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11-26 03:34徐金虎周晓霞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螺旋造影肝癌

徐金虎 周晓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100)

小肝癌是指肝癌细胞中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3cm 或者两个邻近癌结节的直径总和≤3cm。相关研究指出[1],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超声及CT 检查鉴别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指出[2],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肝癌的临床检出率。本文将着重讨论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鉴别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小肝癌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中位数为(53.66±3.29)岁。入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黑便、消瘦、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1.2 方法

1.2.1 CT 扫描方法

CT 扫描仪器为螺旋CT 扫描机,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仰卧体位,实施全肝平扫后再进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三期是在注射对比剂后的第18s、24s、30s,最后予以患者门脉期扫描处理,如果有必要,可适当延长扫描。平扫、门脉期以及部分延迟期的扫描层间距为7.5mm,扫描层厚度为7.5mm。动脉期采取定点扫描方式,共计扫描12s,分3 次扫描,两次扫描操作的间隔为6s,每次扫描2 个层面,层厚度为12mm。

1.2.2 扫描参数

平扫、动脉期、门脉期以及部分延迟期的管电流为120mA,管电压为220kV,床进动为2.8mm,螺距为1,矩阵为512×512,准直器宽度为0.75mm。

1.2.3 对比剂注射方法

选用370mgI/100mL 碘帕醇,1.5 ~2mL/kg,注射速率为4mL/s。经肘静脉注射后18s 开启动脉早期扫描,24s 开启动脉中期扫描,30s 开启动脉晚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探讨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CT 血管造影技术、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动脉三期各期肿瘤的强化程度分析

在动脉中期,小肝癌患者的病灶基本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征象;在动脉晚期,小肝癌患者的病灶均呈现明显的强化征象,且以重度强化为主。

2.2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相比于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CT 血管造影技术,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n/n)]

3.讨论

螺旋CT 扫描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方式,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临床诊断率,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支持。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能够根据人体肝脏的双重血供特征,快速反映CT 特征,通过多次扫描操作可及时了解肝动脉期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3-4]。相较于常规CT 扫描,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可有效削减诊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误差性,降低手术治疗风险。有研究表明,CT 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持续性监测病灶性质。相关研究证实[5],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检出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发现,在动脉中期,小肝癌患者的病灶基本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征象;在动脉晚期,小肝癌患者的病灶均呈现明显的强化征象,且以重度强化为主。相比于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CT 血管造影技术,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螺旋CT 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 血管造影技术鉴别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提升疾病的临床检出率,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肝癌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螺旋变变变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