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教育课程对幼儿饮食认知和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11-27 02:3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饮食营养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爱民路幼儿园 江苏·南通 226400)

0 引言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饮食习惯是家长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建立起正确的饮食行为应该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最直接接触的环境,也是幼儿最常接触的环境。因此,家庭及幼儿园都是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关键。经过调查研究,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因素包括:家长的饮食习惯、幼儿本身对食物的喜爱、幼儿经常接触的同伴影响和幼儿就餐氛围等。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影响教育时,家长要全力配合教师的工作,辅助教师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饮食认知和饮食行为。

常见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偏食、挑食、厌食、不按时吃饭和暴饮暴食等。如果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改善,就会形成不良习惯,长期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将十分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时,家长及幼儿教师不要轻易给孩子们扣上不良饮食的大帽子,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可能是因为偏爱自己熟悉和自己爱吃的食物,进一步挖掘其原因则可能是孩子在家庭中或幼儿园的食物品种过于单一所导致。如果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发现这个根本原因,并积极地引导家长改善和丰富食物的品种,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只要方法合适,找到孩子不良饮食的根本原因,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完全可以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调研,对进行营养课程教育的幼儿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形成一定的统计数据;之后,对这些幼儿进行营养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及步骤,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这些幼儿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和记录,形成新的统计数据。两个数据进行对比,观察营养教育课程对幼儿饮食认知和饮食行为的影响。

2 研究结果

2.1 幼儿在家饮食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调查营养课程教育对幼儿饮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笔者首先对班级中的26名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1所示。通过调查可知,参与的幼儿中有一半吃饭表现不容乐观,常有吃饭时间看电视,玩儿童玩具等行为出现,吃饭不专心导致吃饭速度慢。这部分孩子中多数孩子挑食严重,对零食比较偏爱,甚至有6名幼儿在家需要家长喂食。也有一半幼儿吃饭表现比较好,很少有挑食现象,其中有7名幼儿已经会熟练使用筷子吃饭。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孩子会根据食物的颜色进行挑选,有些孩子不爱吃绿色的蔬菜,比如青菜、芹菜;有些孩子不爱吃红色、橙色的水果和蔬菜,经过调查26名幼儿中有15名幼儿不爱吃西红柿,讨厌柠檬等酸酸的味道;而有些孩子会根据食物的味道进行挑选,如不喜欢味道重的,比如芹菜、香菇、咸鸭蛋和辣椒等;还有孩子不能接受某种特性的食物,如糊状物;也有少部分孩子不喜欢吃硬的食物,他们觉得嚼不动,嚼了有想吐的感觉等等。

图1: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情况

2.2 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课程

在充分了解班级26名幼儿饮食习惯的基础上,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营养的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法和多个步骤帮助他们改善饮食的认知和饮食的行为。

步骤一:通过看动画片传授健康饮食知识。幼儿接收新知识最好和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因此最直观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如看动画片来传授给他们饮食的知识。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动画素材。如通过动画片里小男孩因为吃过多的零食,不爱吃饭菜,导致营养不良而进入医院,通过医生的讲解,小男孩知道了要少吃零食,多吃饭菜,因为饭菜里有各种我们身体需要的营养。这时,教师就需要询问幼儿们,你们想去医院打针吃药吗?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少吃零食而多吃饭菜呢?为什么我们要多吃饭菜呢?通过询问幼儿们,让他们对合理健康的饮食具备初步的认知。

图2:经过一周的营养课程学习后班级幼儿们的饮食情况

步骤二:通过图片直观判断健康的食物。幼儿对照片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因此可以通过照片的方式辅助教师教会幼儿判断健康的食物。在课程进行前,教师可以进行发问:为什么有些人吃很多食物,却不长个儿,还是又瘦又小呢?这里可以找到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辅助的展示。接下来提问:我们吃的食物都是健康食物吗?那么健康的食物是不是好吃的食物呢?哪些食物是健康的食物呢?教师展示手中一系列的照片,由幼儿进行讨论和判断,判断正确次数多的幼儿可以获得老师提供的健康食物。帮助幼儿学会分辨健康食物之后,幼儿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好吃的食物不健康,健康的食物不好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为幼儿们播放并教会幼儿们演唱《不挑食》这首歌曲,并为家长布置作业,在幼儿吃饭前,家长要主动询问并让幼儿教他们演唱《不挑食》,这样幼儿在吃饭前唱《不挑食》,慢慢就会在吃饭过程中做到不挑食。

步骤三:通过改变食物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喜欢吃自己原来不爱吃的食物。很多幼儿不爱吃一些食物,是因为他们初次尝试时,这些食物并没有留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只要改变食物的制作方法,也可以转变幼儿的思想,让幼儿喜欢吃一些原来不爱吃的食物。由于课堂实地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烹饪,只能由幼儿教师及幼儿共同制作水果沙拉。教师提前知道孩子们不爱吃的食物和爱吃的食物,为后续的课程做准备。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将娃娃家里的水果刀(可用儿童用塑料水果刀)预先消毒,再选择幼儿容易操作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香蕉和生菜等,由幼儿亲自切成小块,体验切水果的乐趣后,再由幼儿亲自在食盘中倒入酸奶。教师要先引导幼儿们尝试自己以前不爱吃的食物,因为是幼儿自己制作的沙拉,他们也就有了品尝的欲望,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尝试自己不爱吃的食物。经过尝试,很多幼儿发现,原来不爱吃的食物其实没有那么难吃。这时,教师就要提问,在你们遇见不爱吃的食物时,怎么制作就可以让它们变成你们喜欢吃的呢?幼儿这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问题的回答,而老师要做好记录,之后再和家长们进行沟通,这样教师和家长的协力合作则可以改进幼儿的饮食状况。

步骤四:通过视频及动画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食物去哪里了”。教师提问幼儿: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过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我们一直吃一直吃,会不会变成一个具有大大肚肚的人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之后再播放相应的视频,为幼儿们进行直观仔细的讲解。之后,教师引导幼儿们将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再让幼儿们自己讲述“我们吃的食物去哪里了”,教师同时进行文字记录。

步骤五:带领幼儿进行户外锻炼帮助幼儿消化及增强食欲。挑食的孩子多数到了饭点儿却没有食欲,这也是他们挑食的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快地消化食物,增强食欲,教师要带着孩子们到教室外面做游戏,比如拍球、投掷、攀爬、踢球或做追逐游戏等等。运动量足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们便会感慨:“今天肚子好饿呀!”“感觉今天的饭好香啊!”部分食欲好的孩子会带动和影响着另一部分孩子,从而起到人多抢食的效果。

2.3 幼儿接受营养教育课程的效果

经过一周的专题活动,笔者再次对班级的幼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课程系列活动,班级的幼儿饮食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的幼儿可以达到光盘。每天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面对食物不再厌烦到大哭,不再有作呕的现象,他们互相之间在比较,今天谁能将饭菜吃光光,谁是不挑食的好孩子,谁能得到光荣的红苹果奖励。由此看出,幼儿营养课程教育对改善幼儿饮食情况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

3 营养教育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幼儿教师在进行营养课程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饮食上有改进的孩子和认真吃饭的孩子要进行表扬,多给与他们奖励,让他们成为其他孩子模仿的对象。第二,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如听故事、学习歌曲、做游戏和看动画等方式,影响和改变孩子们不良的饮食习惯。第三,采用体育游戏活动来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促进孩子们的消化,增强孩子们的食欲。第四,教师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五,吃饭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在全班面前分享经验,提高孩子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励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4 总结

幼儿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能量,以支持日常的玩耍及身体发育的需要。幼儿时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对待食物的态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们的一生。因此,在幼儿时期加强对孩子们的营养教育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课程前后饮食行为的对比,发现营养教育课程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是短期就能完全改变的,它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饮食营养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春节饮食有“三要”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6种“败性”饮食习惯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何为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