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审美能力策略探究

2020-11-26 00:0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货隆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过程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货隆小学 俞 敏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均有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文学之美,为审美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一、鼓励学生朗读文章,丰富朗读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审美能力

由于小学语文具有非线性的学科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积淀,并且在不断的自我感悟和理解中得到提升和优化。因此,教师要考虑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我感悟提高自己的自主审美能力。每当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审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经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等进行想象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吴冠中的《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文章以平白的语言为特色,以倒叙的手法引入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指点和解释,更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贴合实际制定可行的教学方针,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形式,比如范读、抽读、齐读等,再加以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父爱之浓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章优美段落,学习文章作者描写细节和人物的手法。

二、利用电影情景还原,创造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阅读审美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透过文字培养画面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感情经历还原文章中的情景。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查找符合课文主旨思想的电影、视频等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想还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电影画面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涵,还能提高对语文、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科学教育方式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理解、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还原文章情节的手法能够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开国大典的真实历史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当时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观看真实的画面,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历史的印象,提高自己的阅读审美能力。通过电影和纪录片的观看,学生能从最大程度上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艺术体验,选取类型文章,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寄托着作者的心理活动和人生抱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选取同类型文章引导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范畴,根据教学素材中现存的文章及内容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和扩展。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详细介绍作者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该时代背景下做出了哪些成就和代表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然后通过总结这些文章中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使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鲁迅文章的主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教育肩负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传授知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及审美能力等多重任务。教师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乏味枯燥的传统思想,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培养个人文学修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丰富个人情感体验,从而在高效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过程
背课文的小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