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宽容为先

2020-11-25 16:46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毽子课间态度

丁 慧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1.大课间风波

早读课后,一个普通的大课间,学生四路纵队横列在操场的直跑道上,同时直跑道上还有另外两个班。主持体育大课间的王老师让学生们将毽子暂且放在跑道的白线上,先进行晨跑的素质训练。学生们动作也很迅速,放下毽子,立即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四路队迅速变成两路,男生一队,女生一队。

好,晨跑开始,我们班在最前面领队,匀速前进,另外两个班依次排列其后。在来回折返跑的过程中,学生的状态不错,整个队伍的行进显得很有秩序。一圈、两圈、三圈……行进到六七圈时,有些身体素质不达标的学生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整个队伍的前后间距不一,已经变成了零散的游击部队。正当我跑上后面,鼓励这些落队的学生们继续坚持时,不料前面有几个调皮的小男生趁老师一个不注意故意跑出一条蜿蜒盘曲的“S”型路线,脱离规划好跑道去踢别人班沿白线安放的毽子。有两个家伙,溜得慢了些,一下子就被人家眼疾手快的班主任老师逮个正着,从队伍里“拎”了出来。

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自觉从别人的毽子上绕过,有些还“幸灾乐祸”地发出几次奇怪的笑声,甚至有捣蛋鬼故意抬脚在那些踢得零散的毽子上碰一碰。被抓出来的两个学生此时更是愤愤不平,梗着脖子大声嚷嚷:“又不全是我们两踢的。”态度暴躁,毫无悔改之心,我心中的怒火更盛了。但整个操场上的队伍还在行进中,为了不影响整个大课间秩序,我只能按捺住自己的愤怒,回班再去处理。看着直跑道乱七八糟的各色毽子,什么心情都没了。

怎么教育这两个梗着脖子和人家老师大小声的学生?怎么处理那些潜在甚至是明面的“幸灾乐祸”者?我需要在班里提溜出所有碰毽子一脚的多事者吗?说起来,就有点烦。

回班坐下,我一言不发,学生们也看出了老师脸色的异常严肃,想也不想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我暗暗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心情,而后走到讲台跟前开始今天的“临时班会”。“今天有哪些人踢过别人的毽子?”目前扫视全班,没有人站起来。我顿了顿,“其实我大概还是清楚的。”而后有几个“做贼心虚”的站了起来。其中有一个胆大的手举得高高的,一副想要发言的模样,同意他发言之后,一句“别的班也有好多人踢的,那个老师就抓了我们班的”。好家伙,一句话转移矛盾,当然,这句话也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认同。

踢了别人的毽子,故意捣乱,却是这个年纪的小孩常常能干出来的事情,原本认识到错误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可是这两个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态度却显得一点都不友好。而且班级里确实也有一些他们的好朋友在情感上同意他们的观点,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心底里倾向他们的,真的是觉得老师有失偏颇。

理解了部分学生的想法,但我还是问了一句“今天有哪些人踢过别人的毽子?”只不过这一次是心平气和的语气。这一次站起来的学生更多了,我放轻了声音“你或许不是第一个踢的,或许别人踢了你觉得好玩,有凑了一脚,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别人的物品,但是你确实踢了。”话音刚落,几乎所有踢了一脚的人全站起来了。我继续放柔态度:“我们班最近很风光,常规月冠军的风采不是哪个班轻易就能有的。但是今天之后呢?别的班小朋友会怎么议论我们呢?”学生们纷纷发言,言辞非常犀利,甚至有一个学生说“人家会觉得我们班就是关起门来好,能做好卫生、两操等等,但是出了门就大变样”,那些站起来的学生此时已经面红耳赤。这个年纪的学生也已经在乎自己的面子了,所以当他的个人行为和班级荣誉挂钩时,因为害怕牵累集体,也害怕失去朋友,他们反而更容易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同学们纷纷保证不会再有下次,甚至会说“如果再有,老师可以打断我的腿。”班级里一片笑声,本来乌云密布的班级氛围一下子转成晴空万丈了。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全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集体的荣誉感,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就是为我们班集体添光加彩。一个人成就再高,但是他如果只是一个只顾自己而损人利己的人,也没有人想和他交朋友。”

那两个被拎出来的人此时面色和缓了许多,大概是因为所有踢过毽子的“漏网之鱼”全被提留出来了。我当着全班的面问他们自己是否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们都说自己不应该踢别人放在地上的毽子。

错的不是你一个,对!但是你还有哪里错呢?事后,我私底下向学生询问:“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争吵?态度这么差?你觉得老师不应该批评你吗?”两个学生认错态度良好,其中有一个同学坦露了心底话:因为别的同学的故事挑衅,他被老师抓住后,还有人故意踢毽子,还冲他耍鬼脸。很高兴,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真正愤怒的原因,还愿意自己向那位班主任老师说出想法并道歉。

2.我的反思

这次大课间风波确实事出有因,不是一个人的错,而是群体性的,是一部分人的错,因为在班级里处理得当,回应了这两位同学争吵的焦点,事情才得以解决。但回头想想,这样类似的事情其实屡见不鲜,只不过多数不会聚集在同一次而被我们遗忘了。“老师,他也讲话的,你为什么只罚我?”“老师,垃圾不是我的,不知道谁扔在我这儿的,我不捡。”……这样的话语我们时常都能听到。作为老师,听完想必有一肚子火,学生正在挑战老师的权威,他们的态度一点都不恭敬,已经显露出自己“叛逆”的一面。

当有偶发事件时,我们依照自己的原则——该宽就宽,该严就严,倾向性地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去理所当然地责怪这些犯错误的“施加者”,要求他们道歉认错。面对温顺听话的孩子,他们会遵从,可是这样的孩子几乎也是较为自律的,轻易不会犯错。而面对一些个性倔强、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当老师用这样的方法要求他,他不见得听从。即便知道自己不对,也会因为自己的自尊心而不愿意认错,于是,便从各个角度为自己的愤怒寻找合理性,并且也总是能找到和他犯了同样错误老师却没有留意到的。面对他们,“该严就严”似乎只能加剧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对立。

那么以后再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如何才能不是两种想法的相互对抗,不再是我认为的“你是不是有错?”也不是你所转移的“老师,你公不公平?”不再把一件原本不大的琐碎矛盾无限放大。我想,转变还得从老师开始。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已大不相同,如果只凭我们的教师身份就想让学生诚服也是很难行得通的。生而为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教师无法指望这些年纪尚小的学生全都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去责怪别人也踢了,而愿意为自己的错买单,确实是痴人说梦。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不成熟,他们也会抱屈,甚至还会孩子气地去想:别的人也不对,怎么就我这么倒霉?

要想改变自己的学生,首先得改变自己。我想在“该严就严”之前还得“该宽就宽”,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倾下身子去听一听他们“偏执”的想法。只有在老师的情感倾斜中,当他获得一种安全感时,他才能敢于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老师信任你,你在老师面前是允许犯错的,只要你不断纠正就好。学生绝对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在我们试图去理解他时,他也是可以听得进来自伙伴和老师的声音。我们互相不用严苛的标准去苛责对方。最后的结果我也较为满意,当我们再一次进行沟通时,他们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也加强了,并且在以后的大课间中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宽容”是打开信任的钥匙,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刚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对的,润物细无声是绝对的……”在面对棘手的教育情境时,我们需要求得这“宽”与“严”这中间的平衡,也需要时刻谨记——宽容为先。

猜你喜欢
毽子课间态度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踢毽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蝴蝶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