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星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四小学 云南 新平 653499)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获取了更多的科学知识。21世纪是以信息为主的时代,把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1.1 专业科学教师缺乏。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的专业科学老师较少,有一些学校甚至是一个老师承担着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导致科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的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不能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也无法开展高效的科学实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小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学校要加大科学教师的技能培训,为开展高效的科学教学奠定基础。
1.2 教材内容不完善。教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到了引导作用,没有教材就相当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能够让老师和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计划。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教材还不够完善,不能体现科学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外,小学科学教材编写内容比较死板,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知识,并且要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更多的科学知识,开阔眼界。
2.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开展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尽管老师再怎么讲解学生也听不进去、学不进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信息技术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老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在开展教科版小学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永久不变的?等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本,这种单一的途径想要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在开展教科版小学科学《植物的叶》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的网页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对树叶亲自观察,并且让他们将获取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自觉地在一起进行探讨、观察等,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节课程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这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开展教科版小学科学《水和水蒸气》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水蒸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教学中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答案,为终身学习奠定了有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