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评价

2020-11-23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结肠镜息肉结肠

(凌源市中心医院消化呼吸内科,辽宁 凌源 122500)

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至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没有明确病变性质前,均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男性发病率较高[1]。临床将结肠息肉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即为炎症治愈后即可自行消失者;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其有恶变的倾向。结肠息肉以间断性便血、或大便带血、里急后重、便秘、便次增多为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2]。结肠息肉多采用开腹手术,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出现,在结肠息肉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抽取88例结肠息肉患者,针对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中女性11例、男性33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为(58.57±10.22)岁;病程在1~16个月,平均病程为(8.55±2.30)个月;多发息肉20例、单发息肉24例,无蒂息肉30例、有蒂息肉14例。治疗组中女性12例、男性32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为(59.02±10.30)岁;病程在1~17个月,平均病程为(9.02±2.44)个月;多发息肉21例、单发息肉23例,无蒂息肉31例、有蒂息肉13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诊断标准 参照结肠息肉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无痛性大便表面带血或是便后滴血、腹痛伴有肠套叠、息肉脱出肛门)确诊病情[4]。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参与研究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出血性疾病者;③外科手术史者;④恶性肿瘤者;⑤器质性疾病者;⑥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⑦其他肠道疾病者;⑧手术禁忌证者。

1.4 方法 病情明确后,均行针对性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禁食、禁饮12 h,叮嘱患者多饮水,做好肠道准备。同时,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体位,硬膜外麻醉后,将直肠前壁切开,明确结肠息肉位置后,将其进行切除,行回肠肛管吻合术,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行抗感染干预。治疗组采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做好术前检查与常规手术准备后进行麻醉,成功后在最远端息肉处置入结肠镜,对结肠息肉大小、部位、与其周围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并对带蒂情况做观察,根据具体情况,明确手术流程。远端息肉处移动结肠镜,做切除,以由高位至低位原则进行切除,如小息肉且光滑,则需应用活检钳对其进行夹除;无蒂息肉且根部较广者,先托起息肉,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预防出血,进行电切除;有蒂小息肉,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有蒂息肉先用钛夹夹闭,之后电切除,切除后了解有无渗血,若有需喷洒肾上腺素(1∶1000);若息肉较大,需多次实施切除。术后对样本进行病理活检。患者卧床休息,用抗生素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观察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复发率(术后1年)。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手术观察指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AD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ADL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间的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1例和7例复发患者。治疗组复发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0,P=0.0261)。

3 讨 论

结肠息肉属于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多数为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便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内镜检查即可确诊[5]。结肠息肉临床常用手术切除术治疗,临床常用开腹手术治疗,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但因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不仅会延长预后时间,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结肠息肉检查中,内镜不仅可以尽早诊断结肠息肉,还可以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6-7]。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是通过高频电流发热后,以热效应为基础,对息肉组织进行切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8-9]。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0-13],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与预后时间。同时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可以将肉眼较难看见的微小病灶彻底清除,进一步减少复发率,相较于开腹手术,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更具优势。此外,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创伤小,可有效减轻对其他组织的影响,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能力[14-16]。本次研究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对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镜息肉结肠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