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0-11-26 03:34董周军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外伤上肢颅脑

董周军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颅脑外伤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几年临床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受到车祸、建筑施工事故等因素的作用,颅脑外伤患者的数量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因损伤部位较为特殊,多数患者伴随存在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生活[1-2]。从康复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提升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逐步被临床所重视,本文就针对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开展,所选患者共计80 例,为2019年1 月—2020 年2 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抽选的方式随机选取组中40 例,在恢复过程中对应护理操作完全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展开,作为对照组,余下40 例则需要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2 ~74 岁,平均(58.23±1.39)岁。而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1 ~73 岁,平均(57.91±1.6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入选标准:首次到我科接受治疗患者;无脑部疾病史;无大型手术经历;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有精神类疾病;伴随存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各方面护理工作均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展开,待患者各方面生命体征稳定后则需要展开对应康复护理工作,早期康复护理以被动运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且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而观察组则需要将阶段性康复护理加以运用,护理对策如下:

(1)脑水肿期间护理。结合手术实际情况可知,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存在有不同程度脑水肿症状,且意识尚未清醒。可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弯曲患者上肢、下肢等方式进行锻炼,以免出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同时在被动训练中,因患者主观意识存在有一定程度丧失,需要对运动量进行合理把控[3-4]。(2)稳定期护理。在患者各方面指标均处在稳定状态后,护理人员则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达到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效果,可防止患者出现肌肉痉挛以及萎缩等症状[5]。(3)康复后期护理。在患者达到下床条件后,则可以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帮助患者下床进行训练,可在病房或者医院走廊内进行活动。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NIHSS 评分、上肢、下肢功能评分(Fugl-Meyer 量表)、生活质量(SF-36)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 进行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本次共计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则为6 例,对比P=0.002,χ2=6.082。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为(12.09±1.78)d,对照组则为(20.77±2.45)d,对比P=0.001,t=8.088。在NIHSS 评分以及上肢、下肢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上,观察组同样存在显著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对比分析(±s,分)

表1 两组各指标对比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上肢功能评分 下肢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观察组 40 67.82±2.57 48.93±1.66 58.92±2.43 77.93±1.91对照组 40 42.01±1.99 27.93±2.05 31.26±2.35 38.46±1.48 t - 5.23 7.96 8.26 5.74 P - 0.01 0.01 0.01 0.01

3.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多数病发较为突然且病症发展速度快,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多数患者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导致。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就将阶段式康复护理运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方案的作用下,确实能够针对患者恢复过程中肢体功能进行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能间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对于帮助患者迅速恢复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加以运用,可帮助患者各方面功能进行有效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外伤上肢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