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数据结构》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020-11-27 02:3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上机数据结构教学资源

(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0 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计算机类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继后的重要作用。在考研和就业过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由于其学习内容高度抽象,且与学生们之前漫长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接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不会学”。死记硬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1 《数据结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相对更偏重理论的学习而轻视上机实践。由于上机实践环节需要较高编程能力的支撑,而学生在之前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做的练习不足导致基础不同程度的不牢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结构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二是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前提是对已有算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如果对经典算法都不理解,或者说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只是听老师或者学长说数据结构有用,但是无法切实理解数据结构到底有什么用。三是数据结构的课程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理论基础,没有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如JSP,网页设计等课程那样,让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 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框架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活动和课后总结拓展三个阶段。

图1: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阶段的工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整体设计。教师应该在学期开课前向全体学生介绍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部分内容的学时和学习要求。介绍这门课程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各个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上的优质课程,按讲解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们分好类。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资源,利用平台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2)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条件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并准备好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重点设计互动部分,在互动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做出评价。(3)资源构建。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课程中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①课件资源,教学课件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很多学生直接使用课件作为笔记。因此课件要做的详略得当,图文并茂。课件中采用了大量的动画,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直观地了解程序的原理和执行过程。②练习题资源,为了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升学生的上机积极性,搭建一个OJ系统是现在常用的做法。OJ系统中有大量习题,按难易程度做好标识,方便学生“刷题”。实践证明,这样的积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上机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学习效果。③其他教学资源,混合式授课需要高速网络的支撑。同时需要添加一些硬件设备,比如写字板,利用软件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做出标记和讲解。对于程序类课程的讲解效率和效果都有极大提升。

3 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各种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合理的混合。打破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老师从主讲者变成引导者,更多地让学生用更丰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打牢基础,勇于创新。

猜你喜欢
上机数据结构教学资源
周金应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