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沙溪流域构建安全生态水系的探索

2020-11-25 06:14刘启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沙溪水系福建省

刘启够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 永安 366000)

2014 年3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2015 年7月,福建省发布《 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2],决定在全省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1 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1.1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内涵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就是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因势利导,把生物、农艺等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按照中医系统辩证观、 整体思维观, 祛滞化淤, 固本培元。 以行洪安全、供水安全为先,生态保护、自然修复为本,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恢复河流生态环境,让流域重现生机[2]。

1.2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目标

福建省为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 六大建设总目标[3],创新打造的安全生态水系,具体包含 “八有” 目标:一是有自然河态,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弯曲、深潭、浅滩、泛洪漫滩以及天然的砂石、江心洲(岛);二是有常年流水,河道水系连通性好;三是有清澈水体,水体达到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标准;四是有野趣乡愁,沿岸自然景观良好,保护人文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有安全河岸,岸堤设施既要安全、抗冲稳定,又要满足生物生活习性需求;六是有护岸林带,两岸原生植物保护良好,乔灌草植物体系完善;七是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种类,水域生态空间与生境多样;八是有管护机制,划定河道岸线与蓝线,形成河长制有效管护机制。

2 传统工程水利及资源水利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传统工程水利及资源水利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发展阶段[4],对水旱灾害全面防御, 对水资源深度开发、 竭力索取。只重视防洪排涝等单目标治理,未能把流域作为完整单元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治理。 导致河道与水工程 “五化”(几何化、硬化、沟渠化、湖库化、千篇一律化、功能单一化)问题突出[5]。 一是河道裁弯取直、用混凝土硬化技术筑堤束河、修建三面光的沟渠,这些工程措施使得河道深潭、浅滩、沙洲、漫滩消失了,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隔断了水陆物质交换,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 同时阻碍雨水渗漏,加速形成地表径流,排水快,不利于水资源利用。 二是流域干流、支流上修建水库大坝和梯级水电站,使得河流湖库化严重,河道断流减水,割断了水流和生态系统的连续性[6]。

另外,传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单一、思维固化,缺乏懂环保、园林、景观、生态等学科知识。 目前尚无关于生态水系建设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规划设计人员依据现有水利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往往达不到生态保护、自然修复的要求。

2.2 传统工程水利及资源水利发展对策

传统的治水理念在当前国情下受到了严峻挑战。 必须重新认识河流、探索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和技术方法。 2015 年和2017 年,福建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试行版) 和( 修订版)[3],引领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 《 指南》 提出了生态水系建设的四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见图1) 和 “ 调查分析要全面、岸线蓝线要划定、多规合一要体现、保护优先要重视、河流水质要提升、自然河岸要保护、行洪空间要留足、护岸型式要适境、护岸林带要完善、人文景观要协调、植物种植要适地、施工组织要到位” 十二条规定[3]。 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全过程,相对于传统工程水利,是一次理念突破、技术创新。

图1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3 沙溪流域构建安全生态水系探索实践

沙溪流域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是闽江的正源,流经三明地区八个县市,在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注入闽江,全长328 km,流域总面积11 793 km2。 山区型河流纵向落差大,源短流急,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冲刷破坏力大,淹没时间短。 多年平均降水量1 500 ~1 800 mm,水力资源丰富,从安砂水电站到沙溪口约160 km干流上,有安砂、丰海等11 座梯级电站,是我国东南部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水土保持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对实现福建省中部地区“ 平安水、放心水、高效水、生态水” 的 “ 四水” 目标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结合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河流生态空间、水资源、水环境等现状调查分析,参照《指南》 推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从五个方面构建沙溪流域安全生态水系。

3.1 整合旧规范,探索新方法

2014 年以来,福建省先后探索出台了《 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验收办法》《 水电站生态泄流与监控技术指导意见》和《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等一系列契合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方案。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统筹推进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划等“ 多规合一”。 2016年,三明水利局通过了《 闽江上游原中央苏区三明生态工贸区安全生态水系示范区规划》,规划建设420 km安全生态水系。 以沙溪河为主轴,包括永安市至沙县的沙溪河段、沿线流入沙溪河的18 条支流及市区 “十里闽学文化长廊”,打造 “九弯十八溪,大美沙溪河” 生态美景。

3.2 改造小水电,确保常流水

对沙溪流域干、支流上所有梯级水电站开展综合评估,提出退出、整改或保留的评估意见。 按照“一站一策” 细化整改方案,采取生态机组改造、生态下泄流量核定、 安装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实行生态电价、老旧小水电站退出等措施进行水电站生态改造[6]。 截止2019 年底,完成465 座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设施的改造和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施安装。 因水电站导致的断流问题基本解决,保证了沙溪流域干、支流全河段有常年流水。

利用沙溪流域上游龙头水库安砂水电站开展流域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 结合安砂大坝下游水环境、水生动植物生存栖息地、城乡供水等方面的综合需求,调整水库调度方式,恢复下游河道的自然水文情势,修复河流生态功能。

3.3 连通河与湖,提高承载力

针对沙溪流域干流拦河设施多的现状,开展明溪县渔塘溪、梅列区碧溪、三元区东牙溪和沙县富口溪与畔溪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工程,实现“ 水系完整、水体流动、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文化传承” 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改善江河湖库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让水留得住、走得通、活起来,保障供水、防洪和生态的安全,提高河湖蓄泄洪水的能力和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习总书记指出“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修复是十分必要的”。[7]结合沙溪流域水环境,建起以东牙溪、薯沙溪等地为重点的水源地保护工程;以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保护对象的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三明生态新城湿地公园;沙溪流域明溪段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保护和修复工程。

3.4 改造硬工程,实现人水和谐

《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以来,沙溪流域实施了三明生态工贸区、沙县墩头溪全生态水系示范区等64 条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和闽江上游沙溪流域防洪工程建设。 所有项目都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市民生活需要,采用生态保护和生态水利措施:一是恢复自然弯曲岸线,保留原生河滩,按照 “ 防冲不防淹” 的要求开展护岸建设,对凸岸、山地、高地等河岸,不再砌硬质防洪堤[5];二是综合考虑河道水文特性、生态、地形条件等因素,留足行洪断面,因地制宜采用复合式、宽浅式、斜坡式等断面型式,避免采用 “三面光、两堵墙” 的硬化、白化、千篇一律化的护岸、护坡[8];三是改造硬质护岸,将不合理的硬质护岸改造成生态护岸,尽可能优先选用本地植物做护坡,建造亲水平台[9]。 这样形成水陆交融、互为一体的生态系统,让流域水系既安全又生态,实现人水和谐。

3.5 保护原生态,传承水文化

沙溪流域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从项目选址设计到实施,始终遵循 “保护自然、传承文化” 的理念,保护河流及沿岸古渡口、古码头、古桥、古堤、古树等,保持原有文脉特征。 三元区溪源溪边的十八古寨,清水绕寨,充满野趣;宁化县汀江源头的感恩母亲河文化广场、壁溪洗衣台等亲水观景平台、湿地公园、过河汀步,成了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10]。

4 结 语

福建省经过近5 年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践,基本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 的总目标,标志着福建省在探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 当前,水利发展阶段正从工程水利1.0、资源水利2.0 迈向生态水利3.0、智慧水利4.0,福建治水将以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为起点,向智慧生态海绵流域和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升级改造。 福建水利人以 “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己任,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沙溪水系福建省
绘画篇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沙溪旗袍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