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7 04:45邵玉田周海嫔
山东化工 2020年21期
关键词:理实制药校企合作

邵玉田,吴 刚, 周海嫔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是研究化学制药过程工艺路线、原理、生产及“三废”防治,并实现其过程最优化的一门学科[1]。课程内容结合药物实际生产案例全面阐述了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特点、侧重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企业项目任务的实践教学锻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工厂问题的理实结合能力[2,3]。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于2012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自此,制药工程专业依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贯彻“理论厚实、能力本位、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创新“校企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落实了学校的“地方性、应用型、信息化、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笔者立足于本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理念,结合自己丰富的企业研发与生产经验及学生背景知识,初步探讨“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背景及意义[4,5]

理实一体化即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也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此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老师主讲、学生主听,而是通过分解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实践问题,师生双方在专业教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来完成教学任务。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采取四年制培养模式,其中第六学期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训,通过让学生自主选题、分组设计、撰写报告、答辩等过程,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化学制药工程工艺、生产车间、管道设备、“三废”治理等设计中。第三年暑假安排学生进入制药及相关企业进行相关实训和实习锻炼,要求学生走上生产一线、辅助生产管理、参与生产问题讨论及处理,分析药企生产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及设备流程、药企生产安全与环保等现状、存在问题,并对所见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企业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所完成实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实习岗位工艺、设备流程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并进行课堂讲解、讨论,以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借助企业实践平台,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素养及能力为主线,以企业在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 实践教学[6~8]

2.1 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借助企业实践平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兼具高校学生与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要保持学习、工作一致进行。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计的起始阶段,教学团队和药企技术人员应与学生一起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课程目标并引入实际工程项目,设置学习情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经此过程,学生基本了解药企生产特点、具备、岗位安全生产技能和心态素养,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一线操作。

上述基本任务主要包括:物料配比计算、称料投料、阀门开关、启动搅拌装置、观察温度、岗位卫生保护、岗位操作记录。

2.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选择代表性的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进行学习内容的选取。

综合考虑药物生产标准和规范以及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选择产能为6t/a的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N-乙酰化岗位为例,选取了5个学习情境:(1)3.5t固体碳酸氢钠的计算、称量、投料以及岗位卫生;(2)流速及总量分别为0.5t/h、3.7t的醋酸酐的阀门手动放样;(3)反应釜冷却盘管进口温度、出口温度、体系工作温度、降温速率分别为-8~-10℃、0~5℃、-5~0℃、20℃/h的观察及记录;(4)30kw搅拌机的变频器的启动;(5)产能5.8t/批、6台N-乙酰化生产岗位的操作记录。将每个学习情境(操作工段)划分为对应的教学单元,并阐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教学任务,通过理论教学督使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培养学生物料配比与计算、条件观察与记录、职业卫生、设备操作等职业技能。

以(1)3.5t固体碳酸氢钠的计算、称量、投料以及岗位卫生为例说明,详见表1.

表1 3.5t固体碳酸氢钠的计算、称量、投料以及岗位卫生

2.3 教学实施

在该课程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采用五步法具体落实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导入、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文以学习情境(1)3.5t固体碳酸氢钠的计算、称量、领取、投料以及岗位卫生为例说明。

图1 3.5t固体碳酸氢钠的计算、称量、领取、投料以及岗位卫生清理教学实施流程图

2.4 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评价

在对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时,应包括过程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理论性考核)两个部分。其中,过程性考核是对教和学过程的动态考核,往往借助于视频监控、任务书完成等方式对每一个教学任务形成过程监控,依据学生对每个学习单元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评分,制作出学习情境考核表,作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往往是采取期末考试(考查)形式对学生综合知识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小组由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组成,最终由评价小组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结果作为终结性考核。

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考核的过程中,要侧重于过程性考核,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分值比重设置为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3 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成果[6]

3.1 企业参与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增加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贯彻本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参与本课程组的教师必须要先提升自身发现、分析、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要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第一线进行实践调研,并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实践岗位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实行“五步法”教学和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到实践岗位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逐步引导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2 企业工程师参与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教材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过程,需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从企业生产需要的角度,引入真是生产案例,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工作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将企业专家、工程师的工作经验、企业理念融入教材、教学中,使教材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3.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本课程教师要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不断地学习,学校学院还可以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回到学校教学后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更好地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申请项目,在提高自身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增收增利。

3.4 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更加客观

制药工程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提升学生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企业专业人员从企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进行评价,并以此评价作为不断改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以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对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探讨。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校企合作机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优化师资配置、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均为有利,同时,也为高等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理实制药校企合作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