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稀土钨冶炼氨氮废水MBR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

2020-11-26 03:58蔡秀丽麻欣宇刘佛财钟常明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碳氮比溶解氧硝化

蔡秀丽,麻欣宇 ,刘佛财 ,钟常明,3

(1.赣州市龙南生态环境局,江西 龙南 341700;2.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341000)

0 引 言

赣南稀有稀土钨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交后液、解析后洗水及釜残液共同构成钨冶炼废水。其中交前液进入阴离子树脂进行交换,此过程产生的交后液主要含有COD和Cl-,解析剂 (主要为NH4Cl和液氨)将钨从离子交换柱中解析出来,解析后洗水NH4+-N和Cl-浓度高,母液经蒸发结晶过程产生的釜残液Cl-高。钨冶炼废水盐度可达2.5%~3.0%,因盐度高的特点,处理难度大。目前,高盐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1-5]:物理化学法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及出水难以满足排放标准等缺点;生物法具有经济、高效、无害的特点,是首选的处理方法。然而传统生物法因受盐度影响,对高盐氨氮废水进行高效处理具有一定难度。MBR(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作为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将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具有可以大量聚集微生物和工艺不受污泥沉降性能影响等优点,为高盐氨氮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研究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研究,结果表明:MBR相比于传统生物法对污染物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克服盐度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6-8]。然而运行条件也是MBR是否能够取得良好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目前关于MBR处理钨冶炼废水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以钨冶炼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 (DO)和碳氮比 (C/N)3种不同操作因素对MB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探寻MBR工艺处理钨冶炼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以期为降低钨冶炼废水MBR运行能耗和处理效能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自制膜生物反应器,装置规格为200 mm×100 mm×260 mm,有效容积为 4 L。 膜组件为自制膜组件,膜片选用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VDF帘式中空纤维膜,具有0.6 mm的内径和1.0 mm的外径,设计膜通量 15~25 L/d,有效截留面积0.023 m2,整个试验过程通过电控装置基本实现自动控制。试验装置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装置示意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废水

试验废水取自赣州市某钨冶炼厂生产废水调节池。所取废水已经过预处理,废水水质特点为无机盐浓度高、碳氮比低、pH呈中性,具体水质指标见表1。

1.2.2 接种污泥培养与驯化

试验接种污泥取自赣州市白塔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污泥各项指标均良好。试验前期对污泥进行耐盐驯化培养,按照试验所需盐度将钨冶炼废水稀释成盐度分别为 0.5%、1.0%、1.5%、2.0%、2.5%和3.0%的试验废水,葡萄糖、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分别补充碳源、氮源和磷源,保证进水COD浓度为 180~200 mg/L,NH4+-N 浓度 60~65 mg/L,并向 试 验 废 水 中 添 加 MnCl2·4H2O、ZnSO4·7H2O、NiCl2·6H2O和CuSO4·4H2O等微量元素。耐盐驯化过程首先为反应器构建适应0.5%盐度的微生物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梯度0.5%盐度逐渐提高盐度至目标盐度3.0%。驯化期间,恒流蠕动泵控制进出水,系统水力停留时间24 h,NaHCO3调节pH值在7.5~8.0之间,维持溶解氧浓度2.0~3.0 mg/L,MBR反应器内污泥浓度4500~5000 mg/L,试验期间室温为25~28℃。每个盐度阶段驯化时间为15 d,直至驯化完成。本文试验过程均在耐盐驯化完成后的MBR系统内进行。

表1 废水水质情况一览表

1.2.3 分析方法

COD:重铬酸盐法/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NH4+-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NO2--N:N-l-萘基乙二胺比色法;NO3--N:紫外分光光度法;DO:JPB-607A溶解氧测定仪;pH:采用starter3c型实验室pH计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HRT对MB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HRT与MBR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直接相关,一般而言,HRT越长反映为废水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从而有利于提高处理效能。但HRT过长将导致处理能耗高,增加构筑物成本和处理效率低的问题[9],因此,根据污染物去除效率选择合适的HRT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设置HRT分别为 8、12、16、24 h, 每个 HRT 条件下运行 6 d,考察HRT对MB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图2为不同HRT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数据取6 d平均值计算),可以看出:系统对COD的去除率随着HRT的增加逐渐提高。当HRT为8 h时,COD平均出水浓度为38.6 mg/L,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9.2%。高盐环境下,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较短的HRT导致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不充分。此时MBR工艺能够维持在较高污泥浓度下运行的优势得以表现出来,大量聚集的微生物有助于有机物的降解,因此,在较短的HRT条件下系统仍然取得了相对可观的去除率。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在HRT为12 h时达到了91.3%,相比于前一阶段,提高幅度达到了13.2%。随着HRT进一步提高至16 h,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6%,可以明显看到,COD去除率与前一阶段相比差别不大,此时可以认为HRT为16 h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已经趋于稳定。继续提高HRT至24 h,COD平均去除率为94.2%,去除率提高幅度仅为0.64%,对提高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此时系统出水COD浓度稳定在10.4 mg/L左右。

图2 不同HRT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

图3 为不同HRT条件下系统对氮浓度的去除情况,可以看出系统对NH4+-N的去除受HRT变化影响较大。HRT为8 h的情况下,系统平均出水NH4+-N浓度达到了34.3 mg/L,NH4+-N去除率仅有43.8%。李绍峰等研究表明,采用MBR工艺处理淡水废水时,在HRT为8 h的情况下,NH4+-N就能够较完全地被去除[11]。然而在本试验过程中发现,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在HRT为8 h的条件下始终低于50%,分析原因可能是盐度对硝化细菌产生了抑制作用,硝化细菌活性较淡水环境下更低所致。HRT为8 h时,NO2--N和NO3--N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5 mg/L和9.5 mg/L,出水浓度低也印证了硝化细菌受到抑制的说法。随着HRT的提高,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逐步提高,由HRT为12 h时的61.2%提高到HRT为16 h时的80.5%,在此过程中,系统中NO2--N和NO3--N浓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NO2--N浓度降低,NO3--N浓度则相反。较长的HRT保证了系统对NH4+-N的氧化更彻底,同时NO2--N被氧化成NO3--N。因此试验通过继续提高HRT发现,在HRT为24 h时,NH4+-N去除率为84.5%,提高幅度为4.7%,但较前期的增长趋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以预见的是,继续提高HRT对提高NH4+-N去除率意义较小。与此同时,NO3--N浓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系统中存在好氧反硝化现象。

图3 不同HRT条件下系统对三氮的去除情况

2.2 碳氮比对MB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碳氮比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氮比过低将影响系统反硝化的进行,降低反硝化速率,过高则会抑制自养菌的活性,从而影响系统硝化反应的进行[12-13]。钨冶炼废水属于低碳氮比废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脱氮过程,本节试验主要考察了不同碳氮比对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图4为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可以看出:系统对COD的去除不会受到碳氮比变化的影响,碳氮比由3∶1提高至5∶1和8∶1的情况下,出水COD均稳定在22~25 mg/L,系统对COD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在钨冶炼废水实际碳氮比(3∶1)的条件下,系统能够在较低的碳氮比条件下有效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达到了88.3%。通过提高进水COD的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效能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相较于低碳氮比环境下有所提高,在碳氮比为5∶1和8∶1的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3%和95.3%。分析认为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系统中有机物底物充足,异养菌能够大量繁殖并生长,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在较高碳氮比环境下仍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图4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

图5 为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氮浓度的去除情况,可以看出:碳氮比的改变对MBR系统去除NH4+-N 影响较小。在碳氮比分别为 3∶1、5∶1 和 8∶1 的条件下,出水NH4+-N浓度均维持在10 mg/L以下,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5%、85.4%和86.3%,表明碳氮比的改变不会对系统去除NH4+-N造成较大影响,这与其他研究结论相一致[14-16]。

图5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三氮的去除情况

图5 还可以看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NO2--N浓度随着碳氮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并且在碳氮比为8∶1的条件下,其升高幅度更为明显。3种不同碳氮比条件下,平均出水NO2--N浓度分别为0.18、0.43和3.03 mg/L。分析认为,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异养菌消耗溶解氧使系统内溶解氧浓度降低,亚硝化细菌比硝化细菌对溶解氧具有更强的亲和力[17],从而导致NO2--N出现一定程度的积累现象。碳氮比的改变对系统出水NO3--N浓度也具有一定影响,并且两者呈反比关系。当碳氮比为3∶1时,平均出水NO3--N浓度为27.4 mg/L,当提高碳氮比为 5∶1和 8∶1时,系统平均出水NO3--N浓度分别为 23.5 mg/L和18.3 mg/L,表明改变碳氮比对系统反硝化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提高碳氮比有利于系统反硝化的进行。低碳氮比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电子供体,系统反硝化作用较弱[18],导致出水NO3--N浓度较高,同时在提高碳氮比的条件下,异养菌大量繁殖从而消耗大量溶解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系统反硝化的进行。

2.3 DO对MB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溶解氧在生物法处理废水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生物脱氮方面尤其明显[19-20]。由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独立开来。但是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是可行的[21-22],MBR具有的独特优势为该技术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因此本试验以钨冶炼废水为研究对象,以此考察溶解氧浓度为 0.5、1.0、2.0、3.0、4.0 mg/L 时对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图6为不同DO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可以看出:随着DO的升高,系统平均出水COD浓度呈现下降趋势,COD去除率逐渐提高。当DO为0.5 mg/L时,相较于其他DO条件下,COD去除率较低,但仍能达到85.7%。分析认为,在进水COD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低DO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影响较小,较高的污泥浓度保证了系统在低DO环境下仍能取得良好的有机物降解效率。随着DO的升高,出水COD浓度降低,COD去除率升高,在DO为1.0、2.0、3.0 mg/L时,COD去除率分别为89.4%、92.1%和93.5%。在较高的溶解氧环境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更为彻底。通过进一步提高系统内DO值发现:当DO达到4.0 mg/L时,COD去除率为93.7%,相比于DO为3.0 mg/L时仅提高0.21%。表明当DO达到一定值时,继续提高DO对系统降解有机物作用较小。

图6 不同D O条件下系统对C O D的去除情况

图7 为不同DO条件下系统对氮浓度的去除情况,可以看出:系统对NH4+-N的去除受DO变化影响。当DO处于较低值(低于1.0 mg/L)时,系统对NH4+-N去除能力较弱。在DO为0.5 mg/L和1.0 mg/L时,平均出水NH4+-N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20.2 mg/L,去除率分别仅为59.0%和68.6%。溶解氧较低的情况下,硝化细菌活性受到抑制,同时,高盐环境下废水黏度高,限制了溶解氧传递速率[23],从而影响脱氮效果。随着DO的提高,NH4+-N去除率逐渐提高,当DO为2.0 mg/L时,NH4+-N去除率达到了84.6%,继续提高DO,NH4+-N去除率提高幅度不明显。DO为3.0 mg/L和4.0 mg/L时,NH4+-N去除率分别为86.3%和86.5%。在高DO值的条件下,系统中具有充足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为提高系统的硝化性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理论上反硝化作用依赖于缺氧环境,因此低DO环境能够抑制硝化作用,从而有利于反硝化的进行。当DO低于1 mg/L时,受制于环境因素的影响NH4+-N去除效率较低,此时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导致出水主要以NH4+-N为主,此时系统中NO2--N和NO3--N浓度均较低。随着DO的升高,NO2--N和NO3--N浓度逐渐上升,其中在DO为2.0 mg/L时,同步硝化反硝化成为主要的脱氮途径。

图7 不同DO条件下系统对三氮的去除情况

2.4 响应曲面法优化系统运行条件

2.4.1 响应曲面设计

响应面法将试验设计、数据建模、模型合适性检验和组合条件优化等众多试验和统计技术于一身,通过对过程的回归拟合和响应曲面、等高线的绘制,在各因素水平响应值的基础上,找出预测的响应最优值和相应的试验条件[24]。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MBR系统去除NH4+-N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响应曲面设计因素水平

根据响应曲面设计因素水平表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自动生成17次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

根据响应曲面试验结果,采用Designexpert8.0.6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结果见表4。以HRT、碳氮比和DO为自变量,NH4+-N去除率为响应值,对表3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表4 回归方程检验

R2=0.9943,R2adj=0.9870,拟合性良好。在置信度为95%条件下,P<0.05具有交互作用显著性。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032,表明该模型能够对90.32%响应值的变化进行解释。

2.4.2 响应曲面分析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其中任意两个因素与因变量之间拟合三维曲面图和等高线图,见图8~图 10。

图8为水力停留时间、碳氮比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当溶解氧为4 mg/L时,在碳氮比不变的情况下,NH4+-N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升高,且到达一定值时,NH4+-N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随碳氮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在溶解氧一定时,当水力停留时间维持在20~22 h的范围,系统对NH4+-N取得较好的去除率。图9为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当碳氮比为3∶1时,在溶解氧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降低趋势明显。水力停留时间不变,NH4+-N去除率随溶解氧升高同样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降低趋势较缓慢,因此,在溶解氧浓度为2.2~3.4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为18~22 h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图10为碳氮比、溶解氧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时,碳氮比不变,NH4+-N去除率随溶解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降低趋势不明显。在溶解氧不变的情况下,NH4+-N去除率几乎不受碳氮比变化的影响,在溶解氧浓度为2.8~3.4 mg/L的范围内,NH4+-N去除率最好。

图8 水力停留时间、碳氮比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

图9 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

图10 碳氮比、溶解氧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

图11 为不同操作因素最优值分布情况,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各操作因素进行最优值分布,分析得出在HRT为20.51 h,碳氮比为6.88∶1和DO浓度为3.25 mg/L条件下,系统对NH4+-N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了93.4%。对最优值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出系统对NH4+-N去除率为90.4%,未达到最佳去除效率预测值。分析认为,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系统对NH4+-N的去除还受到其他多种操作因素的影响,并且将操作因素固定在某一数值不变具有一定难度(微孔曝气头易堵塞等原因导致溶解氧值难以稳定),导致与模型预测值有一定差距,但差异不明显,相比于单因素操作条件下,NH4+-N去除率已经明显提高。

图11 各因素最优值分布

3 结 论

1)COD和NH4+-N去除率总体上随HRT增加而升高。HRT为8 h,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仅有79.2%和43.8%,提高HRT至12 h,系统对COD去除率达到了91.3%,当HRT为16 h时,NH4+-N去除率达到了80.5%。继续提高HRT对提高污染物去除率作用不大。

2)系统对COD和NH4+-N的去除不受碳氮比变化的影响,在碳氮比为 3∶1、5∶1 和 8∶1 的条件下,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3%、93.3%、95.3%和86.5%、85.4%、86.3%。碳氮比的提高不会影响系统硝化性能,但提高碳氮比有利于系统反硝化的进行。

3)COD和NH4+-N去除率随DO增加而升高,当DO达到一定值时,提高DO对提高COD和NH4+-N去除率不明显。随着DO的升高,NO2--N和NO3--N浓度呈现上升趋势,DO为2.0 mg/L时,系统表现为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

4)响应曲面法对系统去除NH4+-N效率进行分析,得出最佳运行参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51 h,碳氮比为6.88∶1和溶解氧浓度为3.25 mg/L的条件下,NH4+-N去除率可达90.4%,响应曲面建立模型预测性良好。

猜你喜欢
碳氮比溶解氧硝化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南黄海2018年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不同碳氮比培养基对泰山赤灵芝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动物粪便炭化特性比较
不同碳氮比对垃圾填埋单元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影响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