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2020-11-24 23:48陈红丹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院校素养

文/陈红丹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要迅速适应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变,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员工”的转变,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2]。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因研究的角度和重点的不同,专家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基本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3]。一般来说,职业素养是指职业活动中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也是职业人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归纳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即“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德”的方面。

二、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企业和社会上认同度不高,造成这些不满意的因素众多。例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缺乏责任心、不服从组织统一安排、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等,这些表现其实都属于职业素养中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4]。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技能素养

1.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学生获得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主要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能力。每个行业和职业都有着各自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3.职业相关知识

为更好地适应职场,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掌握本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职业相关知识,包括国家就业政策、法律知识等,例如《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等,这些法律知识和就业政策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提供维护和保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更应该树立理性的择业观,增强法治意识,否则,很可能由于不了解自己相应的权利义务而导致就业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二)职业道德素养

1.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富有责任感。要培养高职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职业活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2.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真诚和真实,不说假话,不欺瞒别人。守信是指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总而言之,就是要求职业者在职场活动中要真心实意地待人接物,坚守信诺,言行一致。

3.谦虚务实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往往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心态,例如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一心想找工作环境好、工资高的工作等。谦虚务实是一个职业者在对待职业的最基本的情感和态度,高校院校毕业生更应怀着谦虚务实的态度进入职场,才能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成功。

4.吃苦耐劳

很多高职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本身缺乏工作经验,却不肯用心学习,吃不了苦,面对困难和挫折,只会叫苦连天和逃避。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都明确表示,能吃苦耐劳是他们招聘人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职业行为习惯素养

1.沟通协作能力

职场活动中,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能妥善处理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还要乐于与他人合作,有团队意识,愿意为集体付出自己的努力,必要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

2.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飞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它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需要具备的能力,它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意识运用一切有益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地扩充自我知识体系,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3.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要求,也是21 世纪全球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5]。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为生产服务,并且能够推陈出新,创造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工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应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优化设置课程。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根据社会形势和行业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和行业发展紧密衔接;二是灵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主场所。教师要积极尝试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努力探索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开展小组研讨、团队学习、课堂辩论、谈判模拟、基于工作任务的案例学习、限定时间内的问题解决等教学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内容,提升专业技能;三是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和企业现场实践,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获得实际工作岗位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掌握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专业和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职业意识引导,增强学生职业责任

一是加强学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情况、未来专业对口行业的职业要求等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高职院校要在入学教育中,通过辅导员、专业教师等把他们对行业的认识、预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二是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除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上,还应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因素,着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在日常专业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化职业责任;三是发挥人文社科课程的作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据用人单位研究表明,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自身的人文素质具有密切关系。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增设人文社科方面的必修课,强化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的过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功效。一方面,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如历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各种人文主题的雕塑建筑、园林小品、文化标语等,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举办演讲赛、歌唱比赛、知识抢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行为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更好地融入职场角色,增强职场中的长期竞争力。

四、结语

现阶段,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职业素养的内涵也表明,职业素养是劳动者适应社会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品质和能力。因此,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高职教育,为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社会未来发展和学生个人的需要。职业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共同长期努力。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