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菊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镇西堡镇中心小学 辽宁 铁岭 112000)
当下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学生的整体状态堪忧: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状况的加剧,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比例不断攀升。相比正常家庭儿童,这些学生身上出现了更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行为出现偏差;还有学生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急需寻找解决质疑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双双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寄养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其实每个儿童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也给儿童的成长创造了机会。但是如果学校、家庭、社会忽视了这些问题、甚至漠视问题,则会使儿童失去成长的机会,于是问题儿童成为问题学生、最后成为带着问题的社会人,这不只是毁掉一个人的问题,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因此研究当下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1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当前农村小学和初中,留守儿童占学生比例已近半数。这些学生年龄普遍在6——14岁之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委托监护人监护不力,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1.2 留守儿童更容易结交不良朋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会向身边同学或好朋友求助。但留守儿童因自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不足,难以正确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
1.3 留守儿童更易发生心理问题。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儿童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发展自我的心理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
2.1 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
(1)养育孩子是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与义务。建议学校和社区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只承担“养(物质)”的责任,更承担着“育(精神成长)”的责任。
(2)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完整的家庭结构是儿童接受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最有利环境。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写信、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定期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孩子的声音,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肯定他们的进步,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2.2 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和情感功能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1)为留守儿童建档造册,摸清情况。学校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具体情况,掌握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构成,留守儿童的数量,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等。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在此基础上,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以便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创造一个有效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得到特殊的关怀和爱护,能够体验生活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消除自卑、盲目抗拒、孤独和空虚等低调的消极情感体验,树立自尊和自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一定注意营造和谐、温暖、平等的学习环境。在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与留守儿童更多关心爱护。例如,开通“家庭热线”和“谈话箱”将使他们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和充实、真实的感受和温暖,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3)增设必要的课程,提升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了解和遵守法律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辅导课,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引导留守儿童度过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和紧迫。如何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教育管理的制度,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