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0-11-26 03:34蒋亚洲闫京京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川崎红斑心动图

蒋亚洲 闫京京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眼部充血、唇部充血皲裂、持续性发热、掌跖红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1]。但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只具有KD 患儿的部分临床特征,不利于及早确诊并治疗,对患儿预后造成了一定影响[2]。因此,本次对我院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105 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并分析了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105 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KD 患儿作为参照组(n=85例),其中女童29 例、男童56 例;年龄在5 个月~4.5 岁之间,平均年龄(2.73±1.36)岁。将IKD 患儿作为观察组(n=20 例),其中女童6 例、男童14 例;年龄在5 个月~5 岁之间,平均年龄(2.89±1.82)岁。纳入标准:纳入患儿符合2017 年版《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排除标准:排除猩红热、出疹性病毒感染、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法,通过(%)表示。P<0.05 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KD 及IKD 患儿临床特征发生率对比

IKD 患儿皮疹、唇部充血皲裂、掌跖红斑三项临床特征发生率与KD 患儿无显著差异(P>0.05);但眼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肢端硬肿脱皮发生率明显低于KD 患儿[4],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KD 及IKD 患儿临床特征发生率对比[n(%)]

2.2 KD 及IKD 患儿实验室诊断指标发生率对比

IKD 患儿实验室诊断指标发生率与KD 患儿基本一致(P>0.05),且ALB(血浆白蛋白)指标在IKD 患儿中多见,对于IKD患儿实验室诊断具有特异性(P<0.05),临床中应给予关注,见表2。

表2 KD 及IKD 实验室诊断指标发生率对比[n(%)]

2.3 KD 和IKD 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IKD 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2/10.00%)显著低于KD 患儿(31/36.47%),数据差异显著(χ2=14.1357、P=0.0419),见表3。

表3 KD 和IKD 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n(%)]

3.讨论

KD 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报道,故被称作川崎病,属于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免疫介导、感染、遗传等因素导致。随着对KD 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了与KD 十分类似,但症状不典型的IKD 患儿[5]。现阶段KD 患儿诊断主要以《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作为标准,以皮疹、眼部充血、唇部充血皲裂、掌跖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肢端硬肿脱皮作为临床典型症状,并辅以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患儿临床症状满足4 项及以上,连续发热超过5d,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伤,排除猩红热、病毒感染等类似疾病后,便可确诊为KD。但IKD 患儿临床症状往往不够典型,确诊及治疗时间均会晚于KD 患儿,不利于患儿的尽早治疗及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IKD 患儿眼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肢端硬肿脱皮及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低于KD 患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KD 患儿确诊;但IKD 患儿实验室诊断标准与KD 患儿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患儿出现疑似KD 的2-3 项症状后,应及时安排实验室诊断检查,出现WBC、PLT、N、CRP、ALT、ESR 升高,ALB 降低应考虑诊断为IKD。

猜你喜欢
川崎红斑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木星的小红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