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三甲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

2020-11-23 10:38林晓斌郭华林丽云白露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血型特异性红细胞

林晓斌 郭华 林丽云 白露

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以外其他血型系统(如Rh、MNS及Lewis血型系统)的抗体,多为IgG型抗体,易导致急性或迟发性输血反应,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输注无效及输血科疑难交叉配型的主要原因之一[1-3]。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输血前血型较准确地鉴定能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了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但由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已成为目前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但不同地区和人群不规则抗体类型分布存在很大差异[4-7]。因此,不同地区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及特异性分布检查是临床输血安全和优化用血管理的保证,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深圳市人民医院19 270例拟输血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及特异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本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及特异性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拟输血患者19 27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输血适应证;(2)有输血指征;(3)住院患者;(4)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信息(如有无输血和/或妊娠史)。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近1个月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不能确定是否有输血者;(4)目前正在输血者。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7 950 例,女11 320例;年龄2~78岁,平均(41.02±18.65)岁;有输血或妊娠史10 681例,无输血及妊娠史6 506例,有输血及妊娠史2 083例。

1.2 方法

仪器与试剂: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盒、抗体鉴定谱细胞及微柱凝胶检测卡均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Diana全自动血型鉴定仪、孵育器及离心机均由西班牙Grifol公司提供。

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拟输血住院患者静脉血2~3 ml于EDTA-K2抗凝管内,颠倒充分混匀后及时送检。

收到标本后于室温下离心5 min(离心半径18 cm,3 000 r/min),分离血浆。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浆中不规则抗体,分别取50 μl抗体筛选细胞和25 μl患者血浆于凝胶各孔中,37 ℃孵育15 min,然后离心9 min,判定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标本,采用抗体鉴定谱细胞进行特异性分析,取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11孔,于每孔中加入50 μl对应谱细胞和25 μl患者血浆,37 ℃孵育15 min,然后离心9 min,判定结果,根据谱细胞反应判定抗体特异性。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微柱凝胶卡片法操作说明书进行。

结果判定:(1)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判定。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并于凝胶柱的中上层出现凝聚者为阳性;红细胞未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并于凝胶柱的底层发生聚集现象者为阴性。(2)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结果判定。患者血浆与自身细胞无凝聚,而与部分抗体鉴定谱细胞出现凝聚者为特异性抗体;患者血浆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和自身细胞均出现凝聚者为非特异性抗体,并以反应格局与相应抗原反应的阴、阳性来判断其具体类型。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19 270例拟输血住院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53%(103/19 270);其中男性为0.21%(17/7 950),女性为0.76%(86/11 320),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及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输血或妊娠史患者、无输血及妊娠史患者,且有输血或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及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2.2 不同临床科室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10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风湿免疫科检出率最高,占1.03%(29/2 815),其次为肿瘤科、消化内科及血液科,分别占0.72%(20/2 778)、0.57%(18/3 168)及0.51%(8/1 572),不同临床科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05 4,P<0.01),见表 2。

表2 不同临床科室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10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分布

103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鉴定出89例特异性抗体,占86.41%(89/103),主要为Rh血型系统,占65.05%(67/103),以抗-E检出率最高为37.8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11.65%(12/103),以抗-M检出率最高为6.80%;非特异性抗体14例,占13.59%(14/103),以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检出率最高为5.83%,见表3。

3 讨论

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大多数是机体在妊娠或/和同种异体输血等因素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可引起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也可引起红细胞输注无效、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造成很大影响[8]。因此,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对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及短期内接受多次输血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给予输注相合的血液或成分血,避免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导致无效输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9]。

有研究表明,每输1 U红细胞、血浆,被动免疫的风险增加1%~2%,多次反复输血后机体产生同种抗体概率上升至15%~20%,且女性由于妊娠等原因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机会进一步升高[10]。同时不同地区因疾病种类、妊娠及输血情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人民医院19 270例拟输血住院患者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53%,明显低于牛怀瑛等[11]报道陕西延安地区的2.53%,与郑兴平[12]报道贵州地区的0.45%基本一致,而明显高于Song等[13]报道陕西西安地区的0.30%、叶柳筠[2]报道广西柳州地区的0.1%,这除了与以上不同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各地机构在不时间内所收集的患者不同有关。本次结果还显示,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同时有输血及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而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输血和妊娠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两大因素,而女性同时存在着输血和妊娠双重被动免疫机会,使得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14-15]。

表3 10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分布

不同临床科室因所收治的患者不同,所以不同科室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科室是风湿免疫科,这可能与风湿免疫科的多数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及反复输注血制品等因素有关;其次为肿瘤科、消化内科和血液科,这可能与这些科室的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反复输血有关,反复输注血液制品是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原因之一[16]。

有研究表明,Rh血型系统抗体多为IgG抗体,可与输入体内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输入体内的红细胞,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6]。另外,IgG类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若母婴Rh血型不合,就会导致母亲产生Rh不规则抗体进入胎儿血液,从而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最常见的不规则抗体[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103例不规则抗体中检出Rh血型系统抗体67例,占65.05%,其中以抗-E为主占37.86%(39例),这可能除了与我国汉族人群E抗原的分布频率较高约为47%,而输血时未检测献血者及受血者的E抗原,随机输血从而使抗-E产生的机会明显增多有关外,还可能与近年来我国普遍进行RhD定型试验,并实行RhD同型输注,避免抗-D产生,从而导致抗-E成为常见不规则抗体等有关,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抗-E能引起的迟发型溶血和新生儿溶血反应[10],因此,建议将RhE定型试验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查,并实行RhE同型输注,这样有利于降低抗-E的产生,也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MNS血型系统抗体占11.65%(12例),以抗-M最为常见占6.80%(7例),其多为IgM抗体,在手术低温麻醉状态下易被激活抗体效应,可引起溶血反应[19]。Lewis血型系统抗体占6.80%(7例),以抗-Lea最为常见,仅有少数能引发免疫反应,但一般不引起严重溶血反应[20]。同时本研究还检出3例Rh血型系统和其他稀有血型系统联合抗体,另外非特异性抗体占13.59%(14例),主要见于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对此可通过除去自身抗体后再进行血型、同种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其次冷抗体,其通过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并结合补体而引起溶血[21-23],对高效价冷抗体输血患者,应采用加温仪将血液加温至37 ℃后方可输注。

综上所述,血型不规则抗体是目前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必要途径,特别对有反复输血史、妊娠史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更加引起重视。对检出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不规则抗体,应及时选择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同型血进行输注,而对于非特异性抗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输注,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血型特异性红细胞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血型也会改变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