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设计理论分析垃圾分类

2020-11-28 02:14慕璐璐
绿色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分类居民垃圾

慕璐璐,陈 力,吴 琼

(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贝塔朗菲创立一般系统论,强调系统是有机的整体。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且相互影响。系统的作用是真实意义上的1+1大于2,同时若系统中任一部分出现一个单位量的损失,系统必然会产生多倍单位量的消耗。由此,深入分析垃圾分类系统的各部分要素对垃圾分类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2 产品系统设计与垃圾分类

2.1 产品系统设计

产品系统设计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以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为基础,融合其它学科而产生的新理论。产品系统设计以系统论为基础,强调以产品整体为系统,从全局视角将各组成成分看作子系统,建立产品内部各成分以及产品与环境的有机关系。产品系统工程一般分为产品内系统和产品外系统。产品内系统指产品作为系统整体,由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消亡作为子系统组成;产品外系统指以产品为子系统组成的商业系统、人机系统等[1]。

2.2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系统是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分离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进行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经过分类后收集等精细化处理的垃圾能够有效得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产品系统工程的一般分类方法,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体验系统作为待研究的产品,则垃圾分类系统是产品外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绿色产业系统。其子系统包含法律规范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商品)、用户体验系统、垃圾收集系统、垃圾运输系统、垃圾处理及利用系统。子系统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垃圾从生产到回收利用的完整系统。本文中讨论的垃圾分类均指生活垃圾分类。

3 垃圾分类子系统现状

3.1 法律规范系统

201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案,我国首次将生活垃圾分类入法[2]。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其他城市地方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立法均已提上议事日程。

各类法规中,针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均存在差异,但是各地方均以三分法(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或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为分类基础制定分类标准。上海市采用的垃圾分类方法是四分法。

3.2 生产制造系统

商品作为经济流通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其本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或可使用的,与垃圾的本质是完全相反的,因而在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研究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商品与垃圾的本质是相反的,但在物质层面上两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称呼。规划垃圾种类的同时也是在规划商品种类。

在商品生产制造系统中,各行业均有生产制造规范,以确保商品质量、安全性等指标。一般商品即产品的开发涉及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消亡整个生命周期。产品的消亡就是商品转变为垃圾的过程,所以产品在开发时就需要规划商品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3.3 用户体验系统

产品系统设计中,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的过程中产生的交互关系,要求对其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主要用户是社区居民群众。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一般采用鼓励或奖励居民的方式推进,上海于2019年7月1日起以惩罚的方式强制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从用户角度分析,居民与垃圾分类系统的交互过程为:使用产品——收集垃圾——垃圾分装——垃圾投放。用户在收集垃圾、垃圾分装过程中,受法律规范系统的影响。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熟识程度,影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准确程度及积极性。

3.4 废物收集系统

目前,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以社区统一收集为主。居民需要在固定地点的特定回收处投放分类后的垃圾,上海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后,垃圾投放点有专职人员负责检查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垃圾分类标准。

3.5 废物运输系统

社区收集的垃圾一般经固定运送的车辆每日统一运送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依照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同分别运送至相应处理机构。垃圾运输车辆在垃圾收集的不同阶段、不同体积及不同要求而有多种类型。

3.6 废物处理及利用系统

垃圾回收后的资源化利用是垃圾分类系统的最重要部分。目前,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包括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堆肥处理及再利用处理。卫生填埋目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3]。焚烧处理可将垃圾转化为热量,供给发电和市民用暖,同时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堆肥处理是将有机物分解产生腐殖质土等,是有机物垃圾进行再利用的有效处理方式。再利用处理的垃圾包括:废弃纸类、废塑料、布类、废弃金属制品等。目前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仅为9%,焚烧处理率约为12%,剩余大量塑料垃圾被填埋或直接丢弃[4]。垃圾填埋场或丢弃到环境中的塑料垃圾有可能经河流、下水道流入海洋或被风吹入海洋。

4 垃圾分类系统的优化

4.1 法律规范系统优化

以垃圾自身属性分类,垃圾应该只有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但两种垃圾混合会导致不可回收垃圾的腐蚀性、毒性等不可回收因素污染可回收垃圾,所以垃圾分类的标准规范是垃圾分类系统的最重要部分。垃圾分类规则标准不明确是现在垃圾分类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大众对不同标准的认知程度、花费的学习成本以及垃圾分类难度等体验,致使垃圾分类失去了便利性。上海在12年的时间里修改过5次分类标准,这样频繁的变动严重影响居民分类的积极性[5]。

法律规范系统的进一步明确是必然趋势。当前垃圾分类风头紧张时刻,垃圾投放有专业人员看管,居民投放垃圾需要进行查验,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导致居民面临罚款亦或重新分类这样的时间损失,使居民对垃圾分类望而却步,甚至出现晚上偷偷投放垃圾的情况。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绿化居民生活环境、减少污染以及引导或鞭策居民进行主动垃圾分类,而不是各地方搞政绩、玩花样的手段。垃圾分类的标准统一化是居民正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是影响垃圾分类便利性的重要元素。

4.2 生产制造系统优化

目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是在产品或物品使用结束后被定义为垃圾之后进行的。但是以物料为基础的垃圾,其分类是其本身物理及化学属性决定的,即产品或物品在生产出来后,其生命周期的废品周期中可能产生垃圾类型已经固定。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整个用户旅程中,最困难的过程是将垃圾按照标准进行归类,这同时也是影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能力差是阻碍垃圾分类进程最大的绊脚石。政府主导的四类推进模式,无论是引导型、强制型、自发型亦或是混合型模式,只能让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但却无法解决居民不能进行精确地垃圾分类这一困境[6]。

从生产制造系统即产品或物品成为商品之前解决垃圾精确分类的问题,是当下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或物品作为商品出售时,其本身具有使用或食用说明,但是没有使用或食用之后如何进行处置的说明。当下“垃圾围城”局势严峻,政府应不断推出立法、政策引导社会群体进行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必须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研究,特别针对废品周期进行探索,配合政府的垃圾分类统一标准,在产品说明页中明确指出产品丢弃时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各部件属于哪种垃圾范畴的简易图样,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5 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各界都在飞速进步,也正是因为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才显现出垃圾分类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垃圾分类系统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地奋斗和努力,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来完善垃圾分类系统各种细节。

猜你喜欢
分类居民垃圾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