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探究

2020-11-24 16:11费红霞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文/费红霞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就业情况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时期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人才竞争也十分激烈,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失业人数持续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实现就业,就需要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引[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其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前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时间内,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客观的评价,结合当前社会新形势,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知识体系,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以期可以做到人岗对应,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防范大学生盲目就业

在诸多主观、客观因素影响下,有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楚,当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纷纷就业后,会产生一种紧迫心理,并没有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会盲目地进行就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情况,能指引大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助于大学生把握自身优点、不足,有助于大学生选择更加切合自身实际的岗位,确保了人岗匹配。此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还可以让大学生结合市场动态、行业岗位需求,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更加有目标、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了大学生的专业成长[2]。

(二)具备良好双赢性

新时期下,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大学生毕业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指引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当前就业形势,从长远的视角进行学习、发展,能提高大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对高校而言,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还可以实现学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能指引大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全面了解自身,不断完善自身。高校可以借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充分掌握市场动态,结合市场状况对专业进行调整,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双赢。

(三)提高大学生各项能力

在实践中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针对地参与到各项实践训练活动中,指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使得学生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良好竞争地位,有助于学生职业理想实现。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把握岗位对自身综合能力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职业客观要求,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并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本身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太重视。调查显示,当前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很多大学生会将时间浪费到网络游戏、睡觉、娱乐等上面,少数学生则是将时间用在考研、参加社会活动上面,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太看重,总是觉得自己还小,在校时间比较长,不需要考虑就业。

其次,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不太了解,不知道自己专业今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是父母选择的。还有的学生觉得专业名称比较好听做出选择,并不熟悉专业。由于专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今后就业,当大学生对自身专业不熟悉或者是不满意时,必然会影响到其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后期就业带来影响[4]。

最后,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程度还相对比较低。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优秀,干什么都是最好的,也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竞争意识比较弱,对社会充满了迷惘,学生不了解自身的客观情况,难以结合自身现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导致大学生对于就业很陌生。

(二)学校因素

随着高校精英教育朝着大众教育方向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引导却没有因此而增加。学校虽然会定期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但是并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导致大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能很好地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进行指引。新时期下,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也组织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就业,但是很少对教育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活动,导致学校难以全面把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三)社会因素

新时期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经济因素的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学校对往届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估时,会以经济收入多少、就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及知名程度为依据开展,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高薪、稳定的职业,这不仅会偏离大学生本身的专业,同时也会对大学生创造性、兴趣特点造成一定影响[5],导致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感觉很迷惘,工作热情度不高,人生目标不明确。

三、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引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建立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客观地分析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优化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整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指引大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现实情况,客观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引。

高校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构建系统的测评体系,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结合学生职业素养高低,开展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辅导,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在实际中,高校应该积极地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引导大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职场行业、关注自身的发展。实践表明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学生,其行动上比其他同学更加具备优势[6]。高校要积极地探索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大学生毕业,整个期间都需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组织职业规划专题讲座活动,并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引,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二)深化辅导,强调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

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中,需要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上,结合各个专业的技能要求、行业发展动态,优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实现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良好结合。高校需要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指引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让大学生可以对新时代的职场有全面了解,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素养等制定相对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高校还需要在培养学生各方能力的基础上,设置与专业契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因为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高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从学生发展视角入手,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通过职业设计、模拟岗位、案例分析等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实现自身职业水平的提升[7]。

(三)开展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需要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综合考虑市场动态,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由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得学生可以在竞赛中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同时高校还需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创业中发现自身不足,引导学生实现专业化成长。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地了解行业,把握岗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针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8]。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今后发展也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本身的共同愿望。在实际开展工作中,高校教师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引导大学生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实现自我价值。在教育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