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时代下声音微剧的创作趋向研究

2020-11-23 01:49张玉龙
今传媒 2020年10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张玉龙

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为了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和不断重构的媒体舆论生态系统,声音微剧从传播手段到制作方式都有了新变革,从早前的单向传播到互动的转变、从单一媒体到多重媒体融合,使得内容制作上必须朝着更生动、更多元的方向前进。本文以 “我和我的祖国”融媒微剧制作活动为案例,探讨融媒时代声音微剧创作的趋向化,以及为了顺应媒体变革和发展,媒体人应当具有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声音微剧;听觉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79-03

一、融合媒体带来微剧创作的新传播机遇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今全世界媒体的发展趋势。融媒体是由中国学者和媒体从业者根据美国学者提出的“媒体融合”概念提出的,意思是指各种媒体多功能整合趋势[1]。媒体融合的概念并不是指一个单独的、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具体行为。由于4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移动传媒也逐渐在传媒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且在融合媒体的趋势下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网络覆盖面广、网速大幅度提升等优势打造了用户规模庞大、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各企业生态系统。如今融媒体的发展使得传媒行业以此为主要的引流手段来吸引用户使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为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在上网人群中的占比达到99.1%[2],用手机端进行上网的比重几乎占到了全部。而5G所带来的影响也主要是个人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这势必也会在终端的视听技术方面有所提升,如画质会变得更加清晰,声音上则从外接设备起,不断更新换代,出现降噪耳机等设备,使听众对声音的体验感逐步上升。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5G在极大提升网络速度和带宽的同时,资费水平会大幅下跌,所以我们在享受融媒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还要考虑行业乃至在行业中的自己如何不被淘汰。美国传媒学者安德鲁·尼克森认为融媒体是“印刷的、视频的、音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各组织之间的一种联盟,这种联盟是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3]。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媒体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创意求新的过程,是身份的重新定位、目标群体的改变、内容、技术、载体等多方面的颠覆性创新。声音微剧跳脱出传统广播剧概念,不再是单纯以人物的对白和解说为基础,并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而是从电影的视觉感上出发,用声音展现场景的变化、人物位置关系、声音的透视感等,并辅以音乐烘托剧情,达到感情的升华。同时配合文字介绍、视频采访等方式,还原声音微剧中塑造的人或事。媒体的融合及继续发展给微剧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从终端的更新换代到内容的推陈出新,都促使着微剧往更新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 声音微剧的听觉“编解码”

编码相对于声音微剧来说是制作的过程,解码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展现给受众者的过程。声音微剧的可欣赏性取决于编码与解码之间对称的程度,而这个对称程度依赖于编码者和解码者所处位置之间对等关系的程度[4]。也就是说,编码与解码二者之间信息意义越对称,越在一个层级上或者理解越趋同,那么传递的信息就越容易被理解。我们从传统的有声读物出发,由浅入深慢慢探讨。

(一)从传统有声读物出发

在传统的广播剧中,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往往使用相当多的旁白,对人物的表情、动作;人物所处的环境、境地;事情的进展、未来趋势等进行直白的描述,所以需要主播字正腔圆的播送描述性语言,同时还要兼顾各个角色,往往就是主播一人身兼数个角色,不分男女。在广播剧中无处不在的垫乐也往往显得尤为突兀,大有“情绪不够,音乐来凑”的架势,同时,用来增强广播剧真实感的动效有时也可有可无。从剧本选择上,为了出奇招,一般也会选择一些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故事,从而忽略了生活中可取材的动人之处。这些缺憾就会导致广播剧不够生动、不够真实、不够贴近生活,正是因为这些不足,我们考虑可以在广播剧的基础上,从电影的创作角度出发,加入更多可视性的元素,做出更贴近生活、真实性更强、更加精彩的声音微剧。

(二)声音微剧的“电影感”

谈到“电影感”,我们往往会从剧本创作、构图、画面分辨率、色彩以及声音创作等方面去权衡,那么如果单独从声音方面如何去创造出“电影感”呢,就需要從声音的层次感上、透视感上及环境创造上去提升。

在制作“我和我的祖国”融媒微剧系列作品时,每一部微剧在剧本创作阶段就达成共识,摒弃大段的解释性语言,转而用场景性语言替代。如在金华供电公司微剧《光明的记忆》中,开头部分为了表现危机发生前扩散范围之广,用不同的人物性别和身份定位及不同人物所处环境的不同来表示危情发展之迅速及覆盖面之广:第一位男性在超市高价买蜡烛、第二位女士被困在停电的电梯里、第三位小朋友在停电的屋子里冻的发抖、第四位是在医院里正在给病人动手术的医生。此处没有用单调的旁白语言去描述每一个人的动作状态,而是采用电影分场景的方法,用不同的环境声表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人物表现不同的受灾情况。丰富的环境层次加强了微剧的真实感,也加强了代入感。

连接前后场的方式是一段新闻播报,同时辅以情绪接近的两段音乐,播报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种情绪,前半段说明受灾情况,内容严肃、情绪较为悲痛;后半段说明救灾行为和决心,内容激昂、情绪高涨,所以使用的音乐必须经过编辑后才合适用在此段新闻播报下方。接下来的戏,通过声音对环境的描述,使听众首先明确事件发生在办公室里,为了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添加了能够突出环境特点的音效,如办公室时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办公室里同事纷纷议论的声音,当然,声音元素的存在一定会为场景营造润色,但万分需要注意的则是切不可喧宾夺主,就如同有画面的电影一样,道具的存在是为了展现必要的真实感,所以需要色彩搭配,但过重的配色一旦在画面中占据主角,那么主要人物的表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段声音正是如此,除了主角们的声音以外,一切存在的别的声音都是为了服务主角、为了服务戏而存在的。本场戏的宗旨是为了突出主人公作为老一代电力人和年轻一代的冲突,在纪律和人民权益两者面前如何做出权衡的一场争吵。

为了使剧情衔接紧凑,使冲突快速转移,在摔门声之后紧接电话铃声的响起,此时的电话声预示着危险的到来,和之前做办公室背景声的电话铃声从音质、响度和速度感上都有明显区别,这样才能做出强对比,才能有强刺激。同时在剧情上,为摔门而走的年轻人在听到接电话的内容后转身回来说“自己也去”,提供了合理性解释,因为只有在门口才有可能听到门内电话响,才有可能听清办公室的谈话内容。紧接着用另一段新闻播报衔接下一段内容,接下来的内容是抢险现场,现场的自然状况非常恶劣,冬天、风口、结厚冰、悬崖,这些自然特征都需要用声音细节去一一交代,这里不再赘述。故事结尾处采用开放性结尾,为听众留了一个小悬疑,并未交代到悬崖下的两位抢修电力的工作人员是否平安归来,但在微剧结尾处的新闻报道说明抢险成功,为微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尾留下小悬疑也是为了使听众可以主动点击除了声音微剧(如图1所示)以外的别的媒体形式,在此微剧页面还有对主人公的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当时抢险的危机时刻(如图2所示),还有视频介绍主人公的事迹(如图3所示),同时还有介绍制作微剧的幕后人员(如图4所示),可谓是媒体融合的典范。

三、声音微剧的传播策略及发展方向

(一)政府理念正向引导

2019年11月25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畅行中国——全国交通广播记者探访贵州旅游扶贫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暨“我和我的祖国”融媒微剧征集活动入围展播作品首发仪式在貴州省安顺市正式启动。发布入围“我和我的祖国”融媒微剧征集活动展播的70部作品,并为创作者代表颁发证书。 “我和我的祖国”融媒微剧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浙江省光点学会、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以“融媒传播+主流广播覆盖”微传播渠道。本次征集与展播活动历时三个月,共收到112家单位的224件作品,最终由70件融媒微剧作品将进行展播[5]。通过此次活动为声音微剧的发展指导了方向,政府部门应以自身力量引导声音微剧的发展。

(二) 融媒时代培养听觉素养

“听觉素养”的提升无论对制作者还是受众者,都提出了新要求。媒体融合传播方式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需要具备跨媒体的意识和能力,从容应对传统媒体、网页、手机APP和PAD不同版本的应用要求。

第一,要学会理解和领会听觉信息的含义。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用耳朵听声音,却不曾想其实听觉也是需要训练的。对于不同的声音组合形成不同的意义,需要长期学习和习惯,就像看图识字一样。只有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将特定的信号与大脑连接,形成新的刺激。第二,要勤于总结生活经验。声音的真实感来源于生活,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一些环境声其可能的归属地,也是基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习惯和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对于不同材质的声音的区分,也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如敲门声,敲木质门和铁门一定是两个不同音质的声音。

四、结 语

媒体融合时代,技术发展使声音微剧创作具有更多可能性和多样性,同时媒体还呈现出多样性、系统性、交互性等特点,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欣赏模式。我们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创作出受众更容易接受、更有传播价值,符合国家观念的、有传播价值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熊铮铮.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视觉化趋向研究[J].现代传播,2019(7).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3]张丽,徐志武.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期刊的整合策略[J].传媒,2015(12).

[4]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48.

[5]贵州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70部融媒微剧今天在贵州展播发布,唱响新时代最强音[EB/OL].2019-11-25.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