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在管内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2020-11-27 04:45陈海峰徐愿坚刘晓玲
山东化工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热系数热流物性

唐 旭,陈海峰,陈 忠,徐愿坚,刘晓玲

(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 400065;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14)

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 ,SCW)因其特异的性质,已经在石油化工、化学反应工程、能源等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中研究出超临界锅炉[1-2]与超临界水冷式核反应堆等传热技术,比传统传热效率提升了45%~50%[3]。自从2002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国际会议,确定了超临界水冷堆是其中唯一的水冷反应堆堆型,人们对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reactor, SCWR)重新产生了兴趣。与常规压水堆相比超临界水冷堆具有以下优势[4-5]:(1)系统简化、小型化:超临界压力下水无相变,采用直接循环,取消了蒸汽分离器、干燥器和再循环泵等设备,使装置流程简单化;(2)热效率高;(3)安全性好:超临界水不存在相变,无气流不稳定现象,降低堆芯烧毁现象。然而SCW在临界点附近热物性变化剧烈,其在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等与亚临界压力下存在较大差别,在某些特定操作参数下,一般传热、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Heat transfer deterioration ,HTD)均有可能出现,从而给换热通道的设计以及热工水力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6]。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圆管、环形管和棒束中对超临界水的传热研究,归纳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压力、流动方向和几何形状对传热的影响,以及传热恶化原因,总结了改善传热的方法,为超临界水传热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超临界水的热物理特性

当水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Pc=22.1 MPa, Tc=374℃),其所处状态称之为超临界状态。表1对比了水在常温环境、近临界和超临界物性,在超临界状态下水的物性发生剧烈变化,SCW兼具液体和气体大部分性质,气液两相的界面消失[7]。然而,SCW的热物理性质在临界点区域发生了急剧的非线性变化,如图1所示。在超临界压力范围下,临界点附近SCW的密度在急剧下降,有文献称这种变化是不连续的,流体体积急剧膨张从而可能引起浮力和流动热加速效应;导热系数也随之降低,导致传热过程的恶化;粘度显著下降,从而使流体速度或雷诺数显著增加;在临界压力区域,比热的波动异常剧烈,随着SCW比热的迅速直线升高,致使其传热过程中蓄热能力增强,流体与壁面的传热系数增大,对SCW传热过程是有增强作用;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效应相互竞争,流动和传热过程异常复杂,因此两者都有可能发生[8-10]。

表1 水在常温环境、近临界和超临界物性对比

图1 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水的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A:密度B:导热系数C:粘度D:比热)

2 超临界水传热研究进展

2.1 操作参数对传热的影响

质量流速(G)、热流密度(q)和压力(P)以及倾斜角对SCW在通道内的传热有显著影响,已经在公开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介绍。本文将对不同操作参数对SCW传热的影响作简要的归纳。

2.1.1 质量流速

通常随着G的增加,通道内流体湍流强度增大,管壁边界厚度降低,促进了管壁和通道内流体进行热交换,提高壁面换热系数,SCW的传热同样遵从这一规律。徐峰等[11]实验研究了垂直上升管内SCW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G的增大而增大。在之后的研究中,王为术等[12]和Wang等[13]众多研究者发现同结论。在此基础上,王建国等[14]、王飞等[15]和李永亮等[16]研究发现质量流速越低 ,管壁温度急速升高,传热系数迅速降低,发生HTD。当压力和热流密度保持不变时,提高质量流速可以延缓,甚至抑制HTD的发生。在实验研究过程,通常众多科研人员将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的比值(qG)紧密联系,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作为判断传热恶化是否会发生的根据。

2.1.2 压力

在超临界压力下,压力对传热的影响随传热机制的不同而不同。王磊等[17]和赵萌等[18]实验研究表明当流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压力对SCW传热的影响很小;当流体温度处于临界温度附近时,压力变化主要引起水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热物性异常剧烈波动,进而导致HTD。潘杰等[19]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变化引起HTD是由流体物性引起。在此基础上,Li等[20]和Gang等[21]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热流密度和质量流密度条件下,23 MPa的HTD比25 MPa的HTD发生得更早、更严重。Wang等[13]通过实验和模拟相结合,验证了上述结论。因此,压力对SCW传热的影响是由其物性的剧烈变化引起,但物性的异常突变只在临界区域附近非常明显,所以压力对SCW传热只在超临界点前后有明显作用。

2.1.3 热流密度

热流密度是影响SCW传热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吴刚等[22]、徐维晖等[23]、Zhu等[24]和Wang等[25]众多研究者发现,在保持其他操作参数恒定时,随着q的增加管壁温度迅速升高,传热系数降低,有传热强化向HTD转变。所以热流密度的大小对传热影响很大,优化热流密度参数,可以改善传热,降低壁温,抑制HTD。

此外,不同倾斜度对SCW流动的换热特性也有影响,张鑫等[26]实验研究倾斜度θ=5°~45°时对SCW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倾斜角度下测得的内壁面温度和传热系数的值差异很小,二者几乎不受倾斜角度的影响。然而Taklifi等[27]实验发现,在亚临界条件下,倾角对水换热的影响比超临界条件下更大,倾角为20°似乎是亚临界流动换热最佳角度,但对于SCW流动倾角为5°或45°似乎换热效果更好。目前对于倾斜度对SCW换热影响研究较少,需更多实验来验证。

2.2 流动方向

许多研究表明,流动方向对传热有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量的比值。Yu等[28]对水平管内SCW的换热特性与倾斜角度为20℃的向上倾斜管内SCW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当热焓大于1400KJ/Kg时,在水平管的上表面发生传热恶化,而在倾斜管的上表面没有观察到热传导的恶化;在给定qG条件下,水平管和倾斜管底表面的传热基本一致。在高qG条件下,倾斜管顶面传热性能优于水平管顶面,水平管顶面传热性能较差,表明浮力效应会导致上下表面的传热特性有明显差异。Zhao等[29]比较了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SCW的传热系数,研究发现,在低热流密度下,向上流动的传热系数比向下流动的传热热系数高50%,但在中高热流密度下则相反,这是由于壁面附近湍流强度减弱所致。Wang等[13]对SCW在垂直向上和向下流动传热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得出同样结论,气流方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qG的比值,在高qG比下,向下流动的传热比向上流动的传热增强很多。Yang等[30]得到同样结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流动方向对换热的影响是复杂的。

2.3 几何结构

对比不同几何结构对SCW传热的影响,研究很少,还需要更多实验结果来验证,文中就现有的文献进行总结。Jeremy Licht等[31]通过实验研究圆形和方形环形流道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在低热流密度和正常换热条件下,圆形环形流道的换热从比方形小2%~10%;在高热流密度和变质条件下,圆形的换热比方形大6%~25%。Gang等[21]通过实验对环形间隙为4 mm和6 mm换热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相似的流动条件下,6mm间隙环形通道的换热系数大于4mm间隙环形通道的换热系数,在低热流质比条件下,6mm间隙的换热系数高于4mm间隙的换热系数,当qG比高时,这种差异会变小。Li等[32-33]SCW为测试介质,在管道、环空和棒束中进行了一系列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通道中,环空的换热性能最差,杆束的流动换热性能比管和环空换热更有效和稳定,有利于改善SCW的传热。因此,采用合适的几何结构,可有效提高换热系数,增强换热。

2.4 传热恶化

超临界压力下HT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HTD现象最早由Shitsman[34]在垂直向上管的传热实验中发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传热效率逐渐减弱,直至出现热阻。Li等[32]众多研究者均在不同实验参数下也发现传热恶化。在超临界压力下存在两种类型的HTD。第一种类型发生在低质量流速和高热流密度时,流体温度远低于伪临界温度。这种恶化通常出现在试验段的入口区域,主要是由浮力引起的。第二种情况发生在整体温度接近准临界温度时,可能出现在通道的任何部分,热加速被认为是造成这种恶化的原因。其原因可能是:(1)热物理性质的剧烈变化,从图1知,当流体温度远高于临界温度时,其比热迅速下降,导热系数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传热恶化,而粘性减小,热边界层变薄,传热增强,两者相互竞争。当传热恶化作用大于传热增强作用时,就会发生HTD。(2)由于径向或轴向的密度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压力差,导致浮力对传热影响较大。当靠近壁面的浮力很强时,速度变缓,湍流被抑制,因而传热减少。然而,目前对于传热恶化原因和机理需要更多实验数据和理论相结合研究。

2.5 强化传热方法

为了进一步强化传热,许多研究者主要是通过在壁面上使用网格垫片、缠绕丝、定位格架和带螺旋肋片等各种强化传热技术,破坏附在壁面上的高温阻塞层,从而抑制超临界压力下流体的传热恶化。许多挺等[35]通过实验研究定位格架对棒束内流动传热影响,结果表明,定位格架的面积阻塞比对格架下游传热系数衰减规律有很大影响;在超临界压力和拟临界压力条件下,定位格架下游传热系数衰减规律也有较大的差异。王汉等[36]和胡振枭等[37]对带绕丝定位的2×2棒束实验本体进行SCW传热实验研究发现,与不带格架的棒束对比,绕丝具有强化传热的作用,由于绕丝的搅混作用,流道下游的传热恶化得到抑制。朱海雁等[38]与光滑方环形通道内的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在相同热工参数条件下,带肋片方环形通道内换热系数比光滑方环形通道高,螺旋肋片对SCW条件下的传热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以上所述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换热,抑制HTD,但增强程度取决于流动条件和实验参数。因此,在将这些改进方法应用实践之前,我们还需要有统一的标椎去衡量。

3 结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文献可知,SCW的传热特性在临界点附近变化异常,主要因为各种工况在临界点物性变化剧烈,导致传热恶变和传热强化效应相互竞争,流动和传热过程异常复杂,因此两者都有可能发生产生。文中对质量流速、压力、热流密度、流体流动方向和几何结构对SCW传热特性影响进行了讨论与归纳。压力对SCW传热的影响较小,而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影响较大,我们可通过改变几何结构和使用网格垫片、缠绕丝、定位格架和带螺旋肋片等改善传热,抑制了HTD的发生。未来应进一步加强SCW在不同几何结构下传热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深入研究SCW传热机制,为超临界水冷式反应堆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传热系数热流物性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穿条式隔热型材隔热条位置对幕墙框传热系数的影响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内倾斜护帮结构控释注水漏斗热流道注塑模具
空调温控器上盖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
流速及传热温差对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影响
聚合物微型零件的热流固耦合变形特性
聚乳酸吹膜过程中传热系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