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典型史料关键信息,突破“史料实证”教学瓶颈

2020-11-25 16:46谢进如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王夫之史料实证儒家思想

谢进如

(江苏省震泽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00)

1.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瓶颈

“史料实证”无疑是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核,而教学评价表明高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相当薄弱的。由于其薄弱,自然影响了学生的其它核心素养的生成。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偏重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史料实证”的日常训练。二是在公开课中,不少老师满堂史料推送,无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切实的解读。可见“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已成为教学瓶颈。如何突破该瓶颈呢?

2.精选典型史料,设计探究问题

针对史料过少或过多的弊端,我们必须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选择典型史料,并设计成问题。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笔者选了5则史料,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关于李贽的主张,笔者选了材料一: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笔者设计了问题一: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关于黄宗羲的主张,笔者选择了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笔者设计了问题二: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关于顾炎武的主张,笔者选择了材料三: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经世致用。笔者设计了问题三: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关于王夫之的主张,笔者选择了材料四:《周易外传》是王夫之阐发易理的重要哲学著作。谭嗣同评价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矣。”笔者设计了问题四:谭嗣同对王夫之为何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请以王夫之的哲学成就说明之。关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笔者选择了材料五: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笔者设计了问题五: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简要评价。

3.史料解读点拨,关键批注突破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判断材料性质,然后让学生批注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再通过红线批注进行点拨,让学生将自己的批注和老师的批注进行对比。如此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自然得到确实的训练,教学瓶颈最终被打破。下面,笔者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予以说明。

关于李贽的主张。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该材料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学生批注了其中挑战权威和礼教的关键信息。笔者通过批注点拨纠正。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出答案:主张:鞭挞程朱理学,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赞同人的正当的私欲。时代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关于黄宗羲的主张。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二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学生批注了其中反映君主职责和黄氏主张的关键信息。笔者通过批注点拨纠正。然后学生归纳出答案:主要观点:抨击君主专制;主要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关于顾炎武的主张。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三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学生批注了其中批判心学和顾氏主张的关键信息。笔者通过批注点拨纠正。然后学生归纳出答案:顾炎武批判心学流于清谈,空谈误国;提倡“经世致用”。关于王夫之的主张。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四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较高。学生批注了其中第二句话是对王氏的评价,第一句话是评价的依据。笔者通过批注点拨纠正。然后学生归纳出答案:王夫之建立起较为完整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对近代维新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五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较高。学生批注了其中体现局限性的信息。笔者通过批注点拨纠正。然后学生归纳出答案:进步性:对近代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局限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4.教学效果评价、师生共同成长

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公开课的评课中,听课老师说笔者选取的典型史料只有5则,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度解剖,特别是批注环节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突破了教学瓶颈,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由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得到史料解读的深度训练,史料实证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笔者坚持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笔者任教班级的教学评价成绩在平行班中大多名列前茅,可见师生都获得了成长。

猜你喜欢
王夫之史料实证儒家思想
心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Why Learn Chinese?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