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走班制”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24 22:13王鲁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灌篮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走班制设置规划

王鲁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在“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指引下,走班制教学模式成为体育课程发展的关键路径,该模式作为分层教学发展到极致的教学形态,具有个性化、层次化、针对性的特征与要点,尤其在体育等具有多项细化分类的学科中拥有良好的适用性,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又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高中体育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走班制模式对高中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走班制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模式限制,改变了强迫体育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真正遵从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实现了开放自主的教学目标。第二,走班制将学生按照选择的项目进行了划分,进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无论是教师还是体育器材与设备,都能根据班级的设置而进行量身打造,避免了浪费与闲置问题。第三,走班制模式更利于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一方面走班制形成了单独项目的学习形式,可以针对某一个项目设计一个学期课时的规划,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运动能力与技术修养;另一方面还压缩了班级人数,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团队、竞赛、游戏活动,以强化个性化体验。

二、高中体育实施“走班制”模式的路径

(一)课程设置

高中体育“走班制”模式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走班形式、课程内容、课时规划几个方面。首先,在走班形式中,一般有三种可选方式,第一种为全年级走班,即针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展开课程任意选择,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项目,设置三个课程等级,以此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种为年级内走班,即以同年级为限制,设置不同的可选课程,由此可以保证同一班级学生的年龄、基础能力更加均衡;第三种为班级内走班制,通过对每一个班级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调研,选择前三种设置走班,每个小班人数至少10人以上。上述三种形式各有其优劣,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生人数、体育场所等选择合适的模式。

其次,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可以按照运动类型进行课程划分,比如田径类、水上类、体操类、球类等,同时在每一个类别中继续划分,比如田径类可以分为短跑、跳远、跨栏等,而根据其项目的难度系数,可以进一步规划课程的可选条件,比如学生要想学习跳远,就要先完成短跑的课程测试,以此保证学生运动能力的系统化发展。而对于足球、篮球等课程来说,也可以设置入门、中级、高级等不同层级的课程,同样设定课程测试的选择条件来限制学生的选择权。

其三,在课时规划中,教师则要根据项目的内容与难度进行设置,比如篮球入门课通过半个学期就可以完成,而高级课则要至少两个学期。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课程的课时与难度设置学分,并建议学生在三年中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尝试,以此建立分层分类、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二)班级规划

在班级规划中,教师应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设置,比如学生规划、教师规划以及场地规划三个方面。对于学生规划来说,学生的兴趣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必须依照学生的选择期望设置班级,否则就会出现大量学生难以选到自己想要参与的项目,而部分项目却存在无人问津的情况。对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普查与调研,一般可以设置三个期望项目,让学生在接受问卷调查时按照自己的期盼值依次写出三个项目,并通过大量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规划各个运动项目的总人数,然后还要根据该项运动的教学方式与流程进一步细化,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划分适当的班级数。比如在高中阶段,篮球是大多数男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羽毛球则是大量女生喜欢的项目,因此在这两个项目的班级数要更多一些,保证学生有课可选。

对于教师规划来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设置走班班级数时,要保证学校各项目教师力量的充足;其二在选择任课教师时,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能力,并根据教师的水平,分别安排不同等级的课程。

对于场地规划来说,则在于走班制课表的设计与完善,一方面要保证每一节课都有充足的教师供应,另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拥有完善的场地与充足的体育器材,学校还可以根据走班制的开展形式,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器材,并尽可能实现集中安排大类运动、依次使用运动场地的目的。

(三)考核评价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同样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为条件考核,即学生要想选修某一项目第二或第三个难度的课程,学生可以有两种方式获取资格,其一为参与前一个难度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其学分,其二为接受课前测试并达到参与该课程的条件,该考核一般不计入学生成绩,但会作为运动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二为成绩考核,每一个选修项目在结束时都要进行考试,比如在足球项目中,教师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团队对抗赛,并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比如他们对课上学习的站位、走位、传球技巧、技战术等内容的应用情况等,进而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分,并提出充分的教学建议与总结。

第三为素养考核,在每学期结束时,每一个体育教师针对每一个选课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在总体课程中表现出的情况,结合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层面进行打分评价,以综合体现学生的体育素养。最后,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成绩由成绩考核与素养考核两部分组成,一般按照6:4的权重进行分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走班制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与教师应充分把握走班制开展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课程设置、班级规划以及考核评价的方式,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走班制设置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规划·样本
栏目设置一览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