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医疗设备配置及管理模式探讨

2020-11-26 02:02韩莹瑶羊月祺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20年3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调配门诊

韩莹瑶 羊月祺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南京 210029)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后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2]。

目前,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防控。其中,各级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职能,三级预检分诊体系对本次疫情的有效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同时也看到,尽管部分医疗机构设有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但在疫情爆发前期配套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储备不足,应急调配不畅,导致诊疗服务能力受限;另外,本次疫情爆发期间恰逢传统春节假期,医疗设备与物资的应急采购、物流配送等环节都困难重重。在吸取以往抗疫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情景下的医疗设备配置与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热门诊医疗设备配置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为避免疑似(确诊)患者和普通患者的交叉感染,一般会将其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在此区域内需要实现基础检查、检验以及相关特异性诊疗服务,完成疾病初步筛查和诊断。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准确信息,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

由于各级医疗机构的角色定位,如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其他专科医院(妇幼、口腔、眼科等),其服务能力和场地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在描述各类医疗设备配置建议时仅提供设备名称与种类,具体配置数量由各医疗机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按需配置。

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感染该病毒的患者在发热就诊时除了常规的体温、血压及血氧监测与检查外,在进一步检查过程中可发现患者发病早期会有外周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而通过咽拭子的病毒核酸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措施也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最终确诊。在此过程中,发热门诊齐全合理的医疗设备配置和应用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必备类医疗设备

必备类医疗设备主要实现对就诊患者初步筛查、基本生理参数检测与检查,为医生诊断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支持,并对门诊可能出现的紧急或突发状况,例如心脏骤停等可进行有效处置,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发热门诊必备类医疗设备应包括以下品类:①体温筛查与测量类:额温枪、耳温枪、水银温度计、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等(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如就诊人数数量众多,可考虑设置红外热成像类体温测量方式进行就诊人群的初筛[4]。②生命体征监测类: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脉氧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对于一些专科医院,如妇幼保健机构则需要配置胎心监护仪。对于这些配置生命体征监测类的设备,最好在发热门诊前期规划设计时就实现患者检查结果自动化录入患者电子病历系统,尽量避免各类纸质报告单的传递。③急救类设备:除颤仪、吸引器(电动吸引器、设备带负压吸引表头等)、氧气吸入器、简易呼吸皮囊(含适宜转运的小型氧气钢瓶)、转运呼吸机、喉镜等。急救类设备主要用于发热门诊患者在就诊期间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时的医疗救治。④其他:观片灯、输液泵、注射泵、转运床、担架推车、轮椅、听诊器、超声波身高体重秤、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等。

1.2 检验类设备

检验类设备作为明确就诊患者各项生理和病理数据的重要手段,在发热门诊的日常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以本次新冠疫情为例,检验类设备承担的实验室检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血液成分、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直接明确患者是否确诊。

发热门诊涉及的检验类设备主要有:生物安全柜、显微镜、离心机、电解质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含便携式)、尿液分析仪、高压灭菌器、专用冰箱(储存试剂和检验标本)等。如果在发热门诊开展病毒核酸监测,则需要设置符合分子实验室要求的场地,配置相应的恒温水浴锅、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移液器等相关设备。

发热门诊内的检验类设备建议根据各自情况按需设置,常态运行时可设立标本收取进行转运后集中检验处理,对于非常态运行时对检验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可采用即时检验(POCT)相关设备开展相关检验服务。

1.3 影像类设备

影像检查在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病情分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中,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在此次疫情诊断过程中CT影像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本次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由于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呼吸衰竭无法转运及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限制了肺部CT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床旁超声为这些无法进行肺部CT的患者提供肺部影像学检查,帮助实现重症患者的床旁动态评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及个性化的指导,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发热门诊相关的影像类设备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放射影像类设备:CT和DR;考虑到设备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在发热门诊设置专门的CT检查室比较少见,如需CT检查,则可利用院内现有CT进行专机专用,满足诊疗的需求同时避免交叉感染,条件具备的,可配置可移动CT;对于发热门诊的胸胸部X线摄片需求,可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配合胸片架等实现DR胸片检查的需求,此外,还需配置相应的移动式铅屏风,场地适应力强,便于操作实施。②超声影像类设备:超声检查设备建议选择便携式超声检查设备,其灵活方便,价格相对便宜。

此外,如条件具备,还建议设置互联网远程会诊会议室,便于对外交流和接受远程专家指导。

1.4 消毒灭菌类设备

发热门诊专为疑似传染类疾病患者服务,在感控方面必须严格要求才能确保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就诊患者的安全。发热门诊的感控除了良好的通风及各类化学消毒方法之外,还有许多消毒灭菌类医疗设备可为感控工作提供重要助力,例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就对紫外线很敏感,因此,可以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有效杀灭。

发热门诊消毒灭菌类设备主要对发热门诊区域的物体表面、区域空气以及可能存在的带病毒的气溶胶进行消毒和灭菌,主要包含以下设备:紫外线灯(移动式、固定式)、动态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照射式、等离子体等)、过氧化氢消毒机等。

1.5 其他设备

发热门诊作为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运行的子系统,需要提供完整的医疗服务,还需要配置一些跟医疗设备相配套的辅助设备,如自助胶片打印机、检验报告打印机等;另外,如果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需要转运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还需配置负压救护车及车载专用医疗设备。

2 隔离病房医疗设备配置

隔离病房区域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隔离房间优选独立卫生间,所有房间通风系统应由洁向污、排水处理由内向外展开;按三区两通道的方式设置,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合理设置工作流程,医务人员及患者应分别使用不同通道[5-6]。

2.1 生命支持类设备

为实现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治疗,配置监护系统、输液泵、注射泵、除颤仪、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床旁血透机等抢救设备。监护系统建议选择具备远程双向操作功能的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支持类设备包括: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等。对于输液治疗需求,可优先选择支持远程输注的系统。对于支持生命的终极手段ECMO,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置。

2.2 消毒灭菌设备

为有效满足隔离病房内感控需求,建议按需配置高压灭菌器、床单位消毒器、循环风等离子空气消毒机、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紫外线灯)、感控消毒机器人(有条件的区域可配置)等消毒灭菌设备。

3 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模式

考虑到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疗设备配置维护成本和传染病大规模爆发概率等实际情况,除传染病专科医院之外,其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医疗设备运营管理应采用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既能保证疫情爆发时应急服务能力,也可达到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设备、物尽其用的目的。对于通用类设备主要有两种运行管理模式可供各医疗机构使用。对于专科设备(放射、检验、超声),则建议采用专科专用,纳入科室日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

3.1 分散使用与按需集中

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高位运行时一般都是抽调各科室医务人员参与开展工作,主要涉及科室为门急诊、感染病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因此,对于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配置的医疗设备,在平时,即非疫情爆发期和常态化防控时期,可将相关的设备粘贴专用标识转移至各相关科室使用,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巡查保养,确保完好工作状态;在疫情爆发的战时,可集中回收至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开展应急医疗服务。该模式不仅可保证平时的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同时可保证战时的应急使用需求。

3.2 集中管理与租赁调配

结合医疗机构调配中心运行模式,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等,集中至调配中心,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日常维护保养、消毒和调配,便于开展预防性维护,使其时刻处于待用状态。该模式在平时面对全院进行设备调配,可更好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便于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定期预防性维护保养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如采用租赁调配的方式还可创造一定的收益用于设备的更新[7]。

4 我院疫情防控期间医疗设备配置与管理模式

我院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通过紧急应急采购与院内现有存量设备应急调配这两个手段来满足疫情防控设备配置和使用需求,其中院内现有存量设备的应急调配使用是主要手段。

因我院为非定点收治医院,疫情期间主要通过三级预检分诊机制,将体温测量值超过37.5℃并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的人群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结合发热门诊的实际需求,除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测温、输液、消毒类设备等外,另外从设备调配中心调配了10台多参数监护仪及2台有创呼吸机,以用于缓解疫情期间发热患者人数增加的压力,做好应急准备。

疫情期间,通过有效宣传以减少非必要出入医院的人员,医院大部分科室患者数量均较往常锐减,导致部分设备闲置。根据全院一盘棋的设备配置和保障思路,合理调用各个科室的相关设备,比如检验科的血液分析仪、放射科的移动DR、急诊科ECMO等,为此次疫情爆发这个战时状态保驾护航。利用医院自身影像设备分布特有条件,因地制宜将原影像楼的CT设备作为疫情期间新冠病毒肺炎筛查的专用机器,与其他影像检查类设备在空间上进行隔离,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本次疫情期间,我院派出省内人员规模最大援鄂医疗队(多批次,276人)参与湖北疫情阻击,除了大量药品、防护服等物资外,抗疫队员携带前往前线主要医疗设备有:2台ECMO、4台无创呼吸机、1台有创呼吸机、6台监护仪、5台高流量氧疗设备、6台空气消毒器、12只湿化器、10套血氧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中51%来自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其他49%来自临床科室设备的集中调剂,由此可见,我院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设备应急准备主要依靠平时医疗调配中心的硬件建设及战时状态的院内统一集中调配。

在疫情爆发和常态化防控期间,我院不仅保障了本院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设备配置和使用需求,还通过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及院内各科室设备应急集中调配,为湖北抗疫工作做出积极贡献。我院援鄂医疗队凯旋后,相应的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后,顺利返回调配中心和各科室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因此,可以说平战结合的设备运行管理模式,平时集中调配和战时应急调剂不仅能充分提高设备使用率,还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设备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5 总结与展望

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是有必要且需常规运营的科室。以往的发热门诊运营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导致设备的配置和运行不够合理,由于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导致遇到非典、禽流感以及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这类疫情时其运行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8]。只有严格执行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注重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医疗设备配置,并在院内现有设备配置基础上进行灵活的调配,充分提高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频次,才能使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长期、可持续、良性运行。

医疗机构应结合各自实际条件和角色定位,如传染病专科医院及作为定点收治的大型综合医院应侧重于诊疗设备的全面性和整体服务能力,而非定点收治医院,如各类专科医院则应对监测、检验、急救、转运类设备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只有既加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相关医疗设备硬件资源投入,又关注其运行机制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才能够在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调配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养猪饲料巧调配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正念减压与心理健康教育对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效果的比较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大气调配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快速组建老干部发热隔离病房的探索与体会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