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如何有效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2020-11-24 13:10赵寿友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赵寿友

(颍上县第五中学,安徽 阜阳 236200)

1 体育运动意识内涵

体育运动意识即体育锻炼意识,是个体意识中的一项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中目的性、自觉性的表现。

体育运动意识包括个体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等。它是个体对体育运动本身及其相关人与事物的一种自觉反映。体育运动意识是能动的,它的强弱对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体育运动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繁荣富强。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学校过度重视中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是很多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2 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重要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制定,主要包括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对中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养,离不开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2方面:一方面,现代生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学生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得不将体育锻炼纳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人们将更多的空闲时间放在吃喝玩乐中,这就导致人的身体素质日渐变差。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学生也将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用于手机、平板等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导致身体素质低下,使学校、家长和中学生深刻意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开展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要任务,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才能够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教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另一方面,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来引导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 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特征及提升途径

3.1 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特征

3.1.1 体育认识与体育运动实践存在脱节现象长期以来,中学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在此背景,绝大多数中学生都非常认可体育运动对自身健康尤其是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中学生每天、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与时间并不多,对于体育运动,多数中学生存在“只会说,不会做”的问题。

3.1.2 体育课堂上运动积极但课下运动热情不高很多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只能在学校操场、篮球场、游泳馆或本地公共体育场里进行,其他地方就不能进行。另外,很多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只能在规定的体育课上进行,其他时间无需进行。上述观念的存在使得他们在课外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高。

3.1.3 体育运动情感良好但运动意志较弱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感良好主要表现为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能获得轻松、自由、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然而,一些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比较弱的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常表现出懒惰、意志力不坚定的问题。部分中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下能够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但如果脱离了体育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他们就无法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问题。

3.2 有效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途径

3.2.1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多方面配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首先,学校要积极转变对体育教学的偏见,将体育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中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并且要在校园中做好宣传,让中学生自己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其次,体育教师作为督促和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线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仅要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还要深刻探析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最真实的需求,从体育器材、场地和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上为中学生设计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职业精神,及时关注最新的体育信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体育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中学生提供最新、最适合其参与和学习的体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最后,家长在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中学生在家庭中最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转变自身对体育锻炼存在的错误观念,为中学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支持并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重视身体健康的发展,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3.2.2积极调整体育教师和中学生的情感关系,使体育教师成为中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使中学生在同体育教师的友好沟通中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和转变,体育教师要加快职能的转变,将课堂真正下放到中学生的手中,使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可能地激发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在高速发展但又不够成熟的阶段,因此,要想有效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就要求体育教师和中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全面分析每位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发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和期待,依据从中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设计出最符合中学生期待的体育课程,用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程开展方式来教授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中学生的倾听者,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中学生解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育教师只有同中学生成为挚友,才能让中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接受体育课程,并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3.2.3将中学生作为主体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依据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让不同体育运动能力水平的中学生都能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一方面,体育课程的课堂考核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综合的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训练结果、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进而增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将中学生纳入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中,不以固定的体育内容考核分数作为评价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将中学生在日常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等都作为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确保针对每位中学生的评价都以有助于督促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有效提升的体育运动意识为出发点来进行。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全面掌握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体育运动能力水平的中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评价,让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收到最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体育运动形式和内容。而且,教师还应依据不同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水平来制定不同的体育评价标准,让身体素质好的中学生接受更专业、更高级的体育运动内容的学习;让身体素质差的中学生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优异的体育运动成果,从而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和参与热情,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他们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从而有效提升体育运动意识。

4 结 语

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考验,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有效提升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