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2020-11-25 16:46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蟋蟀说明文松鼠

董 翱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 浙江 湖州 313000)

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是介于说明文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由于老师们对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拿捏不准,非常容易出现“游离于介绍事物之外”、“游离于文学笔法之外”、“游离于感情色彩之外”三个误区。教学文艺性说明文,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呢?

1.归纳演绎,读出事物的那个“特征”来

文艺性说明文是宣传科学知识的文艺作品,把握被介绍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阅读的一个目标。比如《松鼠》这篇课文,倘若阅读完后学生只知道松鼠“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松鼠不爱下水”,“松鼠的窝又干净又暖和”……那么,他们的理解既不确实也不全面,因而也就谈不上对这篇文艺性说明文内容的准确把握。有位老师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从演绎到归纳: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交流他们了解的关于松鼠的知识。学生零星交流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关注课文第一句话,也就是概括全文的句子,让学生齐读并相机理解“乖巧”、“驯良”。

第二个环节,从归纳到演绎:聚焦漂亮,引导学生品读第一段,找出最能感受松鼠漂亮的地方。品读的结果是,学生具体感受到了松鼠的漂亮,同时还了解了文章“拟人”、“比喻”、“有顺序”等写法。

第三个环节:再从演绎到归纳:学生自己默读第二至五段,然后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将第一环节大家交流的各种松鼠的知识,归纳到乖巧、驯良中去。

三个环节,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演绎——归纳——演绎”的过程中走一个来回,学生在朗读、默读、交流、对话等语文活动中,不断分析、归纳、演绎、总结,逐渐透过那些零散的知识,勾勒出松鼠的可爱形象,读出“漂亮”、“乖巧”、“驯良”的特征来。

2.想象联想,读出语言的那种“味道”来

文艺性说明文,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明和生动,还应力求文笔优美,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比如《蟋蟀的住宅》,通篇很少见到说明方法,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建筑住宅的才能,读起来饶有趣味。我们来看一位教师的课例:

2.1 自由读第二段,思考:蟋蟀和别的昆虫在选择住宅上的不同点,并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2.2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随机采访几只“昆虫”和“蟋蟀”,交流他们是如何选择选择隐蔽所或者选择住宅的条件,顺学引导学生理解“临时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2.3 继续角色扮演,师生改变人称引读、对读第二段:现在我来当其他的昆虫,你们自然是蟋蟀啦!我大多——,而你们——;我的隐蔽所——,而你们一定要——;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的舒服的住宅是是——。

2.4 对比出示百科全书和课文中关于蟋蟀住宅的介绍,让学生对比读文,体会拟人的写法,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2.5 学生读读、划划、议议第三段把蟋蟀当做人的字、词、句,感受法布尔的语言特点。

这个核心板块,教师两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物我合一”的趣味化语文活动中,调动记忆中一切实际的生活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这样的教学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的,较好地读出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里的那种“味道”来。

3.诗意抒情,读出作者的那份“情感”来

文艺性说明文的内容固然是科学本身,但是作者往往在对科学事物本身做具体完整、合于逻辑的说明和描绘时,会将科学内容转化为抒情的因素,让文艺性说明文同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可以采用诗意抒情的方法,去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主观情感。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让学生体验情感的:

环节一:“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哪一味?”教师先抛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从不同角度感受自己体会到的味。然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和大家进行了充分交流。

环节二:“对五个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教师在黑板上做了示范,学生默读课文,分别写下抒情的句子再互相交流。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荐或推荐十位,依段落分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抒情的句子,将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稍加增删、调整后,黑板上呈现了十个句子组成的一段抒情散文。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不能止步于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内容的理解,还需要让学生敞开心扉,与作者进行一番穿越式的对话,唤醒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猜你喜欢
蟋蟀说明文松鼠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蟋蟀的决心
捉蟋蟀
蟋蟀的小屋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