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特色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2020-11-28 07:50郑波
现代企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郑波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7 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 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题、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改革的制度架构。产教融合是经济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是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发展路径。

随着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如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而人才是推进新形态发展的关键,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地的高职院校,决定了学校必须融入“互联网+”。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学生接受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这一特色尤为凸显。那么对于高校,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需求非常迫切,是学校转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路径。

一、“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1.建设现状。根据对多个高职院校的调研,“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与校气合作单位、与行业协会,采取自主筹建、自主管理的方式,结合专业建设情况,开展师资培养、教师职业技能与素养提升、企业实践等方面开展不定期活动。②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形式。鼓励教师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认定的资格证书;通过行业企业认证或考试,取得行业企业颁发的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资质证书等,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将实践经验融入理论教学中,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③到政行企校挂职、顶岗。鼓励教师加强与政行企校的产学合作关系,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极加入行业协会组织。鼓励教师每2年要到对口政、行、企、校进行不低于2个月的实习实践或挂职锻炼(可累计计算)。具体组织的形式有政府牵头的双千双师计划和学校组织的到暑假和寒假期间到企业挂职。

2.存在问题。整体上而言,政府、学校都对建设一支符合社会需求、学校发展需求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如何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双能素养水平,特别是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培养具有“互联网+”特色的需求角度看,目前“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认识方面的问题。产教融合方面,对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到位,目前多数仅仅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校内教师挂职也是走马观花,教师专业与挂职岗位的匹配度不够。“双师双能”的认识,存在双证及双师双能的现象,导致双师双能型教师比率虚高。“互联网+”新形势对教育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存在固守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不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跟进新业态,把握专业发展新需求不到位。②师资队伍结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实践经历的并不多,多数是毕业后直接到校工作,造成与社会一定程度脱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进而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培养相对缺失,无法直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从年龄结构看,走访调研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比重大,师资存在断代风险;从职称结构来看,存在高职称教师比重低,但是低职称晋升又很困难。诸如此类结构问题,均已限制师资队伍的成长。③培养力度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的标准,也出台了相关的培养方案,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缺失且培养的实效性差,认定标准低,缺乏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详细措施,培养工作流于形式。④考核激励机制问题。如何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设计粗糙,不但没有明确的倾斜,而且不易落地;在教师最关注的职称评定上,还是参照以往的评价方法,注重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上,故而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双师双能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那么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也就不能调动起来。

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設策略

1.基于产教融合开展多方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实现教师培养全面对接社会需求。校际合作,有利于更好了解和学习同行在师资队伍方面建设的情况,向标杆看齐。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进行互访交流,与国外优秀高校开展合作派遣教师访学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方,加强与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企业行业的需求来引导专业办学理念和定位,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工作与产业企业需求以及教学需求研究化,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智力输出,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就不会与企业行业需求脱节。

2.行企校共同组建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首先,在组建教师队伍的时候,需要考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仅需要一批既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企业实践经历的中青年教师,能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全面指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同样不可或缺;其次,需要考虑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需要适当增加博士学历占比,提高教学研究化水平和能力,职称结构要合理,不能扁平化,需要梯队性的结构,以便团队的构建和搭配。再其次,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为兼职教师,负责部分实践教学工作,同时加强与校内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促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能力优化。期望通过共建实训室、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教育委员会,实现师资队伍由理论转向实践,由教师转为企业“员工”,实现专任教师的实践资历获取。

3.行企校共制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是保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评价,创建行业认知—课内实训—阶段性顶岗—综合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体系,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职业导师,保证培养的高质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方制定、修订过程中遵循学校及社会双重要求,通过向行业企业调研、向专业教师校外专家等调研,完成多个阶段的修订。在方案中,要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紧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培养方案中,要着重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还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

4.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基于“互联网+”特色的需求,对不同专业的教师提供定制化信息化素养提高的培训方案,利用好互联网收集素材、利用好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利用好互联网开展教学评价、利用好互联网做好教学互动等。

5.强化激励机制。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打造,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从内在激励和外在的激励。内在激励可以分为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两种,根据工作过程模型我们可以从强化工作岗位的技能性、工作任务的同一性、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工作的自主性以及工作的反馈性等方面入手,激发教师的内在源动力,让教师自觉成长为符合双师双能型的要求。对于外部性的激励,主要是有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要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组织的认可,在组织培训、奖励等方面给与倾斜,而对于表现不符合要求的,要有退出机制;此外,还可以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增加外部的输入压力,同时为教师提供走进企业行业的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专项研究“优质校智慧物流专业群产教融合及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项目:YZX103Z;2019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学研究“基于‘互联网+特色优质校建设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NDYB2019-23。]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