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音乐创新研究
——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为例

2020-11-28 01:19王若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流行色 2020年2期
关键词:勋伯格调性音乐创作

王若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自从20世纪中叶起,音乐语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作手法的产生和更替也不断加快。这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音乐视野日益开阔的表现,尤其是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及音乐理论,堪称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代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20世纪音乐所作的最有价值的开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探讨勋伯格音乐的创新之路,来窥探其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一、勋伯格音乐创新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

勋伯格在音乐创作上进行的大胆探索,产生了20世纪中叶以来最有价值的音乐语言,勋伯格在音乐创作方面获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虽然勋伯格采用序列音乐手法创作的作品仅有20多首,但是他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却为世界音乐发展开辟了一片全新的空间,并且对同时代的许多音乐创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们在勋伯格音乐创作的基础之上,为世纪音乐视界作出极大的贡献。

勋伯格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音乐创作手法以半音音乐手法为主,后期以无调性手法为主。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勋伯格终于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即十二音序列。序列音乐的产生使得音乐创作的手法更为丰富。以五声音阶为例,如果在其中合理地融入“偏音”,能够极大地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再比如七声音阶,如果可以适当地加入五个“变音”,音乐的表现效果也会更加丰富。通过分析世界音乐发展历程可知,作曲家们所进行的音乐创作实践,其实就是音乐语言逐渐半音化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音乐作品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变,使得创作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中叶起,音乐语言发展的多元化倾向日益鲜明,产生了大量的创作手法,不同手法的发展与消亡也更加复杂化。本文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为例,探讨勋伯格的音乐创新之路,对20世纪西方音乐创新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勋伯格音乐创新之路

1.勋伯格音乐创作

早期勋伯格音乐具有十分浓厚的浪漫色彩,比如《歌曲二首》(op3)、《第一弦乐四重奏》(op7)、《古雷之歌》等,在借鉴前人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勋伯格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以《E大调第一室内交响曲》(op9)为例,尽管在曲式上,该曲还保留了古典音乐作品多乐章的特点,但是在中间却插入了一个乐章,从而形成五乐章的新结构。该曲虽终止于主和弦,调性十分鲜明,但是作品内部同时又采用了四度音及四度和弦,使音乐体现出十分鲜明的摒弃调性的倾向。

从早期的音乐创作开始,勋伯格就在不断地寻求突破,从而逐渐摆脱传统的大小调体系。相比于传统音乐,勋伯格创作的此类乐曲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性在音乐主题、创作动机、乐曲旋律等方面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但此类作品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极其简洁,并且富有表现效果。在反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勋伯格创作出《三首钢琴曲》(op11),这是他的第一部无调性音乐作品,在作品当中,勋伯格以增四度、五度音替代三度音,下行二度音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原本的音程系列得到反复的重现。除此之外,在音乐创作当中,勋伯格还十分注重多音和弦的运用,以此来打破音乐的调性。

2.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价值与影响

勋伯格采用的十二音序列,为音乐创作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勋伯格不惧艰险,始终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对他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在传统调性之外找到一个立足点。在经过长时间反复地探索及多次失败之后,他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这种新的方法十分适合取代由传统调性和声而引起的音乐结构的变异,勋伯格称其为十二音序列。1923年,勋伯格创作完成《五首钢琴曲》(op23)末乐章《圆舞曲》,该曲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序列音乐。在作品当中,勋伯格完整地使用了十二个半音,各音之间以逆行和移位为主,没有任何重复,所采用的音程主要是三度、纯五度以及三全音。

虽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勋伯格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勋伯格的音乐创新确实极大地促进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尤其是他创造的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人认为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但事实上,勋伯格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从未真正摒弃传统音乐。他的音乐创作在旋律上、织体上以及和声上,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色,他十分注重汲取和运用传统元素,并积极寻求音乐创作的各种可能,他将现代和传统融合为一个整体,在20世纪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时间不断流逝的同时,勋伯格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已经成为传统,成为令后世之人称赞的典范。认真研究与分析勋伯格音乐的创作之路,不仅能够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20世纪音乐的创新因素。

三、20世纪西方新音乐创新的原因及体现

1.20世纪西方新音乐创新的社会背景

客观分析世界音乐发展史不难发现,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音乐的风格都不止一种,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风格也即选择及组织艺术手段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在艺术作品当中展现现实世界的艺术模型。而不同的作曲家,在现实世界当中的遭遇不同,其思维方式及创作习惯同样也存在差异,使得他们时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反映。

勋伯格曾亲身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战争经历使得他早期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开始发生极大的转变。1899年创作的《升华之夜》,仍然将爱情作为歌颂的主题,但是在1912年创作的《月迷皮埃罗》中,勋伯格以“苍白”来形容夜间的月亮,充分表达内心的迷茫,短短二十年之后,战争再一次席卷整个世界,勋伯格也因此不得不漂泊异乡,受尽诸多的痛苦与磨难。在这段时间当中,勋伯格创作了反映战争的音乐作品,例如《华沙幸存者》,在乐曲当中,勋伯格大量使用重复单调的旋律、跨度极大的音域变化、不受任何约束的节奏等新的创作手法,借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2.20世纪西方音乐家个性发展

艺术家的心灵都十分敏感,而20世纪又是一个注重创新及个性的时代,艺术家们开始倾向于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而艺术家们通常都具备强烈的个性意识,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心的情绪,以及追求音乐艺术独特的美感,作曲家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方式,在音乐创作手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序列、无调性,甚至是噪音。20世纪音乐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从音乐的内容到表现形式,从高尚到夸张。开始出现许多新的音乐风格,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作曲家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和谐的、美好的音乐形式,而是倾向于采用新的节奏、和声体系以及噪声等,来表现混乱的无意识,从而取代过去的理性,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表现主观世界中虚幻的事物。勋伯格认为作曲家创作时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根本写不出任何优秀的作品。勋伯格所说的“发自内心”,也即内心的看法和体验,他在创作《月迷皮埃罗》这部作品时,就是通过音高变化来控制音乐的节奏,而放弃了自然的声调。或许也只有这种特殊的声调,才能充分地表现勋伯格的主观感受。

3.20世纪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音乐诸多的流派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均源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从舒伯特到肖邦,再到李斯特和瓦格纳,和声音乐逐渐发展至巅峰,特别是调性、和弦及半音等丰富的音乐创作手法,使欧洲音乐发展至一个极端的顶点,根据以上流派和手法可以看出,音乐创作正在逐渐摆脱传统的大小调体系,而类似的创新均表明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由此可见,勋伯格音乐的创新并非毫无根源,而是以前人的音乐创作为基础。大小调体系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之后,已经达到极限,作为一名后继者,如果只是单纯地承袭传统,很难再取得新的成就,所以,对勋伯格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在传统音乐体系之外,开辟出一片全新的领域,勋伯格从创新理念着手,通过使用噪音等新的表现方式,成功打破乐音概念的限制,同时摒弃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创造出十二音序列等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技法。人们在通过一定的价值图式反映和描绘世界时,总是尽可能采用全新的、更为准确的价值图式来替代过去的价值图式。而勋伯格音乐创新充分体现了新与旧之间的更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科学发展而取得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静态转变为动态,从封闭逐渐变得开放,而在人们的目光中,世界似乎更为复杂。20世纪的音乐家们,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潮流,满足世界发展的需求,只有在技法和风格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和把握世界,创新也因此成为世界音乐发展的必然。

结语

勋伯格所开创的十二音序列音乐,诞生于20世纪特殊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是勋伯格主观心态的写照,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无论它如何与众不同,都符合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创作手法上,勋伯格音乐虽然摒弃了传统,但是却为后世音乐创作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探索分析勋伯格音乐的创新,一方面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知和把握20世纪音乐的风格、内涵及独特的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经验,为现代音乐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勋伯格调性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