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体验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0-11-25 12:16强勇军黄廷美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身体环境

强勇军,黄廷美

(1.乐山市柏杨小学,四川乐山614000;2.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重庆404188)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学生为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儿童少年,更应当遵循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一切从身体出发,以少年儿童的“身体体验”来建构教学内容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身体体验就是在对身体的能力和面貌进行认知与评价中探寻身体与自我、身体与其他身体以及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及其意义的过程。从“身体体验”出发就是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规律性和主体性,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既要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减少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入侵”,让少年儿童在体育课学习中有更多更好的身体体验,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1 少年儿童身体体验的特殊性

1.1 本能性

身体体验是建立在身体知觉与身体行为相统一过程的结果。少年儿童的身体体验主要是以身体的直接接触为先导,然后才有进一步的身体知觉,根据身体知觉才能指令下进一步的身体动作行为。因此,少年儿童常常会本能地做出身体动作,一般不会先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身体行为,在体育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体育动作先于体育思维的特殊性。正如少年儿童在听到一段节奏明快、动态韵律的舞曲时,会不由自主地摇摆着自己的身体去迎合舞曲的节奏,然而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动作,而且也不会去思考这支舞曲的来源与功能。再如,少年儿童在接触足球的时候,先是感知足球本身“圆”的相关属性,进一步把球踢远、踢高、踢准,而不会先去思考为什么球会飞行和滚动乃至飞行和滚动的轨迹。因此,教学中需要正确地选择内容、组织教学序列和恰当引导,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2 局限性

少年儿童的身体体验受到身体发育水平和社会活动经验水平的双重影响,使他们的身体知觉和身体行为会受到较大局限。例如,少年儿童在感统觉方面发育不完善,导致一些身体知觉方面的缺陷,进而影响其身体行为的稳定性发展;同时,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坚持性也会表现不足,“站不住、坐不住”也是常态化的事情。由于少年儿童对自身身体的自主控制建立在观察他人的身体行为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身体知觉与身体行为才能融合到自身的身体体验当中。这种制约主要由自我和他人共同完成,因此他们的身体体验是受限制、受压抑、不自由和不自主的。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可降低少年儿童自身身体体验的受限性,充分发挥已有的身体知觉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3 放纵性

少年儿童的身体行为具有本能的冲动性和学习活动的参照性和模仿性。在规则约束下,身体活动的自在性受到压制,他们的身体能量也不能很好地得到释放。如果过分压抑,会使少年儿童行为产生逆反性和破坏性。让身体处于极端的受限和压制状态,就越容易使身体走向放纵,因为受限的身体一直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得以彻底“解放”,使受限的身体充分活动起来,很可能就会使潜在的破坏力付诸实践。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强调规则的教学和体育学习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规则的度,对于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规则不能过多、过于复杂化,养成规则意识的同时要释放他们天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少年儿童身体体验的认知与实践价值

通过对少年儿童身体体验的特殊性进行解析,让我们更清楚了少年儿童身体体验的内存特征,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改进。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性,充分动用少年儿童的身体体验的能量系统,改进身体知觉能力,提高学习记忆功能。另一方面,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拓展积极有效的时空平台,提高其本体感觉,丰富其身体体验,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在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认知活动过程中,身体始终在参与感知与体验,身体与本体、心灵、世界之间是形成了统一性。身体作为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构件,必须经历一个“认同—体验—领悟”的认知过程,经过良好的身体体验内化为身体对运动项目的认知和理解,这三个环节是教师运用“身体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遵循少年儿童的身体体验是解决好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前提。

3 基于身体体验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改进

3.1 教学内容选取的合理性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三个遵循。(1)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之相适应。例如,足球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往往教学中没有进行区分和注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学生的身体体验是消极暗淡的。在入门阶段没有对足球建立良好的身体知觉,到后期则不能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身体行为乃至动作技术。因此,对于足球项目的教学要将教学内容丰富化、形象化,让他们有更多接触球的概率,更要注重身体体验的过程而非结果。(2)遵循教学内容取材的本土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取材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发挥其体育锻炼价值,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增强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保护和传承民间体育项目。(3)遵循教学内容的叙事性。由于少年儿童在体育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是用感观知觉去体验,体育思维往往是滞后的,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将自己身体融入一种声乐、图式、节奏和叙事的有机统一体当中,情境化的叙事教学使得他们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身体体验。

3.2 教学方法设计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与改进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方面,游戏化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不同的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他们不同的身体体验,促进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同时,游戏淡化了比赛的竞技性目的,既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学到规则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多媒体化。体育教师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让体育课堂在借助媒介工具的作用下真正地“活”起来,体育教师也就成了一名“导演”型的指导者,将图式、声乐和艺术表现力同运动节奏相统一融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切性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而采取的师生互动的组织结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依然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这种形式对于体育课教学就起到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课堂组织难度增加。如果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不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班级人数过多,如果组织不当,学生更多时候处于“看”和“等”的状态,基本技术本身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器械才能建立身体感觉,那么这种组织形式下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改革策略,不但可以做到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度,更多地接触器械,从而丰富学生的身体体验,构建更好、更准的身体感知觉能力。小班化教学主要采取分组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两种形式,分组教学的实质也就是小班化教学,而个性化教学则是更微观的小班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3.4 教学环境优化的主动性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两大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教学活动,并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育教学环境已经不再是由“破旧不堪”的操场、“摇摇欲坠”的单杠、“掉皮”的足篮球和“发霉”的体操垫而构建组成了,体育教学环境已经日新月异,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个安全舒适的体育学习环境。但是,这些既有的环境还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因为忽略了心理环境的营造。心理环境营造也要依托物理环境的改变与创设。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环境的主动优化,不能在一个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教学环境中做着“低水平重复”的劳动,这不仅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成就感,也不能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4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不光要有宏大的目标,还要有具体的行动,落实到每一次备课上课,这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基本路径。我们要明确改革的主体、对象和内容,才能做到有实效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阶段性,提出以学生“身体体验”为学习建构和改革的出发点,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方面做到相应的转变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环境方面积极主动地创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身体环境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环境清洁工
我de身体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身体
漫观环境
身体力“形”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