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思路探讨

2020-11-28 02:14赵金发郑进烜张正周孙兴旭
绿色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怒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赵金发,郑进烜,张正周,张 丽,孙兴旭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3.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龙陵 678300)

1 引言

云南省境内的高黎贡山南段,山势渐矮,山体渐宽。山体走向由南北向,逐渐变为东北—西南方向,受怒江、龙江及其支流的分割,大致形成北、中、南三条分支山体。位于滇西南的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古城山、一碗水、小黑山、大雪山和江中山五个子保护区,就分别散布在这三支山体上。保护区内最高海拔3001.6 m(大雪山顶),最低海拔600 m(怒江边),垂直高差2401.6 m[1]。在云南省植物区系分区中,该区属于东喜马拉雅植物区(Ⅳ区)的最南端,其东面紧接滇西峡谷植物区(Ⅲ区)的西南部,也与澜沧、红河中游植物区(Ⅴ区)的最西端衔接,其南部又紧靠滇缅老越边境植物区(Ⅵ区)的西翼部分。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Ⅲ区、Ⅳ区、Ⅴ区和Ⅵ区共四个植物区系地理区的交汇区域,又是高黎贡山的南端[2],做好保护区的规划是其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

2 保护区概况

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10月被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6293.4 hm2,2007年12月经批准将保护区面积由6293.4 hm2调整为5805 hm2。地理位置东经98°38′~99°10′,北纬24°15′~24°51′之间,位于怒江西岸龙陵县境内,是滇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南延部分。北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遥相呼应,东南临怒江与永德的大雪山保护区隔江相望[3],拥有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其景观,区内气候复杂多变,森林茂密,动植物丰富,自然风光旖旎,历史古迹众多,水能资源蕴藏巨大,自然景观资源独特。

3 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

3.1 资源现状分析

3.1.1 动物资源

据调查和资料查询,保护区有哺乳类动物131种分属9目,31科,88属;鸟类动物259种,分属19目、54科、154属;两栖爬行类动物78种,分属3目、17科、52属、78种,其中,两栖类动物分属2目、7科(含2亚科)、17属、27种;爬行类动物爬行类1目、10科(含2亚科)、35属、51种[4]。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50种。小黑山是连接云南内地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纽带,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保护区属东洋界的华南区与西南区及华中区的过渡带。区系组成以东洋区成分为主,兼有古北区成分和广布成分,而且热带、南亚热带分布的物种较多,这些都反映出该区域兽类区系具有区系过渡和区系边缘的特性。

3.1.2 植物资源

保护区共有蕨类以上植物205科895属2492种。其中,种子植物171科814属2268种[5],分别占83.4%、90.9%、91.0%;蕨类植物34科81属224种,分别占16.6%、9.1%、9.0%。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5科6属9种,被子植物166科808属2259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45科650属1869种,单子叶植物21科158属399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植物区系在属的分布区上,显示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热带分布的属有105个(占28.4%);温带分布的属有208个(占56.4%);世界广布属50个(占13.6%);中国特有属6个(占1.6%)。

3.1.3 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小黑山地处高黎贡山南段,森林植被区系成分复杂,其原生植被有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类型[6]。境内河流众多,分属怒江(萨尔温江)、龙川江(伊洛瓦底江)两大水系,区内河流形成了独特的水域景观。保护区内不仅有风景秀丽的森林资源、美妙绝伦的高山云雾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还有遗迹犹存的三江口遗址、大花石遗址和马鞍山遗址、淳朴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奇异有趣的历史传说等人文景观。

3.2 资源综合评价

3.2.1 典型性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植物区系分区中Ⅲ区、Ⅳ区、Ⅴ区和Ⅵ区共四个植物区系地理区的交汇区域,又是高黎贡山的南端,南接季风热带北缘的季雨林地带,北连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是一条连接南北动、植物区系的衔接地带,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保护区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外貌整齐,结构复杂,动态稳定,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生态系统完整,功能良好。

3.2.2 稀有性

江中山片区季雨林是与怒江流域有关系的包括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系列保护区中,唯一包括怒江边低海拔生境类型的保护区,尽管目前有一定的次生性质但是仍然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怒江围绕着江中山拐了一个180°的弯,江景奇特,自然风光旖旎,并且江中山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绿孔雀繁育栖息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稀有性可见一斑。

3.2.3 生态区位性

保护区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怒江及龙川江2条国际河流从保护区周边经过,是两大国际河流上游的水源涵养区域,特别是小黑山和大雪山片区是怒江一级支流苏帕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区是怒江及龙川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加之龙陵县在面向西南开放通道上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了保护区在全省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本身体现出显著的科学价值。

3.3 存在的问题

保护由于成立时间较早和加之长期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管理设施设备陈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保护区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监测水平有待提高;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4 规划思路

4.1 指导思想

围绕保护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菲氏叶猴、小熊猫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全面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矛盾,规范保护区的建设行为,逐步实现保护区的建设目标;积极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长蕊木兰、喜马拉雅红豆杉和疣粒野生稻等科学研究,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促进保护区管理的科学化,以实现自然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规划目标

围绕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完善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加强保护区的科研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保护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通过有效管理,保护好全面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把保护区建设为科研、教学和旅游的重要基地;通过实施保护区与社区共建、共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最终实现保护区环境优美、保护区及周边人民生活富裕、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5 规划办法

5.1 建立依法管理的保护机制

采取管护局—管护站二级管理体制。管护局作为宏观管理,是保护区自然保护与管理的主体和力量,各管护站根据面积大小内部增设哨卡或管护点。

(1)按照“分区管理,分区控制”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区三大功能区的管理措施。继续开展保护区勘查定界工作,在保护区外围界线上埋设保护区界桩,在功能区界线上埋设功能区分区桩在易进人核心区的路口、沟口和人员活动密集区,设立提示性标牌,以告示行人,限制和规范其行为确标定界。对古城寺生态公园、一碗水片区桫椤林、江中山片区等生态旅游小区,确定旅游小区的界线范围,关键地段建立管理哨卡,制订相应管理措施,在进人控制区边界处设立提示性标志牌,表达出明确的管理信息。设立固定巡护监测路线,重点对旅游区域环境质量和污染情况及野生动物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监测,掌握旅游小区及相邻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及时调整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把游客对保护区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健全执法普法机构,完善执法人员档案管理,将执法质量、法律法规学习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人年度考核,从法制层面提高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技巧和水平。

(3)加强专业保护与联防相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合作机制,明确社区共管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始终把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中探寻一条合作发展之路。

5.2 建立健全科研监测体系

(1)在原综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对保护区本底资源进行补充调查,充实保护区资源本底数据,全面掌握保护区的本底资源。重点开展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菲氏叶猴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以长蕊木兰、喜马拉雅红豆杉、疣粒野生稻、桫椤等的为代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切实掌握资源数据。

(2)布设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被监测样地;布设菲氏叶猴、熊猴、小熊猫、中华鬣羚、黑熊哺乳动物监测样线;布设黑颈长尾雉、白腹锦鸡、白鹇、原鸡鸟类监测样线等。通过各项监测手段的实施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和动态信息,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机制,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3)依据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规划,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构建一支能胜任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科研队伍。同时,制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稳定科技队伍,鼓励在职深造,树立优良学风,倡导上进和钻研精神,把个人工作业绩、研究成果与职称、职务挂钩,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

5.3 大力开展保护区宣传教育

(1)在管护局建立宣教中心,建立大型户外全彩色LED显示屏宣教系统通过展示和宣传,以实物及图片介绍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提高参观者和旅游者的保护意识。

(2)充分发挥社区共管委员会的作用,结合乡镇赶集、民族节庆时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巡回展板、标语、模型、多媒体或发放材料等形式进行保护宣传,尤其利用一些先进、典型案例对社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3)保护区管理人员可通过进修或培训形式,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开办职工短期培训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或开展自主科研;定期举办有关保护区知识竞赛;订购相关报刊、杂志、书籍供职工学习,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与国内外保护区的联系、学习,建立姊妹保护区,拓宽视野、开阔眼见、取长补短,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发展。

(4)建设“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网站”,扩大外界对保护区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保护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4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以保护区资源和景观为主体,结合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规划在保护区实施“一园两线”旅游路线规划。“一园”即古城寺生态公园,位于保山-腾冲公路边的古城山片区,主要景点有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灰坡天然草坪、古城寺、鸡冠石等。“两线”一碗水片区桫椤林生态旅游线:起点一碗水,终点界牌河两迭水,全长为8 km。以桫椤科考、观鸟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线,主要景点有桫椤群、界牌谷、界牌河两迭水、云龙寺等。江中山片区野生动植物观赏线:起点为勐糯仙人洞,终点为龙镇大桥,全长为15 km。以怒江峡谷风光为主体,集观鸟、科考、探险、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线,主要景点有勐糯仙人洞、大花石古人类遗址、打黑渡、怒江峡谷、野生稻科考点、动物观察哨、怒江奇弯、石佛望玉、龙镇大桥、大寨傣族风情、勐糯大小海湿地等。

6 结语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是全省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凸显出显著的科学价值。通过以上思路完成保护区的总体规划,不但使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自然种群结构得到改观,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发展,而且还能使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和扩大。同时,保护区位于怒江和龙川江两大国际河流的上游水源涵养区,其森林植被在国土安全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水源涵养和生态防护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保护区的建立因其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怒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美丽公路 串起怒江人民幸福的生活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