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28 13:13李有寿邓志云周开华
绿色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李有寿,邓志云,周开华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云南 勐腊 666300)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西双版纳地区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时,虽然也考虑到了发展的问题,如为当地农民提供帮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缓解保护区的压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等。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保护与协调统一问题仍然突出。

(1)在保护工作中,原住民并未获得实际惠益,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人象矛盾”的问题,保护区内还会出现野生动物毁坏农作物、造成人畜伤害的问题,并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还需进一步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协调原住民的生活补偿。

(2)尚未形成保护与发展相互结合与促进的机制。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保护工作,极大地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如大片的橡胶林与阳春砂仁在低海拔地区才能获得有效发展,这与热带雨林存在重要冲突,造成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与砍伐,使得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热带雨林种群十分脆弱,发展林下种植,会导致这些脆弱种类消失,热带雨林的自我更新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大片的单一种植,会减少雾日数量,造成林冠截留的雾水量明显减少,直接影响西双版纳的气候环境[1]。

1.2 跨边界保护问题突出

当前,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部分边界地区,仍有不法分子从事野生动植物交易,而且这种局势愈演愈烈。在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会呈现出跨边界分布的特征,彼此联系紧密,所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须由邻近国家进行统一行动。目前,在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资源是比较丰富的,邻近国家缅甸和老挝,也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0878.39 km2。只有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邻近国家的热带雨林的相互联系,才能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因此,由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应当着力加强跨国界生物多样性管理[2]。

1.3 农村建设用木材、能源利用的影响

由于农村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刺激了住房需求的增长,对木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农村能源、茶叶以及橡胶加工使得薪柴消耗不断上升。一直以来,西双版纳地区薪柴消耗量居高不下,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热带雨林[3]。

1.4 雨林面积减少与生态环境退化效益产生恶性循环

近年来,热带雨林面积持续缩小,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极其明显,使得地方性气候与土壤出现变化,多种外来生物入侵西双版纳林区,如紫茎泽兰、飞机草等,导致热带雨林的演替受到阻碍,并出现片段化,一个个残存的热带雨林形成多个孤岛,并产生岛屿效应,使得热带雨林退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结合以上论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直接对热带雨林造成破坏,还会导致热带雨林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影响热带雨林的正常演替,从而发生退化现象。

2 对策与建议

2.1 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第一,对现有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保护,构建具有合理空间布局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以实现对国家、省、市、县四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覆盖,使自然保护区面积得以扩大。第二,在彼此临近的自然保护区间,建立生物走廊,进而形成彼此广泛相连的自然保护区,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各个物种的种群得到发展,不仅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4]。

2.2 加强经济林比重控制,促进森林生态效能提升

在划定“两山一地”后,政府已经难以实现对经济作物发展的控制了,在很多集体林内,存在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但却逐渐被以橡胶林为主的经济作物所取代。与此同时,热带雨林大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区,而目前,这些地区的雨林都被砍伐,而种上了阳春砂仁,导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受严重损失,不仅生物多样性下降,在气候调节、涵养水土方面的功能也随之降低。所以,为了确保生态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就需要合理控制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分布与配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快速扩张的经济林(尤其是大片的橡胶林)进行有效控制。

2.3 合理运用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落实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消减的形势愈加明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需要采用多样化措施来实施保护。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运用少数民族的传统做法,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在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气候适宜,孕育形成了丰富的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的文化,对于各个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国家与地方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尊重与利用和植物多样性关联密切的传统知识与做法,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比如说,在傣族的文化习俗中,十分注重“龙山”即坟山植被的保护,因此,可考虑将“龙山”划定为保护区,并实施有效保护,从而让这些地区与国家保护区相互连接,形成生物走廊,这样一来,“森林片段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得到有效缓解[5]。

2.4 积极构建社区共管机制

(1)热带雨林之所以遭到严重破坏,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以关键在于管理,对于西双版纳雨林来说,覆盖范围广,仅靠保护区管理所一家很难完成如此巨大的任务,这就需要加强社区共管,不仅要着力提升群众对于热带雨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要不断完善基层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增加相应的办公与交通设备,对雨林管护范围进行有效划分,并实行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严格制定乡规民约,并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社区共管落到实处[6]。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一,选取保护区一些主要的民族乡,将其建设为自然保护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示范点,对耕作制度进行有效改善,强化土地利用方法与模式推广,采取固定耕地,实行坡改梯田的做法,积极发展混农林业。加强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推广,不断开发庭园林业、社会林业项目,从而减少对热带雨林资源的索取。第二,对于民族兴办绿色产业,应提供大力扶持,尤其是南药、饮料植物以及香料加工等,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各种旅游商品开发,如自然景观旅游、竹木加工以及民族工艺,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如运输、建筑以及餐饮等,这样一来,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地方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四,积极推广能源自给工程。一面继续进行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一面加强对铁刀木薪炭林营造,从示范点建设开始,并进行全面推广。不仅如此,大力推广节柴灶,确保各家各户能够实现能源自给,使热带雨林压力得以减轻[7~11]。

3 结语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陆地森林的重要生命载体,物种量极其丰富,生物生产力强大,是世界范围为数不多的、濒危的热带雨林,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为了全面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必须尽快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强化经济林比重控制、尊重与运用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积极构建社区共管机制,可以相信,今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将会保护得越来越好,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热带雨林之虎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