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25 16:46陈永兵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导图解题知识点

陈永兵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春华校区 浙江 义乌 321000)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何运用简便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的形式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各种串联关系将知识点进行融合,当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快速的理清思路。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然而在具体的使用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思维导图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失。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全局的把握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专业的素养。教师之间几乎没有进行研讨,在对思维导图的利用上仍然采用旧模板,没有创新,不合理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缺乏思维导图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对学生呈现知识架构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有少数教师并没有理解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必要条件,学生对教师所讲容易产生迷惑“为什么这么画?”

1.2 师生之间互动的缺失。有些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不同学生对思维导图会有不同的见解。在缺乏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缺乏专业的指导,评价反馈过于笼统。在这种情形下的教学严重制约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对策

2.1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素养。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其自身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应注重教师在相关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身应该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性,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让思维导图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

2.2 运用思维导图,突破知识重点难点。抽象的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用更加直观的手段对逻辑性强的知识进行构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难易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多边形》的讲解中。由于将要接受的新图形和新的知识较多,为了便于学生攻克理解和记忆上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边绘画、边讲解的形式,将每种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用具有记忆点的符号进标注。让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呈现。

2.3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解题途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中,应用解题占据一定的比例。思维导图与应用题型的结合能够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等类型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各种形状解题思路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例如,已知某一3.1m*1.8m的长方形与另一高为2.5m的三角形面积相同,求解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由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明确了两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而在计算结果的过程中就不容易混淆计算方式,从而在加深印象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在该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绘制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的思想适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

2.4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复习。在对课本进行整理归纳的过程中,不应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中学会梳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链。

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为每一单元设置一个核心词,和同学共同围绕着这个核心词进行各个知识点的总结。在绘制中由具体到全面,逐步完成整本教材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消化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准确掌握自身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学生建立发散的思维框架,进而更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盲区的攻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制作方式,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