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农村综合开发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2020-11-26 23:03刘应宗贾凤伶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村镇种养乡镇

刘应宗 贾凤伶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192

2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 300192

1 综合开发目标

1.1 农业现代生产

社会农业生产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力各要素的配置方式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据考古研究,在人类出现的300 多万年历史上,农耕前时期约二三百万年,原始农业时期约一万年,传统农业时期约一二千年,而现代农业时期还不到100 年。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就进入传统生产发展阶段,之后一直保持世界农业领先地位达2000 年之久。1978 年开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生产进入全面发展时期[2]。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农具为操作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为生产的主要动力。现代农业是从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到20 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包括工业化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前者是应用现代工业成果,通过采用大量现代农业投入,如商品能源、农机、化肥、农药,通过大规模经营,获得高产的农业[3],后者是在工业化农业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保护生态环境,调整技术变化方向,以便获得并持续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

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首先是生产结构的现代化,即形成农业区域化,进而形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其次是生产设施的现代化,即把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生产改造为生产的主要环节普遍实现机械化。再次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

1.2 村镇现代居住

随着农业现代生产的发展,农村会出现人口减少和村镇居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尽力满足村镇居民的居住需求,不仅能使村镇居民在生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正常需要逐步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农业现代生产人员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即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现代生产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村镇现代居住,首要条件是村镇住房现代建筑,包括村民家院现代改建和现代农业职工住房新建;必要条件是村镇设施现代改建,包括村镇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建。

村民家院现代改建,主要是院平面布置,房屋和水、电、气、热供给及垃圾、雨污水利用设计。院平面布置,因庭院地形和院外巷道而宜,原则是地面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宜人。院房屋主要是卧室和厨餐房,建筑设计原则是适用美观,结构设计原则是保温隔热。院净水源于村自来水管网供给;电含电力、电信,使用方便;气即沼气,由村垃圾污水利用生产的沼气站供给;热即热水,由太阳能热水器供给;院雨水由管网收集,用于菜园浇灌。

现代农业职工包括现代农业工人和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职工住房应建在镇上,优点是使职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乡镇现代建设可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职工居住小区房屋建筑,应按国家建筑方针、绿色和建筑工业化建设。国家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绿色即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垃圾污水利用;建筑工业化,是房屋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

村镇社会设施主要是基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村镇社会设施改建,应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大力加强乡镇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建设。乡镇中小学校,应能满足全乡青少年上学的需要。乡镇卫生院,应能满足全乡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救护护理、慢性病防治、健康咨询等需要,合理分流老年、慢性和康复病人。村镇基础设施一般是指城乡道桥、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环卫、绿化等设施。

1.3 生态环境美好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经过大约46 亿年的缓慢演变而形成的。这就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汇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生物圈是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海面以下约十一公里到地面以上约十公里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正常生命的存在,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人是社会的人,也是生物的人。由于人类的一些控制或无计划的开发活动,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参数开始变得不利于人的生存。维护并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

生态环境受危害,一是生态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同时破坏自然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人们在自然现象中不断发现新的属性,扩大了原材料的使用范围,创立了一个工业群。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三废”数量猛增。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同样十分严重,最突出的是森林横遭滥伐和土壤侵蚀加剧。

农业现代生产、村镇现代居住和市民乡下养老,需要美好的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美好目标的实现,首要的是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根本途径是植树造林。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一是健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如村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二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三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 综合开发内容

2.1 产业协调发展开发

2.1.1 作物种植发展

作物种植是一个“作物生长、自然环境、人的劳动”三者结合的复杂系统。获得粮食蔬菜等生产的高产出不能听命于自然,而要强化和控制作物的生命过程,有效地排除不利的自然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干扰和破坏。作物种植发展,目标是使粮食蔬菜等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主要措施是作物种子的合理选用、种植田地的集中改造、种植机具的优化配置、田间水肥的高效利用。

2.1.2 畜禽养殖发展

我国畜禽现以养殖户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肉奶蛋产量和质量自然也就难以保证。由于国内外屡次发生的肉奶引起的疾病和中毒事件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使肉奶安全成为衡量肉奶质量的重要指标。畜禽养殖发展,目标是农林废物的最大限度利用,主要措施是选育优良品种,建造宜于畜禽生长的养殖场,畜禽的科学喂养。

2.1.3 植树种草发展

植树种草,是指在不宜耕种地和各类空地上植树种草,主要是建造农田防风林和乡村水土保持林,在林地、果园种草。目标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降低风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利用果园地。植树种草是一项投资和土地占用巨大的工程,要在短时期内使乡村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是不可能的,应从投资效益大的种粮田地防风林和果园种草建设开始,分步实施。

2.1.4 种养服务发展

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服务,是指种养的产物存储加工、物资流通、科技教育服务。种植产物存储加工服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库房建设、入库后的病虫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林废物收运加工成饲料等。养殖产物存储加工服务,包括肉牛羊和牛奶加工厂的建设、牛羊肉、牛奶冷藏等。种养物资流通服务,包括种养资料购买和产品销售服务。种养资料购买服务,目标是及时、保质、低价满足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对各类物资的需要;种养产品销售服务,目标是按合理价格及时把产品销售出去和收回资金。种养科技教育服务,包括种养技术进步所需的技术开发、人员技术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服务。

2.2 设施配套改建开发

2.2.1 水设施改建

乡村供水,分作物种植灌溉供水和工业与民用供水。工业与民用供水通常是由取水设施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水源,经输水管把原水送到净水厂净化,再经水泵加压,通过配水管网送到各用水户。乡村排水,分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雨水排放设施,一般由雨水管网和排水河组成。污水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养殖及工业废水,如果任其排放,会污染水体或土壤,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公害,必须对此进行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

2.2.2 交通设施改建

乡村交通设施,分乡生产用道路和村镇间道路、公共交通。乡生产用道路,包括作物种植田间道路、乡镇通往各养殖场道路。乡生产用道路改建,应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节约建设资金。村镇间道路,包括乡镇到各村和村间道路。现有道路网一般是适合乡村产业协调发展需要的,道路改建是现有道路网的改扩建,以满足产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乡村公共交通近年来有较大发展,改建任务主要是使公共交通在满足乡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需要的基础上,节约客运的能源消耗。

2.2.3 乡镇设施改建

乡镇是乡村的政治、文化和居住中心,应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乡镇设施改建,是为乡村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当前,我国乡镇建设尚属典型的粗放型,资源耗损巨大,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与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的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很不适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乡镇改建方向应是“四节一环保”,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环境保护。我们应按照这个方向,进行乡镇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

2.2.4 环卫设施改建

乡村环卫设施,主要是乡村有机废物回收利用设施。乡村有机废物,包括饲料加工废物及畜禽粪便和村镇餐厨废物及人粪便。有机废物回收利用,是用有机废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环卫设施改建,是在畜禽饲料加工厂和养殖场、村镇,设有机废物回收点,建有机废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厂。沼气作为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燃料,有机肥用于作物种植和植树种草,有偿使用。

3 综合开发方针

3.1 超前规划,精细设计

农村综合开发规划,由农村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组成。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农业现代生产、村镇现代居住、市民乡下养老和生态环境美好;战略步骤,近期实现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现代化和种养农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期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现代化和种养农户生活达到富裕水平,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和乡村成为城镇居民特别是老人的居住首选地。

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实现近期战略目标的工程项目规划,包括产业协调发展和设施配套建设的工程项目规划。农村发展近期目标是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工程项目建设实现的,工程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居主导地位,必须达到精细高度。开发工程精细设计,主要是按节地、节材、节水、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按功能适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进行设备选型。

3.2 农民主导,公司运作

农村综合开发,从农业现代生产看,直接关系到农民未来的生产,农民当然会高度重视;从村镇设施改建看,直接关系到农民未来的生活,是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难得机遇,农民会全力支持。这就决定了农民在农村综合开发中居主导地位,开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审定和竣工验收应由农民代表进行。农民代表,是创建的农户现代种养合作社,组建的村镇生活区居委会。

农村综合开发,是农村产业协调发展与设施乡镇配套改建开发,与一般工程投资建设区别不大。这就决定了在农村综合开发中,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招标承包、质量监督和资金回收,应由公司运作。办法是从社会上招聘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按照“收回国家的、还清银行的、拿走服务费、剩下是当地的”原则,进行开发工程管理工作。

4 综合开发政策

4.1 开发用地有偿集中

农业生产现代化,本质上是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作物种植、植树种草、畜禽养殖,现由农户分散进行,这有利于调动农户种养劳动的积极性,但不利于农业现代生产的发展。农业现代生产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生产,这些要求是农户分散生产无法达到的,出路只能是开发用地集中,有偿收回。开发用地,是指商品农作物种植田地、特色果品园地、畜禽现代养殖场地和乡镇居住区地;有偿收回,是指按商定的损失补偿和开发效益分享标准,从农户手中收回用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4.2 开发资金财政支持

农村开发,分农业现代生产开发和乡村基础设施、乡镇社会设施改建开发。农业现代生产开发,具有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外部性强的特点,没有国家财政支持是难以开发的。农业现代生产开发财政支持,首先是新增农业生产能力财政支持。新增农业生产能力,主要是对中低产田改造。由于中低产田改造属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大部分由财政无偿投入。其次是激励农户现代种养积极性,重点是对良种和技术推广予以激励。良种和技术推广属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活动所需资金应由财政资金进行补偿。乡村基础设施改建,因城乡基础设施应统一建设,建设资金财政支持是无可置疑的。乡镇社会设施改建财政支持,是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使乡镇财政真正成为具有财权和财力的一级财政。

4.3 农业生产体制创新

作物种植、植树种草、畜禽养殖、种养服务的协调发展,是农村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农业生产体制创新是必需的。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国内外农业现代生产的经验看,我们认为我国农业现代生产体制,应是农户现代种养、现代种养合作社服务、产地公司加工销售。这就是我国农业现代生产以农户为主体,合作社做农户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

合作社经营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种植田地、果园的平整和土壤改良、秸秆加工成饲料、现代畜禽养殖场建设、农用物资采购和种养产品的收藏销售等。种养产物由产地公司加工,可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加工后的副产物、残渣等可就近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加工后的产品,部分流通到城市,部分作为本地主导农产品,在本地销售,形成地方特色产品市场。

猜你喜欢
村镇种养乡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