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新媒体建设工作的研究

2020-11-26 23:03孙朋飞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院校素养高职

孙朋飞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 200000

现如今,主要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是高校向学生及外界宣传思想工作不可缺少的载体,网络媒体技术发展快、覆盖广、交互性强且信息丰富,因此受到了现代大学生的广泛欢迎与使用,高职院校大学生亦是如此,并深受新媒体技术的各种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有利有弊,就像互联网的存在一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提供方便亦有不良影响,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高校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

新媒体概念是在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网络媒体形式(如门户网站)和新兴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相结合,利用数字和网络科技,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输出的将传统媒体形式和现代媒体形式复合成新型一体化的媒体平台。

新媒体时代,学生对信息的依赖度更高。从生活方面:微信朋友圈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交流更便捷,同时也产生了攀比情绪。各种生活所需通过新媒体都可以实现,校园中“低头族”越来越多。从学习方面:学生更倾向于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知识,但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输出方式,很难被学生加工成连续成型的知识内容。同时很多学生愿意从新媒体的搜索引擎作为作业的解答方式,思考意识下降。

新媒体作为信息获取和传播速度更快、普及率更高的一种传播方式,互动性强,十分适用于对新媒体接受度较高的高职学生,也可以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手。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自主、自动、自觉的吸收有益信息,并参与到广泛的校园文化和思想学习中,自觉规避不良信息,将成为学校推动新媒体建设的重要内容[1]。

2 提高高职院校新媒体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媒体素养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来进行教育工作。

2.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

从学生本身入手就是首先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新媒体技术软件使用的自律性:合理利用、充分辨别新媒体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对于发布新媒体信息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既不随波逐流也不以讹传讹。这种新媒体自律性往往可以通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培养产生,也可以借助朋友或同学来监督提升。从外部环境来说,高职院校应给学生开设新媒体技术素养理念和使用技术提升课程,设置的课程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专家讲座和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涉及,通过新媒体素养课程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理念并合理、合法使用新媒体技术软件。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还可以多多添加设计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校刊校报的编辑部、广播宣传小组等校园媒体组织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及其对新媒体的认知理念[2]。

2.2 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高职院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不只是通过高校辅导员来进行实地教学,还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信息网站的建设来进行网上教学。以建设的主流信息网站为平台,对全校教职工开展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培训,及时有效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信息网站,提高教职工的新媒体使用技术,不断进行宣传来提高网站知名度并及时满足网站建设所需的信息即时性和丰富性。

3 现阶段高职院校可开展的新媒体建设平台建设分析

根据不全面统计,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参与度主要集中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bilibili、澎湃新闻等APP 上。单一媒体的推广覆盖面小,受众较少,校园影响力不足,因此,建议目前的高职院校推广采用矩阵式的推广方式,即多个受欢迎的新媒体形式进行网状全方位的内容整合与输出。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建设工作对策

4.1 注重新媒体整合平台的建设

人民日报提出了“中央厨房”的概念,即设立一个总调度中心,根据业务需要分设各分部门,打造“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方式。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将采、编、制作形成一个集成平台,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再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总调度中心负责信息的总体把握,采编平台负责信息的编撰,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作品发布。

在高职学校的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可参考该建设模式,将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建设纳入整体的管理中心中来,由专职教师带队,将采、编、制作(图、文)分别设立独立部门,再通过学校指定的统一的输出端口进行信息发布,实现了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和统一性。也是高职学生获取学校信息的重要方式[3]。

4.2 加强内容采集与整理

高职院校新媒体平台作为学校思政教育和提高高职学生新闻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信息内容的采集和管理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需求,从模块上,主要从高职学生比较受关注的微信、微博等APP 入手。从内容上,结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和社会阅历的校园事件、社会热点、校园管理为主,将校园文化、弘扬正气、体现学风、校风,符合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精神风貌的内容展示出来,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形式上,内容简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统计表明:高职学生更易接受以视频、图片、文字、表情包相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同时增加投票、留言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理不辩不明”,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深度。

4.3 业务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建设,共有三部分人员参与。学校管理者是新媒体信息内容的把关人。专职教师是新媒体平台搭建、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新媒体平台的搭建者和采、编、制作人员的指导者。他们承担着培养新媒体创作者和具体内容审核、发布内容及时反馈等责任,这就要求新媒体教师一方面要了解新媒体业务的处理技能和发展方向,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处理手段;另一方面,关注高职学生心理,通过发布内容进行学生疑问解答、问题疏导等,形成线上互动的良性发展方式。第三部分是参与学习新媒体建设的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媒体编、采、制作,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相同信息处理工作,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在信息的制作发布过程中逐步拓展新闻视野、了解新媒体运作方式、提高高职学生政治素养和新闻素养,并积极向同学们传达更快捷及时的高校信息[4]。

4.4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新媒体建设过程,实际上也应该看待成一个独立运作的新闻单位,其建设、发展,必须以制度进行业务、管理规范,按照规范的新闻媒体机构进行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岗位分工。例如,从制度方面,设定新媒体中心管理办法、电脑使用规定、采访事项稿酬标准、应急事项处理规定等等,做到新媒体业务有章可循;在流程设定方面,制定新媒体中心新闻发布流程,明确信息内容从采集、到编辑整理、到最后发布的人员工作要求及管理权限。从岗位设定上,要符合新媒体建设的需要,实现采访(文案)、设计、新媒体运营与维护、团队管理等部门,从专业到辅助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新媒体建设工作的严谨[5]。

4.5 加强校园新媒体舆情监控

一方面要提高校园新媒体互动内容的监督,对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的事件和发言进行适时的正面回复和引导;另一方面,及时处理校园内新媒体路径上的黄、赌、毒及不良信息的侵入,及时进行信息过滤和屏蔽,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 结语

对于当前高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从高职院校学生和高校全体教职工入手,做到全员育人,且建设相关新媒体技术使用和宣传网站,提出加强高校新媒体整合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实施路径,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更重要的是客观公正地分析高校新媒体技术平台所存在的问题,且加以寻求高校新媒体平台改进的对策,对于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加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院校素养高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