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开新局

2020-11-25 02:45杨天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广州文化

杨天

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广清城际白云至广州北站段……“疫后”廣州,重大项目连番上马,大手笔挥就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如何摒弃“老城市”疲态、破解“大城市”难题,抢抓大湾区机遇,焕发新时代活力,成为当今广州面临的发展新课题。

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目标并未提及,报告以三个“更加专注于”对广州发展主要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更加专注于稳就业保民生,更加专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专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评价:“广州的这些目标、举措,形成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系统性方案。”

江阔好行船,风起速扬帆。

勇立潮头的广州,从来不缺乘风破浪的胆魄和变革求新的锐气。于变局中开新局,广州惯饮“头啖汤”,再踏新征程。

出新出彩“新使命”

8月28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以更强担当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质量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成为广州的最新使命。

千年商埠广州,曾在多个重要关口为中华民族担负特殊使命。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广州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通商口岸,中国的丝绸、瓷器与茶叶通过这里走向世界,西方的先进技术与商业文明也从这里开始影响中国。

近现代历史上,广州是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大本营,也是中共三大的召开地。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再次担当起为国开门、为国探路的伟大使命。作为外资入华的桥头堡,作为全国经济的“发动机”,广州的探索为中国现代化征程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与经验。

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广州遇到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广州的尝试和探索极具借鉴意义。紧扣老城市和超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这是广州承载的期许,亦是广州的时代命题。

老城市新活力涉及方方面面,而“四个出新出彩”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强调,广州要以老城市新活力为指向,以“四个出新出彩”服务省会功能、产业发展、宜居环境,努力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201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下发。通知明确要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

根据通知,力争到2022年,广州要在城市能级、经济规模、创新带动力、要素集聚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方面明显提升。在经济中心、枢纽门户、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综合服务、社会融合等六大功能上取得新突破。

湾区引擎“新定位”

2018年9月,一辆自香港西九龙站开出的列车抵达庆盛站,8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来到广州市南沙区,前往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企业注册。他们是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香港青创空间的首批入驻者。

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的感受度。

“95后”黄伟憧是其中一员。自此,周一到周三在香港跟客户见面,周四到周末在南沙区拜访供应商、处理内地业务,成了黄伟憧一周的行程。

“我觉得南沙区正在高速发展路上,我感受特别深的是对于港澳青年的扶持办法、资助越来越给力。甚至,在香港基本隔一两天就会有南沙区推出新政策的消息。”黄伟憧说。

作为广州最年轻的行政区,也是唯一的广州副中心,南沙区的飞速发展是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力量的彰显。

夜幕降临,从太空俯瞰,环绕珠江口的灯火璀璨,大湾区连成星河。

从“九五”到“十二五”,曾经的“华南中心城市”广州,城市定位不断更新,经历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爬坡”升级。

进入21世纪,广州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八字方针”,番禺、花都撤市设区,使市辖区面积从调整前的1443.6平方公里跃升至3718.5平方公里,增加了近两倍,视野更宽,格局更广。

2009年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除广州外其他四个国家中心城市均为直辖市。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十三五”时期,“三大战略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成为广州城市定位新的关键词。

最新的纲要是新时期广州定位与格局的蓝图——在对大湾区进行整体定位的同时,明确了广州与深圳、香港、澳门发挥优势、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

市委书记张硕辅谈到纲要对广州的五个定位时表示:建设国际大都市是目标要求,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是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是应有之义,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当务之急,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是长久之策。

摊开A字型的珠三角地图,跨过港珠澳大桥,掠过虎门大桥,直至南沙大桥,俯瞰大湾区,广州就位于湾区之顶,正是地理几何中心。

如今,广州正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把港澳的发展需求和广州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并携手珠三角兄弟城市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

创新发展“新动能”

48小時之内,凯普生物生产的核酸试剂盒就获得了欧盟CE认证;两周之内,广药集团完成磷酸氯喹片的复产,“老药新用”的磷酸氯喹片纳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疫情防控期间,生物医药企业体现出的“广州速度”,背后是广州近几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此前,广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框架下,出台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意见》《广州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系统推进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集群加快发展。

“我们就是要通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长温国辉说。

新兴产业集聚的同时,广州传统产业也在通过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和“全球定制之都”。

增城的索菲亚生产车间里,亚洲首条定制衣柜企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每天生产45万件完全不一样的板件。索菲亚副总裁张挺说:“数字化生产系统给每一项工作都做了精确计算和安排,大大提高了产能利用率。”

2019年,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2%,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中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健康时尚类的化妆品制造业产值增长19.1%;智能化、个性定制类的家用电力器具业增速为8.1%。全市工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不断迈向高端化。

珠江之畔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高楼大厦接连拔地而起。未来,这里会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和制度改革试验田。

如今,在广州,这样的“创新因子”越来越多。从“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大科学装置到国家级产业园区,从“广州科创12条”“广聚英才计划”到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广州不断汇聚高端科技资源,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强市。

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进行排名,中国排名第14位,在多个领域表现出领先优势。全球创新集群百强,中国入围17席,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广州与香港、深圳的强强联合,串起的是南粤大地上的一条“创新大动脉”。

周一到周三在香港跟客户见面,周四到周末在南沙拜访供应商、处理内地业务,成了“95 后”黄伟憧一周的行程。

流光溢彩“新文化”

广州荔湾老城区西关片区,绿树葱茏的高墙内,不时传出婉转悠扬的粤剧腔调。这个过去粤剧名伶的聚居区,如今正是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所在地。

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为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中国戏种。城市走向国际化现代化,但粤剧粤曲是“老广”心中永远的乡愁,也是最具特色的广州文化符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支持弘扬以粤剧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2019年10月,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牌坊广场上,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广州文艺市民荔湾空间先后揭牌。这也是广州为打造岭南文化中心迈出的重要一步。

凝聚岭南文化精华,引领文化湾区建设,建成国际文化中心,这是广州的雄心。《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提出,广州要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的感受度。

近年来,广州文化事业开出亮眼“成绩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领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大湾区文旅交流逐渐深入,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种种成绩背后,是广州市民文化幸福感的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3月,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566个,每6.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其中,广州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全市博物馆与纪念馆数量也从2005年的35个发展到现在的64个,“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日渐成型。

作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广州先后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等“1+8”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推进各类惠民文化消费,持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广州大剧院每年上演各类知名作品、演出近 400 场,成功引进《剧院魅影》《阿依达》等世界经典剧目。“羊城之夏”等惠民文化项目每年推出文化惠民活动超过两万场,累计服务市民千万人次。

文化消费品质的提升带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广州全市共有珠江钢琴、长隆集团、珠江电影等上市文化企业35家,高新技术文化企业逾1300家,建成22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文化产业成为超千亿元产业和新的支柱性产业,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991元,居全国第一。

文化出新出彩,也推动了旅游业大发展。

2019年全年,广州旅游接待总数2.45亿人次,实现旅游增加值1894.09亿元,约占全市GDP的7.9%。

今年“十一”,集聚50多家老字号、8家电影院、12家书店,正在打造全国第一条O2O智能街区的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日均人流量超过50万人次。

2019年10月26日,“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图为出席世界湾区市长圆桌会的嘉宾就“普惠性幸福家园建设”议题发言

幸福城市“新典范”

一年前,家住广州市南岗四航塘头小区的杨叔,还是个不愿下楼的老人。“那时,小区都是泥巴路,平时尘土飞扬,开窗两分钟桌上就一层灰。”

2019年老旧小区微改造,“泥巴路”铺上沥青和整齐的防滑透水砖,还画上了彩色的图案,新开辟的小区休闲广场上,安装了运动器械,砌了新石桌石凳,加装了路灯和照明。杨叔和其他老人们如今最惬意的,就是在小区里那棵老榕树下聊天、下棋、乘凉……

漫步在广州老城区,因“三旧”改造而脱胎换骨的老街、旧厂、城中村几乎随处可见,大批“三旧”改造精品项目,使城市资源进一步被盘活,生活配套更完备的同时,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

广州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北起越秀山,经过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南抵珠江边,一条近3公里的城市传统中轴线,见证了老城2200多年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批批工业区向城市周边蔓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黄埔港的建设,牵引著广州沿着珠江北岸不断向东发展。

1987年,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迎来关键节点。借助“六运会”的举行,广州建设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天河体育中心,从而带动起天河新区的迅速发展。

如今,从天河路商圈到珠江新城,已成为整个广州经济、金融、商务活动的新中心。羊城之巅,广州塔引领着新中轴线上的建筑群落,遥相呼应的东塔西塔如同广州的新门户,花城广场则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

“变轴”为老城“腾笼换鸟”赢得了空间。“工业大道再无工业,曾经的旧厂房、集体旧物业正变身为科创园区。”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说。

9月初,在一场深化城市更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通气会上,广州传递出一个重磅信息:未来十年,300多个城中村将启动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用顶层设计的角度强调城市更新,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新旧功能转换,从而保持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是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广州经验”所在。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永庆坊微改造项目时指出,城市更新和规划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广州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体现人文关怀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9年,7000多套公租房为住房困难群体解困、长者饭堂服务范围扩大到重度残疾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88万个、体育场馆惠民超过1000万人(次)、加装旧楼宇电梯1872部、完成2.03万名来穗人员及其随迁人员积分制入户、开展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建设试点……

在广州如今成片连片更新的项目里,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必选项”,考虑到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更新项目里还会统筹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以及人才公寓,合理配置小面积市场化租赁住房。

“城市更新,最终落脚点在人。广州的城市更新建设,目标就是让居住在这座城里的人民能感受到城市的品质、城市的温度,增强生活在这座城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伟说。

猜你喜欢
广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谁远谁近?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广州车展展位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