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

2020-11-27 13:54
江淮法治 2020年18期
关键词:肉菜苦行僧崇尚

世人皆知,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孔子认为“俭近仁”。当然,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从而涵养内心。因此诸葛亮《诫子书》就曾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另外,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则坚持“独以俭素为美”。在劝导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司马光不仅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并对《左传》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进行了深入阐释。

和司马光同时代的苏轼,不仅以诗词书画流芳千古,还是著名的美食家。可是,如此热爱美食、表示“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苏轼,在饮食生活上却异常节俭。他曾写下《节饮食说》,给自己定下规矩,“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平时自己吃饭,一杯清酒,一个肉菜;“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请人吃饭不超过三个肉菜,甚至可以酌情减菜;“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别人请他吃饭也不能超过三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苏轼如此节俭的用意,“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这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注脚。

谈到节俭美德文化,最出名的还是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悯农》诗二首,最著名的是“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在中国几乎达到了人人背诵的程度,即使一些不识字的老农,批评孩子浪费,也会随口吟出这首诗。许多人读完李绅的《悯农》诗,会认为李绅是农民出身,或者日常生活至少和农民很接近,其实不然。李绅出身官宦家庭,他是唐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祖辈和父辈也都做官,父亲虽然官不大,但也做到了县令一职,他自己则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

中国人民历来是崇尚节俭的。节俭是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一种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论在哪个年代,节俭总是被看作持家立业的根本、安邦定国的保证、一种应该代代相传的美德。

猜你喜欢
肉菜苦行僧崇尚
挥霍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崇尚奋斗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句话噎死对方?
莱芜推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设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一句话噎死对方?
摄影师眼中的尼泊尔苦行僧
翟惠玲:为广彩艺术甘做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