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0-11-26 03:34刘爱萍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肌注头孢菌素喹诺酮

刘爱萍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 广东 广州 510515)

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使用合格药品中,患者出现同用药目的没有关系的反应或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反应[1]。抗感染药物是重要的治疗药物,由于人们大都只是注重药物的功效,而忽视了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致使耐药菌株出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2]。本研究旨在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具体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100 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2 方法

回顾调查分析,经Excel软件统计、分析患者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转归情况。

2.结果

2.1 总结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

在100 例患者中,女性56 例(56.0%),男性44 例(44.0%),男性少于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年龄在0.2 ~86 岁之间,低于14 岁患者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33.0%),之后依次是超过60 岁(21.0%)、31 ~40 岁(20.0%)、14 ~30 岁(14.0%)、41 ~50 岁(9.0%)、51 ~60 岁(3.0%),见表1。

表1 100 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例)

2.2 总结给药途径

静滴给药导致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概率最高,显著高于雾化吸入、肌注、静滴、口服等途径。口服给药导致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比重显著高于雾化吸入、肌注、静滴等途径,见表2。

表2 总结给药途径

2.3 总结抗感染药物的种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重高于四环素类、酰胺酸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复方制剂、林可霉素、喹诺酮类等抗感染药物,见表3。

表3 抗感染药物种类统计

2.4 总结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

皮肤系统及附件损害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的比重高于眼睛及附属器官、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性等损害,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

2.5 总结转归

100 例患者中,发现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同时实施对症治疗,患者未出现留有后遗症或死亡等,57例患者好转(57.0%)、43 例患者治愈(43.0%),见表5。

表5 停用可疑不良反应药后转归情况(例)

3.讨论

3.1 患者实际情况同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出现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女性,可能同女性生理特点等有关,女性耐受抗感染药物的能力低于男性,更容易表现不良反应。从年龄上分析,低于14岁患者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其次是超过60 岁的患者,警示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患儿一定要慎重用药,严格掌握、了解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征和用药剂量。对于儿童来说,属于用药特殊群体,其各种生理功能以及器官均未发育完善,且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代谢药物的速度比较慢,易出现药物积蓄而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常需长期联合用药治疗,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降低,脏器功能下降,且肝细胞的线粒体酶活性、水平下降,致使药物的代谢缓慢,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而增加了血药浓度,易出现药物蓄积,所以老年患者也容易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患儿以及老年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中,应加强用药指导以及用药监护,在其用药前要询问病史、不良反应史、用药情况,掌握用药指征和使用剂量,合理用药[3]。

3.2 给药途径同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滴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主要的给药途径,其次是口服。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到人体,药物可迅速起效,更易引发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而且静脉输液的渗透压、pH 值以及微粒等均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所以,在给药方案选择中,要从用药安全上出发,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原则,考虑患者体质、年龄、用药史等,尽可能不选择静脉给药,降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4]。

3.3 药物种类同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主要的抗感染药物,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广,肾毒性小、安全性好,是目前严重感染首选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逐渐增多。喹诺酮类的抗菌谱也比较广,且生物利用度高,无需过敏试验,疗效确切,临床中广泛应用,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逐渐增多。临床要严格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进行控制,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防止无指征用药,避免不必要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过长、超剂量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出现。

3.4 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同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表现遍及身体全部系统、器官,最主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属药物变态反应,较常见且易被发现,药物的制备工艺主要是微生物发酵法或者半合成法,易存在大分子抗原或者半抗原杂质,在进入人体后导致变态反应出现;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在抗感染药物使用术中,要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在用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要立即停用可疑药品,同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5]。

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医护人员要强化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给予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足够重视,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降低或者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肌注头孢菌素喹诺酮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