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2020-11-24 16:11刘淑芬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背景实训转型

文/刘淑芬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教育行业中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向着蓬勃方向前进,就业转型背景下的新教改理念的融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为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就业转型背景下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就业转型背景需求,大学生需在高等数学混合式学习中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能力,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与就业转型发展趋势的一致性,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1]。国内针对就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很多学者对这一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代就业转型背景作为社会大环境,能够指引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尽快将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与就业转型背景融合,以就业为核心目标为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的多种工具与手段。基于大学生层面思考问题,实施多维度的就业转型策略,为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大学生不再仅是课堂的听众,而是课堂的主人公。尽管很多高校已在不同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阶段、多种教学环境下设计了多种高等数学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尚未解决。

考虑到大部分高校在借鉴其他高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成功案例时,缺乏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教学目标,导致校内高等数学混合式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专业课程与就业转型课程内容分割、与社会行业发展脱轨的现象。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大多数基于课本内容,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造成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知识范围面较小,无法满足就业转型背景下对大学生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基于此,下文提出四点教学改革方式,致力于提高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水平。

一、设计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课程目标

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课程的主线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对象的特点[2]。其一,在设计教学目标前,要求大学生具备熟练的高等数学专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高等数学运用能力,以此对大学生设定的第一层课程目标为大学生的高等数学目标与就业转型目标,要求大学生高等数学成绩满足ECT-6的专业水平,由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设置问题,指导大学生完成课本中练习题,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在课堂上划分学习小组,设定不同小组不同的课程学习目标,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3]。其二,要求大学生对高等数学具备理性的认知,可切合实际地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中,引入“嵌入式”课程目标设计方法,突出课程目标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促进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搭建必修与选修课程统一的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其三,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转型意识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大学生可切实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课件设计,结合高等数学在就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大学生创新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提高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目标,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整理就业转型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课程材料

根据上述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整理就业核心内容与就业转型背景下与高等数学教学课程材料,将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分成三类:一类教材主要是指由教师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制定的课程教材;二类教材是指教师为大学生选定的高等数学专题内容教材,该部分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基础能力;三类教材是指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与专业课题相关的就业转型类期刊。根据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下述将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

其一,结合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要求,在基础教材中融入基础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具备一定的人文内容[4]。

其二,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向,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就业转型意识的大学生,整合专业教学知识与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并将大学生该部分成绩纳入大学生期末成绩评估中,以课程内容创新带动学生就业转型。

其三,在课程教材设计中,定期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素质的指导,全盘考虑就业转型教育在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统领者,积累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指导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良好地适应社会就业氛围,进而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转型能力的同时,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创新大学生就业设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结合社会岗位需求,下述将从两个方面,基于大学生就业转型背景,创新大学生就业设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5]。

一方面,引入多方协作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的方式,由企业提供大学生真实的高等数学项目,增设企业定向培养课程,高校教师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行业在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培养定向型人才。积累大学生就业经验,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单一的缺陷。

另一方面,引入混合式课程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延展课程学习的范围,使传统课程教学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课程基础学习框架,讲授大学生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使大学生清楚地掌握高等数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并为社会经济对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改革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实训方案

引入BTEC教学理念,基于就业转型背景下,改革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实训方案。在校内全面推行“模块式育人一体化”,课堂上以真实高等数学混合式设计案例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育人方式,推动大学生对于高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延展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开设网络课程,为大学生营造课堂上相对活跃的学习氛围,以案例为育人主线,可提升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采用模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学习能力,模拟项目开发流程,大学生可依照自身的优势完成程序设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并由多名大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完善整体项目计算,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仅对大学生起到答疑解惑与引导的作用,指导大学生从单一的基础项目开始,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高校布置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实训方案。打破教师传统灌输式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实训计划中,大学生在计划中按照教师的指导路线,边学边做,切实际地做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统一[6]。此外,采用上述教育模式可拉近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有助于教师更加直接地掌握大学生的实时学习动向,可及时地调整教学任务与目标,满足专业课程与大学生需求,提高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的效率。通过改革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就业实训方案设计,致力于推进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一级实训方案为教师在教室中,采用一对多、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提供大学生高等数学的指导。在该环节中要求大学生掌握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与简单的应用能力,不强制要求大学生的解题速度,以提升大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关键。二级实训方案为岗位技能实训,引进早期高等数学行业已完成的项目,要求大学生开展调研分析,熟练使用相关技术,侧重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就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四点具体改革内容。就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中的改革指导思想,是提升高等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通过本文研究,这些改革内容和指导思想以期能够为大学生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就业转型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背景实训转型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转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