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策略探究

2020-11-25 16:46刘艳华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小明法治

刘艳华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东营 257500)

在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课现在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他们实施的教学策略不对而导致道德与法治方案实施的效果作用不大,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法制意义没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生成长的生涯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科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促进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得以提高。那么问题来了,教师应该怎样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动呢?以下是本人对该策略的想法,仅供参考。

1.讲解法律案例,提高小学生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法律自身的认识、尊重以及遵守,要想培养好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从他们小时候抓起,通过点点滴滴的事情,培养他们养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使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去践踏法律、触碰法律,还能使他们学会自己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避免自己在青少年阶段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继而促进小学生涯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教会自己的学生学习法律要比单纯地给他们传授法律知识要重要得多。只有让他们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地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打破学生被动学习法律地局面,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小学生讲述一些法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讲解,是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更深一步,从而促进他们法律意识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举例来让学生一起参与谈论:小红和小明一起玩耍,结果在推推闹闹的过程中,小明不小心把小红推倒了,摔在了讲台上,倒是胳膊摔断啦。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明要付法律责任吗?这时,小学生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展开谈论,有些人认为人是他推到的,所以要负责任,也有人会觉得小明当时时不小心,并不是故意的,不需要负法律责任。这时就需要教师出面给他们讲解这个案例最后宣判的结果。这样,通过一个实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将法律知识理解得更全面,也能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不侵害他们生命的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

2.通过场景扮演,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

生活就像是一场游戏,而法律就是游戏中的一种规则,一种约束他人行为的力量,而道德呢就是我们自身给自己的约束。道德可以使我们遵守我们内心的原则,使我们在自身内心的情感驱动下,能够尊重他人,爱护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发生。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场景角色扮演,通过场景扮演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一方面来说,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的考虑到别人的境遇,促进自己道德修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学生都有一些爱玩爱扮演角色的天性,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想法还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教师就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小红在上学的途中,突然自行车坏掉,但是上课就要迟到,她很害怕,这时路过的小明同学刚好看到,就停下帮她修了一下自行车。于是两个人就一起到了学校,为了感谢小明,小红请小明吃了一顿饭。这样的扮演,可以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小红自己车坏掉时的焦急,小明帮助自己后的感激以及小明帮助他人之后收获的喜悦。这样的场景可以使学生在同理心的情况下使自己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3.通过问题启发,提高小学生个人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课堂问题的方式来启发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小刚拿着5块钱准备去买作业本,但是在买本子的过程中,他在路上看到了一个蛋糕,味道非常香,看起来很好吃。但是钱只够买一种东西,那么他应该去买什么。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要有主见。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性思维。帮助他们在今后遇到难题时,可以积极地克服。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的提升,还能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小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明照相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