听力变化及眩晕症状改善状况比较 (±s)

组别 听力变化(dB) 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7) 68.5±5.4 45.7±2.5 67.6±6.8 40.7±5.7研究组(n=47) 67.7±5.3 26.2±1.7 67.9±6.6 27.2±4.2 t值 1.854 14.985 0.426 16.84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后耳鸣率、眩晕率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耳鸣、眩晕率更低(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后耳鸣率、眩晕率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5 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5。

表5 生活质量比较 [分,(±s)]

表5 生活质量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活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对照组(n=47)治疗前 64.1±4.6 52.9±4.5 65.2±5.1 63.6±3.7治疗后 73.2±5.2*73.3±5.1*72.9±5.6*70.4±4.1*治疗组(n=47)治疗前 64.6±4.4 64.9±4.8 65.5±4.8 63.6±4.5治疗后 82.6±5.4*#82.7±5.2*#83.6±5.5*#84.1±4.4*#

2.6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见表 6。

表6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表6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7) 201.5±40.5 167.9±22.1 95.4±9.5 58.2±5.5 33.6±3.2 14.9±2.5 14.2±1.6 9.6±0.7研究组(n=47) 201.3±39.8 109.6±23.4 96.1±8.9 25.1±4.6 32.8±3.4 8.8±2.1 14.5±1.12 5.4±0.2 t值 1.257 14.028 0.975 15.742 0.9554 15.842 1.207 15.9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IL-8(pg/ml)IL-6(pg/ml)TNF-α(pg/ml)CRP(mg/L)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临床比较常见,又称为特发性突聋,是指原因不明情况下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9]。听力最低值通常发生在发病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只有部分患者听力最低值出现在发病后几小时或几分钟,该过程患者不会出现脑神经相关症状[10]。突发性耳聋病因主要与代谢障碍、内耳蜗窗破裂、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内耳供血障碍相关,另外突发性耳聋也会受不良情绪影响,因此患者日常应保持良好心态。突发性耳聋发病速度快,短时间便会大幅度进展,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复杂的病因使得疾病治疗难度增加,且没有明确标准对疾病预后进行衡量[11]。突发性耳聋患者常会伴有耳鸣症状,尽管患者经治疗病情已经恢复,但是耳鸣症状仍未消除,患者就会出现抑郁和精神紧张,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为混合氧、耳穴贴压、体外反搏、星状神经节阻滞、高压氧、药物、针灸等,治疗的关键是对耳血液量增加,且对耳内微循环改善,但是治疗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12]。

在神经纤维髓鞘生长方面腺苷钴胺发挥较大作用,有利于修复神经细胞,可提供更多能量和营养物质,对内耳神经受损更好修复[13]。腺苷钴胺是一种核苷酸合成重要酶,三羧酸循环、叶酸及甲基转换都会出现腺苷钴胺参与,可将甲基叶酸向四氢叶酸转换,在形成神经髓鞘中脂蛋白方面发挥较好作用,巯基酶活性提高[14]。脂肪与蛋白质代谢也会受腺苷钴胺影响,腺苷钴胺会促进神经细胞轴索输送,对神经纤维脱髓鞘阻止,抑制神经物质传达,对神经键延迟传达恢复,加快修复神经损伤细胞速速。地塞米松与腺苷钴胺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地塞米松可抑制炎性反应,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在抗水肿和消炎方法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胞浆内内耳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糖皮质激素结合,细胞核内进入复合物,具有炎性反应抑制作用[15]。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反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与单一腺苷钴胺治疗比较,可更好的降低炎性因子指标,对临床症状改善意义重大。另外,地塞米松在微血管流动速度加快和扩张血管方面作用明显,可维持体内稳定淋巴液,可进一步改善血管痉挛现象。

地塞米松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药物,能够对白细胞、吞噬细胞聚集抑制,同时会对细胞介导反应控制,对过敏反应抑制,可对耳聋症状进一步改善。与单一腺苷钴胺治疗比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具有更大优势,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会降低失眠、水肿、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明显提升。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可发挥保护神经作用,在内耳微循环和微血管张力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恢复神经纤维髓鞘生长,提供修复所需的能量与营养物质,加快耳内神经受损修复速度。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果表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与单一腺苷钴胺治疗比较,可更好地提高治疗安全性,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更高。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耳鸣率、眩晕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果表明,在耳鸣、眩晕症状改善方面,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应用价值更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耳鸣、眩晕症状,降低失眠、水肿、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及眩晕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炎性反应,治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及生存质量提升明显。

猜你喜欢
腺苷突发性耳聋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腺苷及其受体参与针刺镇痛调控机制探讨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腺苷受体对视网膜疾病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蛋白质腺苷化修饰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