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及其发展

2020-11-28 12:19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数字化

(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山东青岛 266300)

0 引言

基于全球信息化进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都开始打造数字校园。通过建立校园网,能够有效完成资源规划,人们彼此的沟通也会变得更为便捷。如此一来,校园的整体管理工作也能有效展开。

1 数字校园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之间分割严重

当前许多院校之间并没有设置统一规则,因此各个部门之间一直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由于部门之间应用的软件系统完全不一样,数据标准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有事情出现时,有些部门就会成为信息孤岛,如此不但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情况产生,而且还会导致大量资源被无端浪费。

1.2 服务内容极为粗糙

高质量校园网对数字化建设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仍然依靠早期的FTP、E-mail以及BBS,自然很难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未来,信息技术还会进一步发展,因此眼前的服务内容就显得极为粗糙。

1.3 过于注重设备购买

在校园网建设的时候,部分学校过于专注硬件层面的投资,而对软件部分有所忽视。在管理过程中,多数资源都未能完成整合,自然会导致信息服务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1.4 信息化建设方向性较差

尽管当前各个高校都已经对信息工作有了一定重视,但对整体建设规模和进度估计不到位。在完成1000M的网络建设后,不知道如何对其有效利用,也没有针对未来的规划活动制定对应的方案。如此一来,自然会导致发展工作失去应有的方向,甚至还会产生停滞不前的情况[1]。

2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2.1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对数字化校园来说,其建设工作应当分成多个阶段和层次,整个过程是由硬及软、由下而上实际螺旋上升。在整个结构之中,数字化校园一直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外层需要以此为基础,提供更多不同的服务。如果需要以功能展开划分,则能将其分为五层。下面将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逐一展开分析。

第一层是“网络基础”,在整个信息平台在会中,校园网络一直都是其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具体由计算机、交换机、通信线路以及防火墙共同组成,并且能够和外部Internet相连。现如今,我国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校园网,从而为之后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基础空间。

第二层部分则是“基本服务”,此类服务可以看作是数字流动软件的基础,具体包括E-mail、文件传递、身份录入等。

第三层则是“应用支撑”,具体包括自动化系统、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以及网络系统,主要对整个网络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效果。

第四层则是“信息服务”,也是和广大用户直接接触的UI界面,按照用户的想法,直接为其提供特定的服务内容,包括信息搜索、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等。不同群体由于自身学习和工作需求有所差异,使用的功能也都完全不一样。

第五层是“虚拟大学”,主要基于校园本身,通过数字化功能将其直接展示出来。用户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手动触摸操作,调整模型,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

2.2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模式

对于数字化校园来说,其实际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能够在早期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之上,实现数字化发展,以便人们随时利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校园并非只是单纯基于原有的校园网额外设置的管理系统,还需要对其全面整合,打造一个具有较强统一化特点的全新平台。由于各个平台的实现形式有着显著差异,具体构建方式自然也完全不一样。但从当前建设的情况来看,这些系统之间同样有着相同特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2]。

其一是信息门户,通过打造校园门户网站,能够建立一个直接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平台,并依靠对应的身份认证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内容,并保证其使用的服务内容和身份保持一致。

其二是身份认证,依靠统一身份认证,在门户中,完成单点登录,并起到“贯穿”全局的效果。所有用户只要登录此系统,就能够使用其中的所有服务内容。尤其是“一卡通”,除了能够完成身份认证外,还能实现金额结算,从而使得各方面工作都变得极为简单和便利。

其三是通信平台,其可以看作是各个系统之间的重要联系工具,确保彼此之间能够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内容。因此,在整个平台之中属于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通常来说,主要依靠校园网完成传递活动。

其四是数据平台,通过打造数据中心,以此促使数据内容变得更具标准化特色,可以随时共享。从学校层面入手,对数据内容展开有效统计和分析,并为其提供对应的重要决策。

在整个系统之中,数据平台可以看作是实现数字校园的核心内容。对于任何校园来说,其信息化程度,除了要关注其内部系统的数量外,还要考虑数据资料的整合水平。所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校园,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用户们就能根据自身想法,应用其中的单一系统,完成对应资料的获取,进而使得生活和学习变得更为便利。

3 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应用

3.1 教学方面的应用

3.1.1 电子备课

对教师来说,其工作内容就是创造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因此,其既需要校园系统提供多功能工具,为其日常教学提供辅助服务。除了能够完成备课外,还能帮助其完成电子文档的编写。

而对于电子备课系统而言,其属于资源共享、相互启发的统一。教师可以依靠校园网,将最新的教学活动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并对其他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借鉴,从而能够不断调整,为学生的自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校园网中丰富的工具还能帮助教师完成各类不同任务,编制各具特色的文档,以此满足各项工作的开展需求[3]。

3.1.2 简单教学

其一是插播节目,通过在校园网中上传一些有个性化特色的节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但是由于整体种类过多,早期在使用半路系统的时候,很难和教学活动起到配合效果。而基于VOD的形式,就能实现实时插播的效果,同时还能基于教师的想法,自主控制。在这一背景下,各个学校开发了许多符合本校特色的数字内容,促使各个学校之间可以更好地完成交流活动[4]。

其二是满足教学需求,早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对全班学生只能应用同一进度的形式,由于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导致教学质量下滑。而在应用了数字化系统之后,教师提供的所有资源都能上传到互联网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下载,完成自学任务。

3.2 管理方面的应用

所谓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通过校园网的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开放型操作环境,促使各方面管理活动变得更具透明化。因此,管理对象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将其潜在的主人意识全部展现出来[5]。

3.2.1 高效管理环境

通过应用数字校园,能够为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开展创设良好的平台。这一平台可以看作是用户在桌面上,依靠浏览器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入口。用户只要通过系统窗口,连接到各方面信息内容,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6]。由于每个人的权限有所不同,因此自己特有的工作台自然也完全不一样。所以,系统就需要对工作台合理分类。诸如,教师有“教师工作台”,而学生则有“学生工作台”。

3.2.2 知识管理

在管理工作之中,知识管理属于新型内容,由于普及度不高,当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商界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知识管理并非只是技术内容、文档管理、ERP、CRM,而是能够看作其自身的全面综合。事实而言,从早期“资源计划”逐渐过渡到“知识管理”,就能从中看出“资源观”和“知识观”之间存在的差异。知识管理工作理应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更为注重实际应用[7]。在实践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信息内容作为核心,因此就需要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完成系统建立。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数字化校园将代表着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广大学校管理者理应提高重视度,结合现有的情况,把握早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调整和优化,打造有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网络,促使各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