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

2020-11-23 01:51马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小城市突发事件构建策略

马平

摘 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很多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使城市的运转负荷进一步加重,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在中小城市中,由于交通因素影响,企业以及人口等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如果出现某方面的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对于整个城市的社会秩序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干扰和负面影响,使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构建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充分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基于此,重点探讨和分析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7-0099-02

在中小城市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程度上的突发事件,就会对城市化的整体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需要结合此类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特定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构建更系统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充分确保应急管理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在根本上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并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控,以此充分确保中小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市民能够安居乐业。

一、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城市的发展特点要求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从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规模日益扩大,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由此也在更大程度上增长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如今的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日益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配备与之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而言,更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城市相对应的部门要着重把握突发事件的各项监控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落实突发事件的事前切实监控和管理,事中进行有效处理,事后及时恢复的措施,使突发事件对于城市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能够降到最低。从实践中来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普遍存在,对此,更需要着重把握相关问题的根源,充分预防和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苗头,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确保构建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这是民心所向,也是城市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配备的管理机制。

第二,新型政府建设决定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新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政府能够成为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政府深化改革的关键。对此,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能够确保社会发展能够保持在和谐稳定的状态,使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针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有针对性的规避,促进政府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更大程度上增强政府的公共性和服务性职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充分规避拆迁改建、金融三乱以及传染病扩散等相关方面的突发事件。同时要分析诱发突发事件和矛盾的源头,并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处理,这是公共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任务。所以,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从根本上有效构建更高效、更科学合理的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

二、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预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事前预警的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地把握多方面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和预估。然而,从实践中来看,当前的预测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在针对中小城市突发事件的预测方面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预警机制的运行效率比较低下,防控效果有限,无法真正意义上呈现出应有的成效。

第二,信息沟通分享需要进一步优化。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中小城市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着重针对传送应急信息等内容进行管理的规范化,信息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分享机制,由此使整个系统缺乏高效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应急信息平台的共享和分析价值,如果发生了某些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全面深入地沟通和传递,而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急管理工作的成效。

第三,民众参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着重针对民众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和再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模拟真实的场景,加强自我防护技能。而通常情况下,并没有高度关注此项事宜,无法调动民众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并未深刻认识到民众参与性的重要,在对于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增强民众的参与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地与民众进行细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降低了民众的参与程度和深度。此类情况也使得民众无法深刻了解应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管理技能,如果出现某种程度的应急突发事件,民众不能具备敏感的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大打折扣,缺乏自我防范競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后果不堪设想。

三、建构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事前防范预警机制

1.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首先,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专业化的应急监控部门,对各类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以此更精准有效地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例如,针对自然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实现有效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别,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预测自然灾害,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相应的事件得到科学处理。其次,有效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安全网络。要号召全民参与,构建更系统完善的社会安全网络,群策群力,号召全民融入监测过程中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更加完善健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在中小城市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不同层级的监测以及报告系统。特别是在某些核心地区或者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更有效的监测点,以此确保监测预警系统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使更多区域受益。

2.做好城市风险源的监测评估。要更有效地预测不同城市的风险源,并且加大排查的力度,使相关措施能够真正意义上在实践中落实,通过这样的方法,使突发事件发生几率得到充分的降低。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细致地调查和分析已经发生或者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且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针对整个事件的起因和来龙去脉,进行重点把握,并且科学合理地评估该事件可能对于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评估和判断,把握内在的发展规律,从而更科学合理地估测出此类事件可能呈现出的危害级别。另一方面,针对相关方面极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要以监测结果作为参考和依据,有效把握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几率,以及该事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应急预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

(二)建立健全事中应急处置机制

1.优化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与普通的管理决策进行对比,可以充分看出,应急管理决策有更显著的特征,从实践中来看,以有限资源和信息作为前,更有效地进行科学决策。针对于此,就要更加严格地要求建立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确保其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且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出更为健全完善的决策,使危害事件的负面影响能够得到充分的降低。在实践的过程中,政府要真正意义上有效构建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以此为基础,成立专业化的应急决策指挥部门,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推进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不断地优化和创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完善城市信息披露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多元化的渠道,针对事件处理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布,确保其精准性、透明性。例如,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互相融合的方式,使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除此之外,也要进一步加大信息的管理力度,针对各项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有效优化舆论引导体系,确保各类信息的发布能够更加标准化、法制化。

3.完善城市应急协调沟通机制。处理正式突发事件的时候,确保各项部门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协调沟通,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进行有效协调,密切沟通。针对城市应急协调沟通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针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范畴和职责进行有效明确,以完成本部门工作职责为基础,更有效地配合其他部门。

4.完善城市社会参与机制。依靠政府,以此为指导,同时更需要全员参与,充分确保企业和社会也能够有效融合,共同参与,有效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协同配合,共同进行应急管理,打造相对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和社会要针对政府的管理和领导进行积极有效的配合,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使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切实完善的处理和解决。

(三)建立健全事后善后恢复机制

1.做好突发事件灾后评估。做好灾后的评估,针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深入的总结,对不足和问题进行着重探究,针对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确保各项管理机制得以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专业化的事件评估小组,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突发事件的起因、危害等相关内容。同時要充分确保评估结果能够整理入库,以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材料和素材,由此使其应急管理水平得到充分提升。

2.针对受害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援助。针对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害要注重分析,确保受害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援助。在这个过程中,要配备相对应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人才,使其充分融入心理干预的各个环节,以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对于民众的心理影响。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与问责机制。进一步构建应急管理监督机制,其根本宗旨是监督政府要有效建立更切实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及事后恢复机制等等,并科学合理的评估相关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做出有效处理。在监督与问责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要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中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针对做出贡献的人员而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表扬和鼓励,针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员,要进行相应处罚,后果比较恶劣的,要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建立健全全过程的应急保障机制

1.更有效地组织和构建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团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组建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应急救援队伍,队伍成员主要包括武警特警、公安消防等相关人员。如果出现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活动中。与此同时,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应急管理保障机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2.建立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与拨付制度。在预算体系中,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预算,并且进一步加大比重,确保每一年的财政预算中都能具备相对应的比例,同时对于具体的预备费用进行充分的明确,进行量化和细化。除此之外,要充分确保应急管理资金的投入能够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制度的形式进行确立,充分发挥机制体制的规范作用,通过这种应急资金保障的形式,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相对应的支持,进一步推进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有更加良好的发展,为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相关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并以此为基准,提出切实有效的构建策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各项策略进行有效执行。这样才能充分确保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并使相应的应急管理系统发挥出更加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维澄.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N].科学时报,2018-04-14.

[2]  范维澄,翁文国,刘奕.国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Z].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专家课题研究成果汇编,2019,(6).

[3]  葛俊,姜山.意大利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和科技手段[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1):38-41.

[4]  杨永坚,田玉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与应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雪灾为例[J].科技成果纵横,2008,(4):20-23.

[5]  李刚.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10):901-906.

[6]  刘应朝,唐斌,褚永彬.GIS在环境安全监测预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5):115-116.

[7]  黄明解,梁竞艳,陈汉梅,等.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2-14.

猜你喜欢
中小城市突发事件构建策略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
国内中小城市中服装的“快时尚”文化现象分析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