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不能承受之悲
——鲁迅《故乡》教后随感

2020-11-25 16:46马玮伟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悲苦闰土二嫂

马玮伟

(新疆克拉玛依是第三中学语文组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作为每个人灵魂的栖息地,我们不得不将“故乡”作为魂牵梦萦的归宿,作为“大家”的鲁迅,他的故乡,却有着命运不能承受的悲苦情结。儿时友谊的逝去,故人的心灵扭曲和家中变故,一切一切,让原本明快、艳丽的梦中故乡有了“萧索”和“悲凉”,让那个有着“深蓝色天空”、“金黄色月夜”、“碧绿色瓜田”故乡成为了“荒村”……小说从故乡景物的叙述转而将镜头瞄准了那些小人物,那些最能承载变迁的故土“发言人”:闰土、杨二嫂……

1.物是人非事事休

作为小说,要让学生真正体味人物的情感,必得从人物的外形处着笔,从文章的细处找到哪些变化的句子,给学生最直接的触动,如此再体味作者情感就更为容易。设计如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些变化的?具体有怎样的变化(找出句子)?

此环节学生们对问题的把握很到位,通过自学从文本中细致找出了闰土、杨二嫂的变化。故乡依旧,却物是人非,不再是“我”儿时印象中的小英雄和豆腐西施,能说会道活泼可爱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小英雄”成了喊我“老爷”迟钝麻木的“木偶人”、美丽善良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已是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又老又丑的“圆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欲语泪先流

学生们看到了变化,看到了“我”心中的痛苦,感受到了“悲凉”,就要引导其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原本心灵融合的兄弟变成了有着“厚障壁”的陌生人,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仿佛听到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开来的那种带血的声音?情感渲染至此,可以让他们在组内交流一番了……

也许“我”最不能承受的就是那句“老爷”了,到底原因为何呢?

(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态度?

(2)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们从中分析到了封建等级制度对闰土的毒害,找到了“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关键是,要从此句入手引导学生从中真正了解到这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从表层的原因中深入剖析其深刻内涵——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

我在此条条分析,“多子”——多子多福的封建观念,“饥荒”——天灾,“苛税、兵、匪、官、绅”——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此处必须结合文章背景给学生适当的介绍,让其了解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地方军阀对中国政治命脉和经济命脉的掌控使得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贫困,最终导致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变。

闰土将一切的苦难诉诸于神灵,他拿走了“一副烛台和香炉”,而杨二嫂随着时间的变迁不能再以美貌招来顾客买豆腐,为了生活,只有能顺就顺,能偷就偷,但她并顾忌别人的感受凭着道听途说和个人猜想“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

在交流过后重温了杨二嫂和闰土的语言,让学生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故土人物的变化,作者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沉重?悲痛?还是另有其他?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需要师生共同体味概括,尤其是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

(1)因中国农民的活力被扼杀而悲伤。

(2)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

(3)对纯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渴望。……

在此要与学生明确的是:即便这种悲苦感伤的复杂情绪无法言说,内心的茫然困惑找不到出口,但“我”内心深处仍然有希望,仍然期待他们能有“新的生活”。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4.命运畅想曲

这就是人的命运,在制度与礼教共同压制下的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闰土成为了千千万万下层劳苦大众的代表,杨二嫂却是庸俗小市民的缩影,儿时一切美好的记忆已然不复存在,那么二十年后,当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有识之士正在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懈奋斗时,当水生和宏儿再相见,会是怎样的场景?

水生宏儿再相会……

(任选一个角色,运用对比手法从外貌、语言等方面,描写二十年后的见面景象)

学生写一百字左右的片段

选择鲁迅先生的文章,于我而言本就是挑战,纵观整个课堂,目标设置、自学检测、和合作解疑三环节基本达到了预设要求,学生们完成了既定内容并有一定生成,尤其是在讨论人物变化原因时,能结合当时的背景将原因做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但纵观整堂课,教师掌握了“话语权”,学生们的思路被我牵着走,没有真正的拓展开来,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预设中学生拿着练笔激情澎湃表达个人设想的一幕并没有实现!

所以,一厢情愿的预设并不代表定会出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何让学生掌握课堂的核心问题才是关键。命运更不能承受之悲苦,本堂课,只能说,学生“言有尽”,教师“意无穷”,而要达到学生内心情感真正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设置:

如果你是宏儿,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

当你得知二十年前的闰土就像眼前的水生一般,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那么,你能理解大伯内心的情感吗?为什么?

后记:

第二遍教授本课,更多体会到的是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暖,这个被誉为是“中国脊梁骨最硬的人”,以犀利笔锋著称的文学斗士,用自己悲怆的情怀展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底层农民的生活常态,一生中,究竟要用多少的勇气,才能承受命运如此的“关怀”?好在,温暖还在,希望还在……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猜你喜欢
悲苦闰土二嫂
太行山村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幸福
老伴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故乡》的呐喊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