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

  • 音乐创作心理分析
    要作用。本文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华沙幸存者》为例进行音乐创作心理分析,意在了解创作者的想象思维状态,从而进一步总结音乐创作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提升音乐创作心理分析有效性提供支持。本文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为例,分别从想象思维、情感酝酿、创作背景分析、情感表达等方面探析,为了解创作心理提供参考。【关键词】音乐创作心理;勋伯格;《华沙幸存者》【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2023-09-19

  • 勋伯格与勃拉姆斯的“展开性变奏”
    的作曲原则,而勋伯格受勃拉姆斯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也有大量使用“展开性变奏”作曲技法的痕迹。勋伯格不但首次提出了“展开性变奏”的概念,而且对该技法进行了发展传承。关键词:展开性变奏;勃拉姆斯;勋伯格展开性变奏(Developing Variation)是一种创作技法,该技法由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在《风格与创意》一文中首次提出。展开性变奏是由一个主题加入新的材料或者使用新的发展手法而生成新主题的过程,新旧主题之间虽变化明显,

    美与时代·下 2023年7期2023-08-31

  •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之二《往事》之音高材料分析
    述。【关键词】勋伯格;音级集合;自由无调性【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17—03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是“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音乐理论家与音乐教育家。他的创始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创作时期(1897—1908年)是勋伯格的调性音乐创作时期,该时期的创作深受瓦格纳晚期浪漫主义的影响,没有抛开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2023-07-12

  • 试述表现主义的音乐观念及其文化范式
    描述阿诺尔德·勋伯格的作品,这也许是因为勋伯格在当时的创作中,会故意避开一些传统形式上的美,而用一种前卫的反传统方式在音乐里传达他强烈的情感[1],勋伯格由此被誉为“表现主义乐派”这个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成为了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无视旧有传统、无视调性规律,不追求庞大、夸张,也不追求精致、纯朴,它抛弃了印象主义乐派的客观性,认为艺术既不应该被“描写”,也不应该被“象征”,力求使用简洁、单纯、明快

    轻音乐 2022年6期2022-12-28

  • 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法中空间观念的演进逻辑 ——兼论阿道夫 · 卢斯的空间观及其影响
    上的关联性。在勋伯格于20世纪20—4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有关十二音作曲的文论中可以看到,他的音乐空间观与十二音作曲技术理论的发展几乎同步。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家阿道夫 · 卢斯的空间结构观影响了勋伯格的音乐创作观,尤其是十二音音列“多向度”“多维度”的结构组织方式。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阿诺尔 德 · 勋 伯 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对20世纪音乐思想和音乐实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不仅音乐创作成果丰硕,而且善于表达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2-25

  • 阿诺尔德·勋伯格《期待》的叙事性修辞阐释
    为叶阿诺尔德·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是20世纪奥地利先锋派作曲家,也是新维也纳乐派的核心人物。《期待》是勋伯格1909年创作的单人剧(Monodram),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无调性”歌剧,该歌剧十分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勋伯格特殊的犹太作曲家身份导致他遭受巨大的心理打击,出于对现实世界极度失望,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的极度不满,由此勾勒出音乐救赎的理想。即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重塑以及通过“花园”“荒野”“女人”实现自我救赎的渴望。那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2022-11-21

  • 欧美融合的观察视角 ——略谈哈罗德·勋伯格的乐评
    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不朽的钢琴家》一书的评论。人们提到此书的若干优点,包括作者特别聚焦于波里尼和布伦德尔,这两位当时由新锐渐渐挺进中生代的钢琴家。考虑到两位大师后来的发展,足以表明勋伯格的预见性,等等。早前曾略谈想法,如今将其稍做整理补充,聊记此文。每当人们怀疑音乐评论的价值,我内心总是想:大概是值得记忆的好乐评确实不多。这方面,国内的乐评环境和欧美相比各有欠缺,而在古典音乐演出——唱片行业的高峰期,还是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评论。如果能推出中译本,应该会达

    钢琴艺术 2022年8期2022-03-22

  • Book review: The Summer of Lost Letters 书评:《信件遗失的夏天》
    夏天》以艾比·勋伯格探寻祖母的过去为线索,向读者呈现了诸多的历史问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1 I've been lucky to have the privilege of enjoying many stories set in and around the time they are let out into the world. As the title suggests, Hannah Reynolds's The Summer of Lost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1年10期2021-12-08

  • 关于勋伯格“无调性转型”前沿研究成果的追问
    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宣告,他要在音乐创作中“解放一切不协和音”,让所有的不协和音能够像协和音一样在创作中得到自由运用,而不必像以往那样必须要得到“解决”。自此,他开始在作品中有意地避免一切有可能体现或暗示出传统功能调性的做法,进入了所谓的无调性(atonality)风格时期。也是从那时起,在勋伯格的创作生涯中,关于调性和无调性的各类争辩便从未停止。这一转变成为改变勋伯格命运的历史性标志,①笔者认为

    艺术探索 2021年3期2021-12-05

  • 论十二音序列音乐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 ——以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前三章为例
    等;表现主义的勋伯格、贝尔格等;还有一些同时期的如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等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同样是风格各异的。本文着重讨论勋伯格和兴德米特的作品,两位作曲家的理论虽说都是十二个音的音乐,但是他们的作品风格既具有相似性,也有不尽相同的差别。对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讨论和研究,众多理论家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20世纪实际上是对调性突破的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开始,作曲家在调性上涌现出更多的动力,更多色彩的变化,大家对调性这一课题做了很多的尝试和

    轻音乐 2021年1期2021-11-29

  • 浅析勋伯格《钢琴组曲》的序列手法
    一大批音乐家,勋伯格就是20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中,一个音乐作品前前后后一切音的关系,都由半音阶十二个音的一种特殊的线性次序所支配。除音区、时值、音色或力度以外,都由这种半音阶的特定排列来决定其意义,这个排列即称为“音序”。发展的最后一步是勋伯格迈出的,他在否定了所有的一切控制音的同时,结合和音行进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以一种激进的写作风格作为特点。勋伯格的《钢琴组曲》是作曲家运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研究该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音

    参花(上) 2021年3期2021-03-15

  • 浅析勋伯格的民族主义音乐观以及音乐教育观
    了空前的发展,勋伯格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二十世纪初,勋伯格的音乐理论从未中断过,他的著作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专著、专业教材、书信等几类。他经常强迫自己以速记的方式写下对音乐领域内外的话题,在随后的几年里,相继的大量的论文出现:《萌芽》、《乐谱架与指挥棒》、《调式与曲式》等,上述提到的这些文章都被选入1950年出版的《风格与思想》,这本书第一本是以英语形式的文集展现了他思想发展的不同方面,收录了从1909-1949的文章、演讲、短文以及随笔。他的音乐理论出版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2020-12-06

  •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章馨方勋伯格的无调性写作是音乐历史上一处独特的景观,他作于1908 年的《第二弦乐四重奏》正式开启了20 世纪思想浪潮的全新篇章。为了快速理解和把握无调性音乐体系,研究学者通常将重心放在对该创作体系的分析与解读之上,这类学术成果以英文居多,例如较早的文集《勋伯格》②Merle Armitage:Schoenberg,New York:Schirmer,1937.,旨在向北美音乐学界介绍勋伯格十二音作曲的新技法及其某些较为重要的音乐作品。而另一类文献则更侧重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2-03

  • 20世纪音乐创新研究 ——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为例
    的表现,尤其是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及音乐理论,堪称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代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20世纪音乐所作的最有价值的开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探讨勋伯格音乐的创新之路,来窥探其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一、勋伯格音乐创新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勋伯格在音乐创作上进行的大胆探索,产生了20世纪中叶以来最有价值的音乐语言,勋伯格在音乐创作方面获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虽然勋伯格采用序列音乐手法创作的作品仅有20多首,但是他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却为世界音乐发展开辟了一片全新的

    流行色 2020年2期2020-11-28

  • 《月光下的皮埃罗》:否定的颠覆
    摘 要:作曲家勋伯格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心中现代音乐的先锋代表,其缘由是作曲家选择从调性走向无调性音乐绝非偶然因素,其承载的社会内容必然是导致形式革新的最大诱因,既然现代美学无法脱离艺术作品而独善其身,它的任务是通过批判活动来捍卫自身完整的真理性,而真理内容又隐藏在单一的艺术作品之中。本文就以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中的《勋伯格与进步》为具体文本,对勋伯格中后期的无调性作品《月光下的皮埃罗》进行作曲理论与现代美学的交叉分析,探讨从形式的蜕变中所承载的理论

    艺术大观 2020年18期2020-10-20

  • 呈示中的“展开性变奏” ——勋伯格发现和发扬的一种勃拉姆斯主题法
    理论家阿诺德·勋伯格提出的所谓“展开性变奏”①国内对于“developing variation”一词有着多种不同的翻译,如:在杨燕迪的《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评述》(《音乐艺术》1995年第4期,第55页)中译为“发展性变奏”;在姚恒璐的《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中译为“展开性变奏”;在勋伯格的《作曲基本原理》(吴佩华、顾连理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一书中,译为“发展的变奏”;周炜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0-15

  • 浅析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皮埃罗》
    韩啸【摘要】勋伯格作为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创作的《月迷皮埃罗》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将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表现主义的特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本文针对勋伯格所创作的《月迷皮埃罗》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译本所展现的内涵,并且针对《月迷皮埃罗》进行人声分析,从宏观以及具体两个层面来进行深入剖析。【关键词】勋伯格;声乐;《月迷皮埃罗》【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北方音乐 2020年9期2020-07-09

  • 阿诺德·勋伯格的“调性”观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之所以会走向“无调性”时期,与他对传统“调性”概念的独特理解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他提出的“单一调性”概念与同时代的“有机论”理念之间有一定关联,而从历史主义视角理解调性的做法也与那一时代盛行的“进化论”思潮之间存在着联通。他所理解的“调性”内涵更为广泛,与其毕生所强调的“可理解性”创作目标之间又有着彼此相融的关系。众所周知,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于二十世纪初将音乐历史引向了“

    乐府新声 2020年1期2020-04-11

  • 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 No1)创作技法研究
    Op25作品中勋伯格设计了两个“动机音组”;第一个是原型序列E-F-G-bD在原型序列的排序为1-4号音级,此为音组是“第一动机”音组。第一动机音组从音程关系看可以看出他的音程结构是音程度数逐渐扩大,它是扩张性音程的动机音组,所以具有动力性为后面音乐的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第二个动机音组是B-C-A-bB,是原型序列9-12号音级它是巴赫动机音组的逆行。勋伯格将“BACH”动机运用在作品Op25中,体现了勋伯格对古典传统音乐的继承,在十二音序列作品中加入巴赫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2019-12-17

  • 二十世纪初期音乐的“多层次”体现
    西的音阶模式,勋伯格在配器观念中的创新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本文将以西方三位理论家的三篇文章为依据,探寻二十世纪初期“多层次”概念在各位作曲家笔下的变化。【关键词】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多层次”的创作观念是西方作曲家创作的基本思维观念之一,从中世纪的奥尔加农到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曲再到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基本成型,“多层次”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浪漫主义后期,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2019-12-13

  • 音乐细胞的构成形态
    。本人将集中对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的音高体系进行分析,并尝试进一步使用两种理论分析方法相结合,以试图发现在非调性音乐中更深层的逻辑网络。【关键词】勋伯格;集合理论;转换理论【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于1908年开始进入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例如《三首钢琴曲》Op.11、《五首管弦乐曲》Op.16、独幕独角歌剧《期望》Op.17以及《钢琴小品六首》Op.19等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2019-10-30

  •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吴汉一、勋伯格的概述“在1874年9月13日,伟大的音乐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降生于维也纳,勋伯格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两个音乐时期,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但是它的主要成就还是现代主义音乐作品。勋伯格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二十世纪非常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受家庭影响,从小学习各种乐器,但是从未学习过正规的创作技法学习,直到后来,机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9期2019-10-21

  • 勋伯格《六首钢琴小品》Op.19 No.5的音乐分析
    、理论家阿诺德勋伯格(1874-1951)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以他为代表创立的十二音作曲技法,打破了传统调性体系,摆脱了大小调功能运动,最终构建起无调性音乐的新秩序。本文以勋伯格《六首钢琴小品》Op.19 No.5为例进行音乐分析,加深对作曲家“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1909-1923)创作理念和构思的理解。【关键词】勋伯格;《六首钢琴小品》Op.19 No.5;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1                         

    北方音乐 2019年12期2019-08-21

  • 西方二十世纪音乐的四源头
    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流派呈交叉发展,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出现了多种创新创作手法,随之产生的艺术风格也是五花八门。要说它们间的共同性,应该就是对于创作,艺术家们都是在不断地探索,这其中有许多艺术家的想法大胆,离奇,甚至是超出寻常审美范畴。因此,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圈也真可谓是遍地开花的时期。说到西方二十世纪音乐,应该有许多人都对此没什么概念。不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2019-06-11

  • 勋伯格“音色旋律”的历史界定
    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于1911年《和声学》首次提出,并以《五首管弦乐曲》作为践行这一理论的代表之作。然而,学界在讨论这一作曲技法之时,更多的将焦点投射在勋伯格的弟子韦伯恩的创作之中,使得作为概念提出者的勋伯格曾亲自撰文澄清该概念的内涵。聚焦于这一历史事件,梳理勋伯格、韦伯恩和“音色旋律”之间的历史关联。[关键词]“音色旋律”;勋伯格;韦伯恩众所周知,作曲家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是一位著作颇为丰富的作曲理论家。191

    歌海 2019年6期2019-02-22

  • 被逼出来的《蓝色狂想曲》
    次与传奇作曲家勋伯格的巧遇中,格什温急切地向勋伯格表达了自己想拜他为师的愿望。勋伯格回答说:“我也许只能使你成为一个糟糕的勋伯格,而你已经是一位如此优秀的格什温。”这话让格什温失望的同时,也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严肃音乐的料。不久后,美国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家邀请格什温为乐团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格什温从来没写过交响乐,所以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说什么也不肯答应。而这位指挥家则因为非常欣赏格什温,不仅不轻言放弃,而且第二天还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20天后

    知识窗 2018年10期2018-10-25

  • 音高序列思维在20世纪苏联的接受脉络与主要影响
    肖研摘 要:勋伯格在20世纪初期创立“十二音”作曲体系之后,这种音高序列思维及其作曲技法迅速对欧美广大地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其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国家的传播,却遭遇了重重阻碍。本文梳理并评述了音高序列思维在20世纪苏联的接受脉络,分析了脉络演变的原因,以及音高序列思维的传入对20世纪苏联专业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关键词:音高序列思维;勋伯格;十二音; 苏联;接受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阿多诺眼中的勋伯格
    从多个方面对以勋伯格为代表的现代音乐进行了个人化的观照和解读,认为其音乐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转向、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都对阿多诺的学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阿多诺理论中通过所谓“异在事物”搭建音乐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构成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其对“同一性”原则的批判与勋伯格音乐中的非等级性之间也存在着深层的对应关系和内在的契合性。如此从一定程度上便为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提供了理论和观念上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西方音乐史”研究专题
    《阿多诺眼中的勋伯格——关于阿多诺独特音乐社会学视角的梳理和反思》和《音高序列思維在20世纪苏联的接受脉络与主要影响》两篇文章,则更是不约而同地解读了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前者,借用阿多诺的音乐哲学理念来阐释勋伯格的音乐,且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为其无调性音乐提供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合理性支撑。后者,则从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勋伯格的音高序列思维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接受脉络、演变原因以及对苏联专业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尽管两篇文章的研究角度不尽相同,但对比阅读亦能帮助读者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勋伯格《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征
    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十二音序列代表作之一的《钢琴协奏曲》不可或缺,本文从标题音乐属性、传统传承属性以及十二音序手法三方面去分析它的艺术特征。关键词:勋伯格;钢琴协奏曲;艺术特征新古典主义音乐,曾是20年代初至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流派,阿诺德·勋伯格则是其中代表人物,其创作了大量富有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包括《月迷彼埃罗》、《五首管弦乐小品》、《幸运的手》、《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摩西与亚伦》等等。创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初探勋伯格音乐中的宗教信仰
    的信仰和虔诚,勋伯格正是其中一位。【关键词】勋伯格;宗教信仰;音乐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75-01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往往也是时代情感的源泉,每个文化时期都产生其自身的艺术,不可重复。一味墨守成规,充其量只能产生艺术的死胎。——《艺术中的精神》阿诺尔德·勋伯格(1874-1951),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重要代

    戏剧之家 2018年12期2018-06-13

  • 从叔本华到勋伯格
    在音乐领域,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无调性音乐则成为音乐界对于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的回应和外化,由此反映出艺术的发展与同时期哲学思潮之间的同步性和同构性的奇妙关联。[关键词]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勋伯格;现代性转型一、19世纪中叶之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自柏拉图以来,理性思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西方哲学立足的根本,尤其是17世纪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观念之后,哲学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不断探究终可寻得至真

    歌海 2018年3期2018-05-14

  •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小品》(Op.16 No.2)结构思维研究
    音乐分析思维对勋伯格《五首管弦乐小品》之二中的音级运动进行初步探究。作曲家创作该作品时,在音乐的“呈示——发展——再现”运动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精密的复调思维逻辑,使整个乐章始终贯穿“单声陈述、多声思维”“多声思维、多重结构”的创作原则,从而展示出一个不同音乐事件复杂、多元的综合发展过程。关键词: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小品》;音级集合;结构对位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101 - 07DO

    音乐探索 2018年2期2018-05-13

  • 从极繁主义到集合动机 ——从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对勋伯格音乐创作思维演变的相关论述谈起
    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问世。而针对他从调性到无调性的这一转变而言,最新的研究成果普遍从调性和无调性之间的关联性和一统性入手,寻找这一转变背后的“演进”内涵,并试图以此来打通晚期浪漫主义与“无调性”音乐之间的藩篱,从而将“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体系看成是对德奥音乐传统的连贯性发展。①在此方面具代表性的学者,不仅包括德语学者,如卡尔·达尔豪斯(CarlDahlhaus),也包括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1-25

  • 从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看勋伯格向无调性的创作思维转型
    内容提要]对于勋伯格在20世纪初走向“无调性”音乐的举动,虽可以从他个人的视角进行反观,洞察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进而理解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但如果从历史哲学思潮的视角进行宏观性考察,则会发现他所做的这些实际上与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潮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关联。从19世纪中叶理性主义思潮的日渐衰落,到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以及艺术理论家里格耳和沃林格为代表的非理性时代,再到康定斯基和勋伯格的艺术理念,可以看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盛对勋伯格向“无调性”的

    乐府新声 2018年4期2018-01-24

  •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音作曲法”是由勋伯格创建的,勋伯格说,这种方法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可怕,它是一种实现逻辑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人理解。勋伯格作品欣赏阿诺尔德·勋伯格1874 年9月13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商人。八岁那年,勋伯格开始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并同时开始练习作曲,由于酷爱音乐,他学习起来如饥似渴,只要有音乐会或歌剧演出便会想方设法去听。少年时期的勋伯格家境非常穷困,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早早在一家银行谋了一份办事员的差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2017-10-15

  • 勋伯格《钢琴组曲》中“序曲”的创作分析
    摘要】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1951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是二十世纪非常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钢琴组曲》Op.25是第一部挣脱了传统和声的禁锢,以无调性音乐的技法写作的完整的作品。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勋伯格向世界推出了用十二个音作曲的方法,即“十二音作曲法”。这部作品由6首乐曲组成,包括序曲、四首舞曲和一首间奏曲组成,6首乐曲的构成类似于传统的古代组曲。本文以“序曲”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2017-10-15

  • 20世纪西方音乐调性的变革 ——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确立
    性的变革 ——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确立奚 江(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 南京 210000)二十世纪是一个高速前进,科技不断创新,艺术追求千变万化的时代,此时的音乐在技法、风格、音乐观甚至美学观念、审美上也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形成了创作上千姿百态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其中,十二音体系是二十世纪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西方作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十二音技法还影响着许多作曲家。十二音体系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革命,给人类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本文以

    北方音乐 2017年13期2017-08-16

  •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动机设计的历史性源起
    小提琴协奏曲;勋伯格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63-03一、勋伯格、勃拉姆斯对贝尔格的影响距本世纪84年前的1933年作为一个年代编纂史上的关节点,恰逢勃拉姆斯诞辰100周年和瓦格纳逝世50周年的交汇。同年的2月12日,勋伯格受邀在法兰克福电台做了一次美国式的演讲,此后被业界称之为“勃拉姆斯式的革新者”。之于勋伯格而言,选择做一个瓦格纳主义者抑或勃拉姆斯主义者并不是其关注的重心;他曾在公开性场合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2017-07-12

  • 勋伯格《UnentrinnbarOp.27No.01》音高与结构
    理论家阿诺德·勋伯格的声乐作品《四首混声无伴奏合唱》(Unentrinnbar)于1926年完成,该作品的问世完美表现了“人声化”的无调性音乐。本文主要对作品的音高及结构进行阐述。【关键词】勋伯格;音高;结构【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勋伯格沿着浪漫主义晚期的步伐,经过坚实的理论和大胆的实践创作,最终瓦解了调性,成为20世纪新音乐热潮中的第一人。1923年完成的《钢琴组曲》(Op.25)是他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首次完整的实践,并在以后的作品中致

    北方音乐 2017年6期2017-07-10

  • 浅析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 ——《钢琴小品六首》
    0021)浅析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 ——《钢琴小品六首》胡 超(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音乐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十二音作曲技法对于传统作曲技法的进一步革新,弥补了传统音乐体系僵化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钢琴小品六首》确实勋伯格成熟阶段前的探索期,又称为“无调性”时期(晚期浪漫主义向十二音作曲技发的过渡时期),本文就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技法中平均作曲在

    黄河之声 2017年10期2017-01-29

  • 表现主义绘画与早期勋伯格音乐创作研究
    主义绘画与早期勋伯格音乐创作研究赵琳博(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19世纪末,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逐渐显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意识思想都在发生着变化,各种思潮相继出现,艺术家们逐渐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本文通过阐述音乐与美术的渊源以及探索在这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表现主义的演变过程与它的新的艺术思潮来分析作为音乐爱好者的画家康定斯基与勋伯格在绘画上、音乐上、思想上的相互影响。康定斯基;勋伯格;绘画一、表现主义的艺术思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2016-08-12

  • 勋伯格与非同一性
    狭隘面。作曲家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满足阿多诺的理论原旨:力图否认主音在调性中成为同一性的绝对地位,并打破曲式结构本身固有的完整性与封闭性。本文立足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从阿多诺何以推崇勋伯格之缘由、传统和谐音的深层内核与无调性的本质三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关键词:阿多诺 勋伯格 幻象 表现 无调性一、进步之缘由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大胆采用了激烈的、革新的素材,是为了对文化工业下的同一性商品试图干预其中而作出的抵制。因为社会以虚假的美好承诺作为控制人类意识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2016-05-30

  • 阿诺德·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 ——“前奏曲”分析
    0)阿诺德·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 ——“前奏曲”分析高谕鑫(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阿诺德·勋伯格的《钢琴组曲》(Op.25)写于1923年,是他第一部运用完整的十二音写作的作品。这部钢琴作品是他无调性音乐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以这首钢琴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主题及其序列、结构以及织体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创作意图,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关键词】阿诺德·

    北方音乐 2016年5期2016-05-18

  • 表现主义作曲家使用的序列技法(一)
    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的序列用法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表现主义序列用法之间的差异。关键词:表现主义 勋伯格 贝尔格 序列技法阿诺德·勋伯格(1874—1951)是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作为“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天才的创新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音乐创作的调性功能体系,开创了无调性音乐的先河,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为十二音序列作曲法,从而影响了整个20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进程。可以说,勋伯格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中占据这重要的地位。勋伯格对和声

    艺术评鉴 2016年7期2016-05-14

  • 音乐中的“误会”
    自从二十世纪初勋伯格开创了无调性和十二音的现代音乐后,音乐就变得不那么悦耳好听了,有人甚至认为不堪入耳,全是噪音。于是,勋伯格成了众矢之的、罪魁祸首。联想到勋伯格一生几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人就认为他的所谓新音乐是野路子,是胡思乱想的结果,一派胡言。其实,这又是一个误会。纵观勋伯格一生的创作,他早期也是从学习传统音乐开始的(基本是自学,也拜过几位私人老师,如马勒的同辈、作曲家策姆林斯基),甚至是一位十分传统的作曲家。如果我们听他在1908年之前的作

    小演奏家 2016年7期2016-05-14

  • 从d小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
    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林若瑜(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著名的奥地利籍作曲家阿诺德·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深远。因此勋伯格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被世界各国的音乐学者广泛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在奥地利、德国、美国都成立了专门研究勋伯格的机构。例如维也纳的勋伯格研究所(Arnold-Schönberg-Institut),柏林勋伯格研究中心(die Arnold Schönberg Gesamtausgabe)。如此种种都印

    黄河之声 2016年20期2016-02-21

  • 师出同门,风格迥异 ——对比表现主义作曲家贝尔格与韦伯恩的音乐创作风格
    韦伯恩都师承于勋伯格,也是勋伯格音乐创作道路上坚定的追随者。二人都为表现主义作曲家,但在创作中体现的个性却迥然不同。本文对贝尔格与韦伯恩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对其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进行深入探讨,试图阐释表现主义音乐创作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多元化体现。表现主义音乐;贝尔格;韦伯恩;音乐风格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两位高徒贝尔格与韦伯恩,他们三人都出生在维也纳,所以也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或“第二维也纳乐派”。作为乐派中重要成员,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2016-02-03

  • 音乐中的“误会”
    自从二十世纪初勋伯格开创了无调性和十二音的现代音乐后,音乐就变得不那么悦耳、好听了——有人甚至认为不堪入耳,全是噪音。于是,勋伯格成了众矢之的、罪魁祸首。联想到勋伯格一生几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人就认为他的所谓新音乐是野路子,胡思乱想的结果,一派胡言。其实,这又是一个误会。纵观勋伯格一生的创作,他早期也是从学习传统音乐开始的(基本是自学,也拜过几位私人老师,如马勒的同辈、作曲家策姆林斯基),甚至是一位十分传统的作曲家。如果我们听他在1908年之前作

    音乐爱好者 2016年2期2016-01-29

  • 浅谈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技法
    021)浅谈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技法施子伟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610021)摘要:十二音体系主要由十二个半音构成,十二个半音组成一个音组,在十二音体系中,要求在音组中不能少音,也不能重音。勋伯格是十二音体系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品有《沃切克》《抒情组曲》等,十二音体系不仅是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创新,而且其预示了新作曲技法的发展方向,极大冲击了古典创作技法的刻板,体现出了现代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以勋伯格十二音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多种角度对勋伯格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2016-01-28

  • 浅析勋伯格歌剧《摩西与亚伦》的思想与社会内涵
    0500)浅析勋伯格歌剧《摩西与亚伦》的思想与社会内涵杨 阳 (特种作战学院 510500)歌剧《摩西与亚伦》是勋伯格的一部重要作品。在其复杂而独特的十二音音列的音乐形态之外,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歌剧中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歌剧内涵的哲学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文章就这三点展开论述,而在歌剧内涵的哲学意义上则着重从现象学层面进行解析。摩西与亚伦;勋伯格;创作意图;角色形象;现象学德语歌剧《摩西与亚伦》(Moses und Aron)是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2016-01-27

  • 勋伯格歌剧《幸运之手》中的色彩分析
    256600)勋伯格歌剧《幸运之手》中的色彩分析辛欣(滨州学院 音乐系,山东 滨州 256600)在勋伯格的歌剧《幸运之手》中,其通过对色彩主题的运用,使歌剧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相关音乐评论家的见解谈起,就其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勋伯格;歌剧;《幸运之手》;色彩主题;研究分析在勋伯格的歌剧《幸运之手》中,勋伯格是怎样运用色彩主题的呢?大卫·约翰森(DavidJohnson)在给《阿诺·勋伯格的音乐》一文中关于哥伦比亚系列歌剧的翻译添加评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2015-09-12

  • 信仰与灵魂的碰撞
    主义音乐的代表勋伯格,使用了无调性和失去和声感的对位,表现力极度夸张,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找寻逻辑统一,把直觉、感性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华沙幸存者》是其重要代表作品,运用“十二音体系”的现代音乐技法,表现了法西斯的残暴与无情,并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与信仰。关键词:20世纪音乐 表现主义 勋伯格 《华沙幸存者》若干年前第一次听勋伯格的作品,觉得他的音乐无视调性规律,毫无旋律感。然而,自“新音乐导读”后,笔者彻底改变了这个业余想法,反而发现勋伯格的作品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2015-05-11

  • 勋伯格自由无调性时期作曲技法研究
    由无调性时期是勋伯格力求摆脱调性,建立十二音体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关键的过渡期。他的《钢琴小品六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该作不仅体现了自由无调性时期独特的创造理念和作曲手法,还体现出勋伯格潜意识中的一些传统因素。本文主要目的是更深入地探究勋伯格及其作品,为当今的音乐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关键词:自由无调性 勋伯格 结构力奥地利作曲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阿诺德.勋伯格是20世纪新音乐最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他打破了古典音乐以调性、功能和声为作品重要结构力的音高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2014-08-29

  • 勋伯格为何代表进步
    性,阿多诺找出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作为对立的两极,从音乐本体的历史逻辑、音乐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论述勋伯格音乐的进步性。认为勋伯格音乐的技法创新符合音乐历史逻辑,内涵上体现出表现自我同情弱者的人本精神,从而发挥出批判社会的现实功能。关键词:阿多诺;《新音乐哲学》;勋伯格;音乐素材;社会性;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15鉴于“作曲在任何时候都是左右整个音乐现状的

    黄钟 2014年2期2014-08-08

  •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三)表现主义音乐 ——贝尔格与韦伯恩
    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贝尔格的音乐集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后来的十二音序列之大成。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旧有传统的捍卫者,但是无可置疑,他是20世纪音乐的革新者。贝尔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早年即显示出作曲天才。1904年开始,贝尔格跟随勋伯格学习,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贝尔格把这位作曲前辈(实际上只比他大11岁)看作是朋友、父亲和音乐完人。学习六年后,他写了作品第一号,单乐章的《钢琴

    音乐生活 2014年5期2014-04-25

  • 月光下的勋伯格
    肖复兴月光下的勋伯格★文/肖复兴《月光下的彼埃罗》,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充满诗意和想象。彼埃罗,这三个音阶听起来很悦耳,就像我们听到玛丽娅或娜达莎这样的音阶能感觉出是美丽的姑娘一样,而月光下这三个字的组成作为人物出场的背景,又能让人荡漾起许多晶莹而温柔的想象。但这只是望文生义出来的感觉和想象。听这支为诗朗诵配乐的乐曲,绝对涌不出这样的感觉和想象来。《月光下彼埃罗》是1912年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38岁时的作品,正是他玩无调性的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2014-04-24

  • 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
    主义音乐 ——勋伯格★文/张宝华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街上行走的两个女人》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战后在欧美风靡一时。1 9 1 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与画家F.马尔克(1880~1916)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著作。而表现主义音乐的大部分特征,基本上与发端于绘画的

    音乐生活 2014年4期2014-04-24

  • 勋伯格,那个得了音乐病的人
    经有哈罗尔德·勋伯格三部“伟大”系列——《伟大作曲家的生活》(冷杉、侯珅、王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零零七年版) 、《不朽的钢琴家》 (顾连理、吴佩华译,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的译本,却还没有一篇详细介绍其人的文章。希望本文能够弥补一点遗憾。认识哈罗尔德·勋伯格的人都说他是个传奇,他的工作量和速度十分惊人,在供职《纽约时报》的三十年中几乎每周要写五篇评论外加一篇星期日专栏,总量超过一百三十万字;他总是带着乐谱去听音乐会,一听完便立刻赶往报馆

    读书 2014年1期2014-01-09

  • 试论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主导原则
    乐创新的思路。勋伯格正是处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勋伯格早期音乐创作的道路中,他曾是一位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继承人,他拜捷姆林斯基为师,并跟随捷姆林斯基学习作曲理论,对勋伯格前期的音乐风格影响较大。勋伯格在《我的发展》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在认识捷姆林斯基之前,我曾是一个‘勃拉姆斯派’,……认识他不久,我自己也变成对这两位作曲家不偏不倚的坚定崇拜者了。所以,当时我所写的音乐中反映着这两位大师的影响,也就毫不足怪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捷姆林斯基的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