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1-28 07:42马元泉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马元泉

摘 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式开始系统的语文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并逐渐培养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小学语文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必须注重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采用更加高效的方法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技巧,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文章结合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43

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教学

1.学校和教师态度问题。受到过去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对阅读教学缺乏重视,没能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和阅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推动作用,仍然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大量做题上,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阅读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积累,可能在经历一两个月的努力后仍然无法显著提高学生的分数,不能迅速起效。而且课外阅读不容易规范,教师很难对学生在课下的阅读活动进行正确引导,所以许多教师纷纷选择用布置作业的方式挤占课外时间,未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学校也不够重视阅读活动,未能建设完备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很少构建图书角,也基本不会举办各种阅读活动,遑论给学生设置专门的阅读课程。学校和教师的态度问题直接导致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偏低,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2.缺乏合适读物。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也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多积累。但在目前我國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并未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定范围或者指出必读书目,很少有恰好契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兴趣特征、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书籍,若想让课外阅读真正起到作用,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经验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师与学生存在年龄和阅历的差距,教师的审美兴趣与小学生严重不符,往往教师认为很有价值、应当仔细阅读的书籍,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被他们束之高阁。另外,某些书籍的学术性或文学性过强,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情节,不能给小学生以愉悦的阅读体验,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尚未培养完全对书籍的兴趣时,不宜阅读这些书籍,否则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心中对阅读活动的定性发生改变,认为阅读活动索然无味,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开端。许多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要求小学生阅读此类书籍,因此效果较差。

3.网络不良风气。除了实体书阅读外,电子书籍也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阅读方式。但在观看电子书籍的过程中,学生免不了接触网络。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观,无法正确区分善恶美丑,极易被网络负面文化影响。当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时,他们的阅读过程对教师而言几乎是不可控的。

(二)课内阅读教学

1.不剖析内涵。在很多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仅仅是简单地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课文,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积累其中的佳句,并没有为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未能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当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想要批判或赞美的精神,更疏于对写作手法加以分解讲述和实际演练。此外,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分享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代入感,未投入思想感情,学习效果差。

2.未能与其他教学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密不可分,互相促进,有感情地朗读能促进学生体味文章的内涵,检验他们的阅读效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在生字词掌握等方面的问题,让教师能够据此调整阅读教学的方向和方法。写作练习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积累量,检验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锻炼和巩固他们在阅读当中积累的知识和手法。有些教师会将这几个板块分开进行,未能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其他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的收获有限。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课外阅读教学

1.举办读书比赛。充沛的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提供不竭的动力,让他们自发地追求和探索知识,了解文化的更深层内涵,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从而在课外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师可在班上举办读书比赛,指定某一本或几本书籍让学生通读阅览,奖励最先完成阅读并能讲解书中大概内容的学生,或在一段时间后开展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与体验,针对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作为读书活动的奖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自发地进行阅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挑选书籍时,必须严谨认真,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书籍。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图画和色彩较为敏感,可以给他们选择带有大量插画的书籍;高年级小学生的书中不能含有拼音,要教会学生使用字典查字词;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浅显的书籍,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则可以根据其兴趣挑选某一专业方向的书籍。要注意所选书籍要适合学生阅读,并能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增长见闻,在学生适应阅读活动后,可循序渐进地提高书籍的深度和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举办趣味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或在阅读完某篇文章后记下自己的感想,是提高阅读效率、巩固阅读收获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书中的内容完成某些趣味创作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愿完成读书笔记,并在班级展览,供其他学生欣赏交流,也可采用一些更有趣的方法,如让学生在阅读完课外书籍后绘制一幅画,表现其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画面,也可以对全书内容进行映射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画作,描述自己画作的内容,分享读书体验;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画作和题目猜测书籍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获得阅读的动力。趣味活动能够为阅读注入乐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入地探究书中的感情,理解其中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内阅读教学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逼真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有人物的感情和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必须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文章描绘的故事,进行二次创作,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开放性问题。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分放大自身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课堂的主导,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言机会,互动形式主要是提問,所提的问题一般不具有深度和自由度,只是让学生朗读和背诵文章,用新学的词语造句等,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效果较差。教师可采用开放性问题来改变这种局面,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问,给学生留出深入思考的时间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使他们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表达观点,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叙事性文章,教师的问题可以是对主人公性格和感情的剖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内涵;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使学生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探究紧张刺激的情节背后隐藏的精神;还可以对故事中的某个关键节点进行改编,让学生基于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想象新的结局,加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控;学习说明类文章时,则可以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写作顺序和手法等自主介绍某种物品,锻炼应用文写作能力。

3.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精读时带领学生细致了解文中的遣词造句、行文结构、表现手法等,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勾画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一边读一边握着笔写写画画,练习其中的重点字词或者画出精彩内容;泛读时要求速度,学生不能再用手指挨个指着字来读,而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取关键信息,可以勾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锻炼信息获取能力。熟悉这种阅读模式后,就可以直接凭借良好的习惯来完成高效阅读。另外,在课下阅读时,应当尽量为自己创设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排除其中的干扰。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影响阅读效率,甚至提前终止阅读,因此,要将零食、玩具等物品转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与写作教学结合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能够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知识,为写作打基础;写作则是实际锻炼,是让学生尝试模仿所读文章中使用的手法或者结构、词语搭配等,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若将二者割裂开来,只进行重复性阅读,要求学生背诵文章,却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语文应用能力,不能用语文来表达感情和进行交流,只能成为学习的观望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采用小练笔的任务帮助学生巩固锻炼,练笔的题目可以源自课本,也可以要求学生介绍喜欢的书籍或有效阅读的方法等。教师不应该过多要求字数,要注重质量,鼓励学生使用最新学习的写作方法,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其在写作中暴露的问题,为他们今后需要阅读和积累的知识作出规划。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上的积累,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20(5).

[2]曾春才.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福建茶叶,2020(4).

[3]王友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20(7).

[4]孙永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