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书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摭探

2020-11-26 07:40郭三龙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家书爱国主义

郭三龙,黄 珊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中国传统家书承载了重要的教育思想,即个人修养、爱国情怀和家庭感情等,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重要资源和理论依据。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温家书”等系列活动已在各大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有序开展,旨在提升人们的共识度。基于此,高校将传统家书中的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动力。

一、中国传统家书教育思想阐述

书信是一个人真实想法的表达,记录了我国文化发展的进程。传统家书主要是以书信的方式,承载着对家乡、对友情、对亲情、对理想、对抱负等的情感表达。特别是传统家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高校将家书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应用至思政教育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个人修养方面

传统家书中的教育思想不但具有修身、齐家的深刻内涵,还具有治国、平天下的含义。而修身则是做人和做事的根本,个人修养的养成和与人和睦相处、戒除恶习、躬耕自立有着直接的关联。个人在做人和做事之前要注重自我修身,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因此,个人修养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大学生将自我修养放在第一位,能够得到更多同学的信任,进而发挥“带头”作用,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2.家庭教育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主要采取聚居的方式维持正常的生活。而封建社会对家庭教育较为重视,以加强统治。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家庭教育上论述较多,如诫子类家书主要是对晚辈的谆谆训诫和殷殷劝勉等内容。

3.爱国教育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许多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其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中国传统家书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精神。因此,家书在传承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轨迹,其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诸葛亮《与兄瑾书》表达的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和责任,《郑板桥家书》表现的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二、中国传统家书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1.修身齐家,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统家书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这些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个别大学生存在信仰缺失的现象,这时中国传统家书中的“品德训诫”等会有助于大学生对品德进行重新认知和判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个人品德建设不仅仅表现在个体的需求,还表现在整个社会对于道德素质的要求。传统家书包含很多丰富的内容,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善恶,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齐家治国方面强调让大学生养成诚信、谦虚、敦厚、忠义的良好品质。

由此可见,传统家书文化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让大学生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对于一些理想信念模糊、出现价值观错位和人生取向有问题的大学生,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让他们熟知一些道德规范,并能够对品德进行判断和明确,从而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发挥“榜样”的力量,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这样,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明白西方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都是错误的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立德为先,优化大学生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

中国传统家书中,很多情感的抒发都与亲人、朋友等相关。这就可以看出恋爱婚姻和家庭教育等是传统家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封建社会对于人丁的兴旺和人口的繁衍等都是比较重视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比较普遍,家族的长辈在对晚辈进行教诲时说的都是自己的人生经验,晚辈们要虚心学习。其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指的是恋爱和婚姻,晚辈要高度重视。例如,《与吴司录议王逢原姻事书》中,王安石指出,只要其人在文学、性情、品行、智慧等方面较为优秀,就可以不考虑钱财等这些与人品无关的内容。这代表了王安石对于婚姻的理解,与封建社会提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冲突。

(1)恋爱观。当前的大学生在恋爱上更崇尚自由,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在择偶上出现较大的问题。这些人对于物质较为崇尚,也比较现实。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在保持自己主见的基础上,对对方的人品或共同的理想等进行判断,考虑对方是否有上进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等。

(2)婚姻家庭观。成家立业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要素。中国的传统就有“家本位”的思想,即主要以家庭为中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庭组成的,家庭的和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这就可以看出家庭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必不可少。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为了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婚姻家庭观,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进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例如,面对较高的离婚率,教师可让大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选择什么样的配偶等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还要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素材进行分析,这样能全面渗透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3.思德渗透,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学说的潮起潮落,使大学生的思维受到多元思想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大学生的思维进行净化,构建共同的精神依托和精神家园。而中华传统家书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能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精神指引,使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树立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以中国传统家书文化为思想依托,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信仰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大学生的爱国信念,让大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当前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胜信心,教师需要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借助传统家书中的一些事件或者为国献身的一些烈士的事迹等进行讲述,再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语

总之,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就需要高校教师依托传统家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教师要找到传统家书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从而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家书爱国主义
清晨忆家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封家书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
《家书》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