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的革新与发展分析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2020-11-28 11:17
科技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程 正

2019 年7 月,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该片打破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所创下的中国大陆本土所保持的动画记录。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前,中国本土动画电影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也鲜有作品能达到本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与高度。《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动画电影发展的又一次质变。但如何保证接下来的动画电影质量,使得中国电影更稳定的发展,仍是我们要研究的。文章结合本土电影市场需求,将电影中的种种电影元素进行剖析,以革新与发展的眼光审视,以求为将来中国动画电影当中的市场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积累一定的经验。

1 个性化英雄主人公的设定

矛盾与冲突是电影的创作基础,而电影当中的主人公往往担负最终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重任,所以电影主人公的设定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动画电影角色设定当中,英雄形象设定往往是极为正面的,他们与一切邪恶集团保持绝对的对立,自身几乎没有性格上的缺陷。但近些年来,形象并不完美,甚至带有颠覆效果的个性化英雄设定展现出了旺盛的活力。例如,动画《一拳超人》中的主人公琦玉,角色造型采用了秃头的形象,也仅仅靠带有披风的符号化制服形象突出英雄的角色特征,性格懒散。但这样一个颠覆式的英雄形象在国内,以及日本漫画以及动画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人气,截至2016 年11 月27 日,重制版日文单行销量累计突破1 111万部①。黑格提及,“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形式”[1]。传统的英雄形象往往诞生于紧张、危险的社会环境当中,用于激发困境当中人们对生存的希望。而如今,人们对传统的英雄形象具有一定的审美疲劳,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人们的生活的目标转移到如何在重重压力当中保持自身性格特点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目标。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哪吒一开始就设定为一个孤僻、调皮、甚至具有偏激和暴躁性格的角色。这种颠覆性的设计,配合大众文化的兴起,迅速拉近与荧幕形象的距离,一开始就对英雄的成长及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好奇与期待。哪吒在设定当中,对冷漠偏见的生存环境抱有悲观的态度,但因父母在其成长过程当中的教育,最终仍然敢于直面命运,增强了观众最终对于角色的认同感。这点,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也有体现,个性化英雄的角色设定是当下时代一个极为实用的剧本设计手法,原因在于荧幕化了观众现实生活的情结,同时,也往往为最终的矛盾与冲突增加了悬念与张力。

2 角色造型设计的融合借鉴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要角色造型设计呈现出两种相似但不尽相同的设计风格,具体可以表现为封印状态下哪吒、哪吒父母、太乙真人为第一群体,申公豹、敖丙、解除封印后哪吒为第二群体,在相同点上,两者都以中国传统毛发、着装造型元素为主要基础进行角色设计,不同点在于,第一群体更多的借鉴了迪士尼动画电影的造型设计,尤其体现在解除封印前的哪吒造型上,表现为圆润的体态,较大的眼睛。而第二群体则表现为在体态上修长、轻盈等武侠形象特有的造型处理。从技术角度出发,前者因为眼睛、眉毛等器官的放大,鼻子的缩小,使得在动画的表情表演上更具有优势。后者则在打斗动作设计上更具技术优势。从原创的角度出发,这其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从实际效果而言,由迪士尼传统形象演变而来的经典造型借鉴给予了解封前哪吒丰富的动画,尤其是表情的表演空间,极其容易营造出可爱、调皮、沮丧等感情细腻的表演效果。而第二群体在打斗的动作设计上可以给观众更加潇洒、惊奇、绚丽的动作效果。对于角色造型设计还在探索的中国动画而言,这种借鉴与融合,还是必要的。

动画艺术创作是真实的人类情感在虚拟世界的“无中生有”,所以其主题定位、技术选择、剧情结构、叙事手法、风格设定都是一系列主观的、有意识的选择[2]。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动画电影而言,西方已经拥有了成熟有效与印象的造型风格,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表现出的借鉴与融合,或许有些简单直接,但在实际的观众认可度上,是具备一定优势的。

3 动画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常常有人认为中国动画仅仅缺乏内容,技术的缺陷是次要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而动画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将艺术内涵传达给观众的有效性。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动画表演的质的飞越。

动画表演的生命主体,归根结底是动画师赋予的[3]。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动画原画技术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于具有高超技法的中国大陆二维原画师而言,二维动画角色在没有具体表演动作时,角色在画面当中可以忽略修饰性动作处于静止的状态。三维动画当中,即使没有明确的表演,没有修饰性动作完全保持静止也会显得呆板。更艰难的是,在三维动画当中处理好幅度较小动作的同时,还要保留动画的生动性,修饰性动作多,表演效果缺乏秩序性,目的不明确,修饰性动作少,角色则在画面当中显得不生动。另一方面,动画原画的质量决定了动画表演的丰富性,动画表演的丰富性则为个性化的英雄角色提供了性格塑造上的支撑。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在夜叉手中救下女童,却被百姓误以为是对女童进行绑架,误解所带来的委屈让哪吒变得偏激与愤怒,但面对弱小百姓又无法实施反击,只好转头离开的一幕,原画的进步为哪吒提供了生动丰满的表演,为角色后期的情绪爆发奠定了基础。

4 动画电影产业化的探索

从最初提出大力发展中国本土动画产业至今已有十几年之久,有不少创业者或动画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进入中国动画原创市场,但多年以来,众多公司均面临倒闭。由于原创动画市场经历了较长的冰川期,目前的动画市场,尤其是动画电影市场的投资积极性依然很低。大部分动画作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是通过电视或网络TV 版动画,对作品进行较长时间的人气积累,具有了较好的票房预期后才投入电影市场。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而言,前期并没有TV 动画的积累,如何在打破票房记录后,延续品牌效应,开辟更为开阔的企业生存空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可以看到,国内相关团队又在开发动画作品《姜子牙》,虽然《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制作团队树立了品牌并可以探讨如何打造出更让观众期待的系列作品,但动画电影毕竟制作周期较长,仅仅靠制作周期较长的下一部动画电影,市场在时间上容易形成一定空白。在这里,《哪吒之魔童降世》团队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以《功夫熊猫》为例,梦工厂在2008 年推出功夫熊猫,在全球获得巨大的成功后,为了保持《功夫熊猫》品牌效应,在下一步动画电影推出前始终保持盈利状态,推出了《功夫熊猫》TV 版,并进一步丰富了玩具周边市场,由此始终维持了《功夫熊猫》的热度及赚钱效应。在这一点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团队可以予以学习,在维持盈利的同时,延续人气效应。

5 结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打破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票房记录的作品,天然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及使命,当然,它并不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可以与日本、欧美的动画电影水平相提并论,事实上,中国动画产业整体仍面临信心不足、技术水平较滞后、产业链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但《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带来的思考是珍贵的,基于它所反映出的革新与发展进行的研究,可以为将来动画电影的设计、制作、投入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为动画电影作品在市场中提供有效、健康、稳定的生存经验。

注释

①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一拳超人/1966105?fr=aladdin#reference-[5]-16866710-wrap.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